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正TPB的知识共享行为实证研究

来源 :图书与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在修正TPB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省通讯业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实证调研,试图揭开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研究结论包括:(1)个体知识共享意愿和外部控制对知识共享行为有积极影响;(2)外部控制在知识共享意愿和行为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3)知识共享的态度、主观规范和内部控制有助于促进知识共享意愿的提升。该研究不仅完善了TPB,并为TPB在知识共享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知识共享行为 修正TPB 通讯业知识型员工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5-0058-07
  面对瞬息万变的生存环境,国内外企业纷纷采用了知识管理来洞悉和挖掘员工的知识价值,以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知识管理被定义为“创造、获取、记录、分享和使用知识的过程”[1]。在这些知识管理活动中,知识共享被视为核心的议题,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知识的资本面:知识并没有一般资源报酬效益递减的现象,恰恰相反,知识越分享越会发挥其价值,并能产生1+1>2的叠加效应;(2)知识的绩效面:企业内部的专门知识常有特定性,因而难以向外采购而只能靠内部共享实现转移,如果知识无法共享则会造成企业内重复开发的浪费与重蹈覆辙的成本损失。
  虽然知识共享对企业高效管理知识的重要性不容小觑,然而在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中,以知识共享的实现最为困难[2]。“物以稀为贵”的组织经济逻辑教育员工惯性地囤积或匿藏知识。尤其是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背景下,员工普遍具有规避不确定性风险的意识,往往倾向于“留一手”以保护自身在企业内的地位。因此,“改变个体共享知识的行为”俨然已成为我国企业推行知识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本研究以江苏省通讯业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组织内部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内部机理,以期为我国企业推进员工知识共享行为提供综合分析的理论模型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1 基础理论
  1.1 TPB简介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一般行为在发生以前会受到一定意图的驱使。根据这种“意图——行为”模式的研究思路,Fishbein和Ajzen[3]提出了著名的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简称TRA),用于预测及解释个体理性行为的发生。依据TRA,个体对某种行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决定了个体是否会萌发行为的意愿,而个体的行为意愿又进一步决定了个体是否会产生该行为。
  虽然TRA是研究理性行为的基础理论之一,但长期以来一直有学者批评TRA对于某些行为并未有足够的解释力[4],其原因在于:TRA假定个体是否采取某一特定行为是完全出于个体理性的掌控,然而现实中个体行为的发生常常受到能力、情绪、习惯和无意识反应等非理性主观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诸如机遇、信息、时空等非理性客观因素的制约。为了弥补TRA的缺陷,Ajzen[5]在TRA基础上增加了一项名为“感知的行为控制”的新构念,进而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简称TPB)(理论模型见图1)。
  [AB][SN][PBC][BI][B] [图1 TPB理论模型图]
  其中:B(Behavior)为个体行为;BI(Behavior Intention)为个体的行为意愿;AB(Attitude towards the Behavior)是个体对某种特定行为的态度,即个体对行为所持有的正面或负面的情感或认知;SN(Subjective Norm)是个体对某种特定行为的主观规范,即个体在采取行为时所感受到的外界压力;PBC(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为个人预期在采取某一特定的行为时自己所感受到可以控制的程度。由模型图不难得出:个体的行为意愿由个体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以及感知的行为控制三者所决定,而个体的行为又可以由行为意愿和感知的行为控制进行预测。尤其当某些特定行为不完全由个人意志所能控制时,PBC对“意图——行为”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
  1.2 TPB的修正
  在最初的TPB中,PBC是一个一维构念。然而这种一维的界定使得学者们在研究PBC如何影响行为及意愿的结论难以达成统一。例如在一些研究中,PBC作为内生因素被认为可以直接影响行为意愿[5-6]。而在另一些研究中,PBC作为外生因素,被认为可以直接影响行为,或在行为与意愿之间起到调节作用[7]。为了探究PBC在知识共享行为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Conner和Armitage开创性地对PBC进行了多维界定,认为PBC可被划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种类型。内部控制被描述为个体对执行某一行为的自信程度感知;而外部控制被描述为个体对那些有助于推进或阻碍行为的情境因素感知[8]。
  本研究在Conner和Armitage研究成果的启发下,亦将PBC划分为两个维度,并提出了修正的TPB理论模型(见图2)。本研究认为:一方面,当个体拥有较高的内部控制时,说明他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可以轻松地完成该行为,这种自信会导致他有强烈的发生该行为的意愿,因此内部控制可以直接影响行为意愿。另一方面,较高的外部控制不仅有助于个体行为的直接发生,而且在个体行为与意愿之间能起到调节作用[9]。具体而言,当个体的行为不能完全受到主观意志控制时,当个体拥有较高的外部控制(即个体感觉到外界情境因素有助于行为发生),那么个体从行为意愿到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强,反之,则减弱。2.1 知识共享意愿、外部控制与知识共享行为
  在知识共享的情景中,知识共享行为是指组织内部的个体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他人,从而与对方共同拥有知识的行为;知识共享意愿特指个体愿意与他人共享知识的主观倾向程度;外部控制特指个体对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各种外界情景因素的感知。
