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主题进行细分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研究

来源 :图书与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kl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2004~2007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类图书为研究对象,运用引文分析法得出高等教育类图书的高被引图书,然后根据有关高等教育领域专家的分类方法对其进行主题细分,并将这些细分后的图书对照三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以此评价我国高校图书馆高等教育学科馆藏建设的质量。
  关键词:学科 高等教育 引文分析 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118-04
  Research on Qua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y's Collection based on the Subdivision of Subject
  ——Aan Example of Higher Education Science
  Cai Lu (Library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the books about higher education published in 2004-2007. Using the citation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gets the high cited books, then classify these high cited book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used by expert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field, finally, compares the result of classification with the collections of three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coll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disciplines.
  Key words:subject; higher education; citation analysis; content analysis
  CLC number: G253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118-04
  
  2004 年以来,我国每年有570 多家出版社出版中文图书20 多万种(其中新版图书12 万多种,重印、重版图书8 万多种) 。在众多的出版社中,如何选择各个学科领域的核心出版社,从而建立面向学科建设的藏书体系,一直是各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人员所追求的目标。
  本文以我国2004-2007年出版的高等教育学科(即《中图法》类目G64)图书为研究对象。运用引文分析法对这批图书的被引频次进行统计,然后,对高被引用图书的出版社和作者进行排名,得出核心出版社和核心作者,而后,再根据有关高等教育领域专家的分类方法进行主题细分,并将这些细分后的图书对照三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以此评价我国高校图书馆高等教育学科馆藏建设的质量,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配备该学科的图书提供依据。
  1 统计分析过程
  1.1 方法和工具
  本文运用引文分析法来测定核心书目、核心出版社和核心作者。引文分析法,就是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用和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达到评价、预测科学发展趋势的目的。[1 ]引文分析的类型有三种:(1)从引文的数量进行分析,可以用于评价期刊、论文等,用该方法来确定核心期刊已成为最常用的方法;(2)从引文间的网状和链状关系来分析,例如研究引文网络,可以揭示学科的发展与联系;(3)从引文的主题相关性方面分析,可以揭示学科的科学结构和相关程度。
  本文运用的引文分析法的工具是Google Scholar,这是Google于2004年底推出的专门面向学术资源的搜索工具,能够帮助用户查找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书籍、预印本、文摘和技术报告在内的学术文献。根据测试,Google Scholar的数据来源于:①网络免费的学术资源;②开放获取的期刊网站(包括许多传统的期刊出版商现在也加入到开放获取期刊行列);③付费电子资源提供商(如中文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④来自于.gov、.org和.edu的信息,包括高校校园网、政府和机构网站。基于以上数据来源,发现Google Scholar是个很好的学术资源发现工具,并对图书的被引量进行较为全面的统计,为引文分析法确定核心书目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1.2 统计样本
  调查样本来自五家书商(北京人天、百万庄、机工、金典、教图)提供的图书目录,2004-2007年出版的关于高等教育类的图书共3387种,在剔除了教材、词典、年鉴、习题、招生目录、校史等图书后,计3001种,本文就以这3001种图书为调查样本。
  1.3 统计分析过程
  运用Google Scholar进行引文统计,其中被引用一次以上的图书为520种。高被引图书的确认参照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基本科学指标”(ESI)的标准,高被引论文的入选是在某一领域和年份的前1%。[2 ]类似地,本研究将被引频次位于该类出版图书前1%的图书定义为高被引图书。由此,高被引图书为300种,根据此标准,对照3001种图书被引频次的排名,可以看出排名255~299位的被引频次均为4次,排名300~372的被引频次均为3次,由此将高被引图书设定的被引频次定为4次及以上图书,最终得到的高被引图书为299种。高被引图书是图书中被引频次高的、学术水平高的出版物。类似于“核心期刊”的定义,文中也称为“核心书目”。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等教育类高被引图书总体分布情况分析
  (1)出版高被引图书出版社的分布。对299种高被引图书的出版社进行统计,一共有109家出版社,分别对这109家出版社出版的高被引图书的数量按照从高到低进行排名(见表1)。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等出版社出版的高被引图书册数均超过10本,而这10家出版社出版的关于高等教育类的高被引图书占到40.5%。
  数据显示这些出版社出版的关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图书是值得关注的。
  (2)高被引图书作者的分布。对299种高被引图书的被引频次按照从高到低排序,以第一作者进行排名(见表2)。这些作者所著写的图书被引频次均超过36次,其中潘懋元所著写的《高等教育学》一书的被引频次达到250次,位居高等教育类图书被引频次之最。经实际调查分析, 潘懋元教授在50年代就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新学科,所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研究显示,潘懋元、张维迎、刘宝存等名列前20位的作者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很有影响力的研究者。
