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198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已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促进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以及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阅读能力;思路
  在新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要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巩固,此外对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好处。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知识的理解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表面意义上,只有通过语文教师对课文中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后,学生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如果学生自身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就能够在课下时进行复习,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年龄较小,小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等状况,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对新学到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掌握,以便在日常的交流中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心意。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进行文章段落或是中心思想的概括,这样也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的储备知识不足,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如果这些困难不能及时解决,很容易会影响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居于从属地位,只是被动的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模式下,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枯燥,小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导致阅读能力无法有效提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采取更加合理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 指导方法不合理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进行阅读时,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可以发现,部分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没有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也不够严格。学生在阅读时,由于准备不充分,很容易因为生字太多、理解能力不够,无法顺利完成阅读,增加阅读压力,导致其阅读兴趣下降。
  (三) 没有实现个性化阅读
  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导致学生个性化阅读受限,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以及思考能力的发展。部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比较重视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但是并不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很容易因为对阅读内容不感兴趣,降低阅读积极性,影响后续学习。
  三、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 阅读教学要生活化
  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需要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合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增强他们对于语文阅读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通过阅读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拓展视野,丰富情感。比如,在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书籍等方式,收集与圆明园相关的知识,了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自行阅读课文,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结合课前所了解的内容,对课文中涉及的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思路,提高其阅读能力,加深民族情感,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二) 创新课堂阅读教学形式
  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传统课堂阅读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把语文阅读与游戏、竞赛等结合起来,促进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阅读效率。
  (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若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較差,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若是能够激发出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除了对课文进行主动学习外,他们还能够主动进行课外的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时,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就是讲故事,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较少,认知体系还不够完善,所以在课前,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主动进行阅读学习。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许多新技术都被应用在教学中,例如多媒体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使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音频和图像等资料,学生的好奇心能够被有效的激发出来,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最后就是通过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活动就是很好的方式。
  (四) 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时,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也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进行课文的教学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进行集体阅读,之后让学生针对资料的内容,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这就营造了一个放松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此外在进行课文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感情。在进行一些涉及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阅读,这样也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 设置问题情境,提升课堂趣味性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在特定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究,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要不断进行方法和理念创新,采用与文章实际内容相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扩大知识面,提升语文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作者简介:
  侯华全,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营山县陡坑小学。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农地的承包权在家庭内部不允许继承,法律上采取了“整体堵死、留有缺口”的态度,不仅逻辑混乱,而且严重滞后于现实,造成了实际上的产权不清,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十
摘 要: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動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只有加强班级管理才能够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健康的成长。而班级文化的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为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更是促使学生优良品德发展的有效推动力。因此加强小学班级的文化建设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从建立师生和谐关系、优化班级环境布置和开展多样班级活动三方面出发,分析与探究小学班级文化建
摘要:抗干扰作为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信息通信正常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对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分析,阐述了通信干扰的来源,再通过对来源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一些降低干扰的措施,比如降低环路干扰、降低线路阻抗、提高布线精度等,通过应用这些抗干扰措施,可以对大多数电子通信设备的通信干扰产生抑制或者削弱作用。  关键词:电子通信;抗干扰措施;问题分析  一、 引言  生活中的信息通信无处不在,鉴于信息
1亿年前的热带海滩森林是什么模样?我们或许能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一块琥珀中一窥端倪。化石生物群和埋藏学分析结果表明,产生该琥珀的森林位于热带海滨
4月19日,微信方面宣布,因苹果新规定出台,对应用内支付规则进行了变更,iOS版微信公众平台及表情平台赞赏功能从当天17点起被关闭,安卓等其他版本微信赞赏功能不受影响。4月20日凌晨,微信团队再次发布通知称,“紧急对19日下午上线的iOS版微信公众平台文章个人转账进行关闭。”微信方面进一步证实,二维码转账也被关闭。苹果公司回应:“微信可以选择提供App内购买让用户赞赏他们喜爱的公众号运营者”。  
摘 要:语文是初中整个教学阶段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初中语文较比之前学生所学的小学语文知识就更加深奥和抽象,同时还涵盖了更多题材的文学作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实践,将原本抽象的学习内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进而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和了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结合自身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