  依据TPB,个体的行为意愿直接决定了行为的产生[5],当个体表达出对某种行为强烈的意愿时,他会更加致力于该行为的实现。这一结论在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均得到了证实[10-12]。在知识共享领域,Bock和Kim[13]对韩国4家大型公共组织的467名知识型员工的研究也发现:知识共享的意愿对知识共享的行为有促进作用(β=0.08,p<0.05)。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知识共享意愿会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
  依据本研究提出的修正TPB,个体的外部控制有助于个体行为的发生。在企业实践中,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往往会超出个体自身所能掌控的范畴。而当个体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外部控制感知较高时,说明个体感受到其具备了执行知识共享行为所需的时间、空间、信息技术等客观资源,因而更有利于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产生。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外部控制会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
  2.2 知识共享的态度、主观规范、内部控制与意愿
  知识共享的态度特指个体对知识共享行为正面或负面的评价;知识共享的主观规范特指个体对外界群体希望其进行知识共享行为的感知;内部控制特指个体对执行知识共享行为的自信程度的感知。
  依据TPB,个体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对个体行为意愿产生积极作用。具体而言,一方面,当个体对某一行为持有积极态度时,个体会自发地提高行为的意愿;另一方面,当个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时,个体会有意愿表现出,接受外界赞许的行为。在知识共享领域,一些学者的研究证实了知识共享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意愿的关系。例如:Ryu和Han[14]对医护人员知识共享的研究发现共享态度会直接影响共享意愿。Bock等[15]对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态度、主观规范分别与知识共享意愿存在积极的正向关系。Hsu和Lin[16]对个体参与博客的知识共享行为研究发现共享知识的态度与意愿呈显著正向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知识共享态度会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
  假设4:主观规范会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
  依据本研究提出的修正TPB,内部控制对个体行为意愿有积极作用。由Conner和Armitage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个体对于执行某一行为的信心[8]。在知识共享行为发生之前,个体往往会先对自身的行为能力进行判断。当个体具有较高的内部控制时(即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充满信心时),个体会产生积极的行为意愿;反之,当个体内部控制较低时(即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不自信时),个体则会产生消极的行为意愿。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即为“人们更愿意做自己擅长的事”。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内部控制会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
  2.3 外部控制的调节效应
  如上文所述,在组织中很多时候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并不完全由自己控制。例如,某位员工很乐于与其他员工分享其知识,但是由于工作繁忙使其根本没有时间和其他员工交流;或者组织内部没有合适的信息沟通技术或渠道可以让员工方便地交流知识。由此分析,当个体感知到其缺乏知识共享行为所需的外界支持时,那么即便个体有强烈分享意愿也难以付诸实施;换而言之,较低的外部控制会削弱共享意愿与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反之,当个体感知其具备充分的外界支持时,则会增进其从知识共享意愿到知识共享行为的转化。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6:外部控制在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起到调节效应。
  外部控制越高,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越强,反之外部控制越低,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越弱(理论模型见图3)。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与量表设计
  本研究的实证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为保证数据质量,所有量表均选自相关领域的成熟量表。其中知识共享行为采用Bock和Kim[13]的测试量表;知识共享意愿和主观规范沿用Ajzen[17]的量表,并结合知识共享情景进行了的修正;知识共享态度采用Bock等[15]的量表;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均源自Armitage和Conner[9]的量表,并加以情景改良。
  由于中西方文化、语言等差异的存在,本研究采用了“背对背”和“回译”法,以确保量表翻译的准确性。首先请一位曾留学荷兰的副教授和一位曾在澳大利亚访学的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将英文原版量表翻译成中文,再请两位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将中文回译成英文。通过对比译后的英文量表与英文原版量表,发现二者并无显著差异,由此表明中文版本量表可真实反映英文原版量表。
  3.2 样本选择与数据采集
  在行业选取上,本研究遵循Kim和Lee[18]提出的两个原则:(1)行业呈现知识密集的特征且行业内企业需要借助知识管理以增进组织绩效;(2)行业内企业信息技术条件成熟。通讯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典型的高知识密集性特征;并且随着近年来新型通讯运营商的纷纷出现,行业内自由开放的竞争格局迫使通讯企业不得不重视员工的知识管理。与此同时,通讯企业的相对成熟信息技术为员工共享知识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通信业的知识型员工作为调查对象;但考虑到实地调查的可行性和客观资源的制约,本研究调研的通讯企业均源自江苏省。