  2.2 按主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1)内容分析法确定高等教育的研究主题。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高等教育类的高被引图书进行主题分类。“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 [3 ]笔者参照了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泰勒(Malcolm Tight)、[4 ]别敦荣、彭阳红等人,[5 ]将高等教育类书目的主题分为八大类:“高等教育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高等学校内部管理”、“高等教育与教学”、“高等教育与外部关系”、“民办高等教育”、“外国高等教育”。为更清晰形象地说明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方向、热点等问题,通过内容分析法,对照这299种高被引图书,依八个主题进行二级主题划分。其中“高等教育基本原理”这个主题包含的内容主要是高等教育的理念精神、目的性质、文化思想传统;“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包括总体发展规划、高等教育观念和制度、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包括学生贷款与资助、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包括教学、行政管理、科研管理、学生事务管理、后勤和财务管理;“高等教育与教学”包括人才培养与考核、教学改革、德育与心理辅导、课堂教学、学生、就业及就业指导、教师及德育研究;“高等教育与外部关系”包括高等教育与社会、高等教育与经济和政治、高等教育与文化;“外国高等教育”包括国外高等教育比较、国外高等教育介绍。而“民办高等教育”因其图书较少,不作二级主题划分。
  (2)一级主题分布情况分析。按照确定的高等教育类图书的八个一级研究主题的分类,对这299种高被引图书进行主题划分(见表3)。其中“高等教育与教学”这个主题的高被引图书最多,有115本,占所有高被引图书的38.5%;其次是“高等教育基本原理”,有45本,占15.1%;“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 “高等教育与外部关系”所占书目相差不大,分别占了11.4%、10%和9.7%;而“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和“外国高等教
  育”所占比例稍少,分别为5.3%和7.7%;“民办高等教育”这个主题是高等教育类高被引图书中所占比例最小的部分。从一级主题的分类可以初步看出这几年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还是集中在“高等教育教与学”这个领域。
  (3)二级主题分布情况分析。为更清晰地探究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将一级主题进一步划分为二级主题,并对高被引图书进行划分,具体情况见表4。“高等教育教与学”中的“就业与指导”是所有二级主题中所占高被引图书最多的主题,有43本书。说明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最近几年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高等教育基本原理”中的“理念和精神”、“目的和性质”所占高被引图书也是二级主题中相对较多的领域,说明高等教育的理念和目的是这些年高等教育这个学科一直在探究的内容。“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高等教育与社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总体发展规划”等主题也是这几年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对照这些主题中的高被引图书,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这个学科还是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研究的主题也是受社会热点问题所左右,如一流大学的研究,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大学生的培养,以及一些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德育的研究等。而“外国高等教育”这个主题的高被引图书也不少,主要是国外高等教育的介绍或中外高等教育的比较。毕竟中国的高等教育起步的比较晚,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管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所以在高校图书采购和配置中,这个领域的书目也不能忽视。“学生贷款与资助”和“高校后勤管理”这两个主题的图书是最少的,前一个主题受到国家政策、制度的影响,可能这个方面出版的图书较少,而后一个主题说明在高等教育学科研究中属于冷门领域。
  2.3 三所师范大学高被引用书目的分布情况分析
  (1)总体比例较高。从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师范大学关于高等教育类核心书目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核心书目总体的占有率,以及按照主题划分的占有情况(见表5)。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收藏的2004年-2007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类的核心书目最多,有232本,其次为上海师范大学215本,南京师范大学为204本。这三所师范大学所收藏的关于高等教育类的核心书目在总体比例上看还是较高的。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发现高被引用书目中关于“民办高等教育”这个主题核心书目的收藏很少,这可能跟学校所设学科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肖自力同志参照美国若干图书馆的作法,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 “五级藏书制”理念。所谓“五级藏书制”即完整级、研究级、大学级、基础级、最低级。“五级藏书制”的提出,开辟了藏书建设研究的新领域。但一直也有专家学者对其理念提出异议,有的认为完整级藏书不应该设,研究级藏书的服务对象比较模糊等。笔者认为对于大学,应根据学校的学科所设,重点学科所收藏的核心书目应该至少要研究级收藏。所以三所高等师范学校,高等教育类图书的收藏应该更完备。
  (2)分布不均匀。按照主题来细看,可以看出三所高校在各个主题和领域方面收藏的侧重点各不一样。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在“高等教育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和“外国高等教育”这些主题的收藏情况都较好,而“高等教育教与学”这个主题书目的收藏情况相对较弱;南京师范大学在“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高等教育与外部关系” 、“外国高等教育”这些主题的收藏情况与其他高校相比相差不大,而在“高等教育教与学”这个主题的收藏情况要差些;上海师范大学在“高等教育教与学”这个主题的收藏情况最好,而“高等教育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高等教育经济与财政”、“外国高等教育”这些主题的收藏情况都相对较差。从表5可以清晰看出各个高校需要加强采购力度的各个主题和领域。
  (3)核心书目缺藏分析。对照高等教育类299本核心书目,三所高校都有缺藏。核心书目缺藏的主要原因是采购人员的挑选。采购人员必须具有系统、正确的采购思路和采购方法。首先必须对各学科有清晰的认识,如该学科的设置、教学大纲、研究领域、科研要求等。其次,采购人员必须从学科主题入手分析,对该学科的研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得出哪些主题是重要热门领域,必须完全收藏。第三,组织各学科专家参与挑选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采购质量。
  3 结语
  本文以高等教育学科为立足点,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运用引文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找出这个学科所需的核心书目,并对其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从三所高校各个主题核心书目的占有情况,可以看出三所高校在各个领域上采购力度的侧重点、或重视程度。研究显示在采购和图书配置上,根据学科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学科主题的角度出发,进行主题的深入分析,可以对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和采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及时优化藏书质量。
  
  参考文献:
  [1]庞景安. 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216-217.
  [2]ESI FAQ常见问题[EB/OL].[2010-05-03].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cn/training/ESI_faq.htma2.
  [3]卜卫.试论内容分析方法[J].国际新闻界,1997,(4):55-59,68.
  [4]马尔科姆·泰特.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别敦荣,彭阳红.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走向——以《高等教育研究》刊发论文为样本[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4):65-72.
  
  作者简介:蔡璐,女,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字图书馆是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伴随着数字图书馆实践的深入,各国政府都认识到数字图书馆的开发和利用在国家信息化战略、公共文化事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借鉴了申农的通信系统模型,构建了基于公共文化事业和泛在知识环境的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并通过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和美国记忆对该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运行模式 申农 通信系统模型 运行 管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英文摘要是国际交流中获取科研论文关键信息的手段,影响着该论文的录用和检索。为了解我国学术期刊英文摘要质量,文章以图情类期刊为例,用对比分析法对2010-2012年间出版的图书与情报类CSSCI所列期刊进行分析,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提高图情类期刊英文摘要的质量并跟上国际发展动态,为增加其摘引率和扩大其国内外影响力服务。  关键词:图情 英文摘要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期刊
摘 要:文章以CNKI2007年~2011年检索的17种图情类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构成和比较分析与模糊聚类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问卷调查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探索与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方法对图情类期刊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数基金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比重超过50%;基金论文中“图书”类期刊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比例高于“情报”类期刊;调查方法在基金论文中应用与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具有一
期刊
摘 要:文章在修正TPB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通讯业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实证调研,试图揭开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研究结论包括:(1)个体知识共享意愿和外部控制对知识共享行为有积极影响;(2)外部控制在知识共享意愿和行为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3)知识共享的态度、主观规范和内部控制有助于促进知识共享意愿的提升。该研究不仅完善了TPB,并为TPB在知识共享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知识
期刊
摘 要:微博正式成为一种迅速流行的新型社会化媒体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开始将微博作为企业营销工具,微博营销成为近年来成长最快的营销方式。微博营销的过程,是企业使消费者或意见领袖通过微博渠道分享对品牌、产品或服务的评价或讨论,从而树立网络口碑的过程。因此,网络口碑营销是微博营销的基础与实质。通过加强网络口碑营销,可以很好地提升微博营销效果,文章结合传播理论、文献资料与数据分析方法,建立了微博营销的
期刊
严越君 刘兹恒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摘 要:文章在对“百度新闻”创建以来基层图书馆相关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整理了基层图书馆长期发展受困的原因,重点分析了基层图书馆的“注意力缺失”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基层图书馆经营注意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 注意力 宣传  中图分类号: G258.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
期刊
摘 要:在清末民初鼎革之际,新闻时事漫画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之中,生动地记录着革命过程,以诙谐幽默、辛辣讽刺的笔调,针砭时弊。文章以辛亥革命时期发表的新闻漫画为考察对象,基于大量原始史料分析了新闻漫画的传播特点及价值,阐述了新闻漫画对民众了解新闻信息、鼓舞革命斗志、启发民智唤醒社会以及传递辛亥精神的作用。  关键词:辛亥革命 漫画 新闻报道  中图分类号: J20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古人云: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强调家庭环境、风气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及价值观的塑造。在没有公共图书馆的时代,家庭是承担孩子教育很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教育与图书馆的兴起,青少年阅读就不仅仅是家庭关注的问题,同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文革以后,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多领域或开设课程,或有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但在儿童阅读与少儿图书馆方面,教育与研究还不够重视,就我所知,在国内图书
期刊
徐建华先生所著《传统特色文献整理与收藏研究》是“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第三辑的12本之一,也是其中唯一关于古典文献学的。古典文献学在图书馆界始终处于非主流状态,然就其发展历史来说,却是渊源有自,流传悠久,学科内容博大精深,从这本书即可略知一斑。《传统特色文献整理与收藏研究》收录了徐建华先生在宗教藏书及目录、家谱文献、古代目录学领域多年的研究精华,对传统文献的研究颇有贡献。  (1)通过分类与归
期刊
摘 要:文章以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例,阐述了图书馆实现低碳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述了图书馆实现低碳节能主要途径,提出了低碳节能是现代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低碳节能 现代图书馆 建筑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5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6-0132-04  Low-Carbon & Energy Savin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