  本研究采取实地现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采集数据,共计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5份,剔除无效问卷8份(如一题多选,恶意答题、多题漏选等废卷),最终有效问卷177份,有效回收率为88.5%。在有效样本中,男性居多,占样本总量79.1%;教育水平整体较高,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样本总量的44.7%;年龄普遍分布于26~30岁之间,占样本总量50.8%。该分布结果与通讯业的行业特征有关,通讯业是一个相对新兴的行业,从业人员的年龄普遍较低、学历较高且以男性员工居多。
  3.3 数据质量分析
  3.3.1 信度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软件对177份有效样本数据进行了信度检验。如表1所示:本研究中六个构念的α系数界于0.711~0.920之间,均高于阀值0.7,表明各构念的测量信度较高。
  [变量\&题项数\&Cronbach's α 值\&知识共享行为\&7\&0.920\&知识共享意愿\&3\&0.807\&知识共享态度\&5\&0.793\&知识共享主观规范\&4\&0.855\&内部控制\&3\&0.711\&外部控制\&3\&0.766\&][ 表1 信度分析]
其他文献
摘要:启功先生有两篇与曹寅有关的题跋,即《记卷》和《跋》。他认为品评古代书画,具有文献价值的为上品。《楝亭图咏》和《楝亭夜话图》不仅汇集了名人书画手迹,也有助于考证曹寅与当时各种人物的交往情况,探讨书画背后的复杂因素,因而具有史料价值。这两篇题跋为从文献学角度研究古代书画的价值提供了具体范例。  关键词:曹寅 楝亭图 启功 题跋  中图分类号: G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
期刊
摘 要:文章立足于新素养观背景,阐述了阅读素养概念及其蕴涵的深刻教育学趋向,并以Born to Read项目及PISA、PIRLS这两项国际性学业评估项目为例,探讨图书馆在服务未成年人阅读活动时的责任、使命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阅读素养 未成年人阅读 图书馆 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 G252.1;G2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2-0011-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为例,分析了其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从“全评价”体系的理论入手,分析了“全评价”体系在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上的应用,并从开放存取期刊的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对开放存取期刊质量的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  关键词:开放存取期刊 全评价 学术质量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09-2010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指出:至2009年年底我国出版期刊31亿册,电子期刊出版量达到9000多种。这一数据表明电子期刊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开始呈现与纸质期刊并存、互补的趋势。文章从传播学经典拉斯韦尔5W理论的五个方面对非学术性音乐类刊物电子及纸质期刊进行比较研究,以求能对这两者进行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达到信息有效传播的最大化。  关键词:音乐期刊 电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统计CSSCI(2000~2011)收录统计学来源期刊的热点关键词、热点文献,对其演化知识图谱进行分析,了解目前统计学的知识来源、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同时,找出对统计学学科研究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学者,分析其相互间的科研合作关系,为统计学学科研究和发展指导提供一定的参考辅助,促进学科发展。  关键词:统计学 知识图谱 CSSCI 共词分析 核心文献 作者合作  中图分类号: G8/
期刊
摘要:图书馆提供电子书借阅服务是其正当权利。出版商限制图书馆电子书借阅是对版权的扩张,侵害了图书馆及其用户的图书馆权利,不符合知识自由原则,同时该限制事件体现了美国图书馆界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也为我国图书馆界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应强调图书馆等公有利益在版权法中的地位,构建完善的图书馆法律政策体系,培养和提高我国图书馆界和民众的图书馆权利意识以及图书馆界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图书馆权利 版权 电子
期刊
摘 要:围绕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美国政府在政策上积极鼓励各大学开展跨学科的大数据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下一代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在积极配合推动。美国目前有超过四十多所大学开设了大数据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其中有二十多所知名大学的课程内容值得仔细研究,经过深入分析这些课程网站信息,总结出美国大数据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一些特点。文章还介绍了美国专家学者关于大数据的最新观点,以及美国各
期刊
摘 要:数字图书馆是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伴随着数字图书馆实践的深入,各国政府都认识到数字图书馆的开发和利用在国家信息化战略、公共文化事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借鉴了申农的通信系统模型,构建了基于公共文化事业和泛在知识环境的数字图书馆运行模式,并通过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和美国记忆对该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运行模式 申农 通信系统模型 运行 管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英文摘要是国际交流中获取科研论文关键信息的手段,影响着该论文的录用和检索。为了解我国学术期刊英文摘要质量,文章以图情类期刊为例,用对比分析法对2010-2012年间出版的图书与情报类CSSCI所列期刊进行分析,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提高图情类期刊英文摘要的质量并跟上国际发展动态,为增加其摘引率和扩大其国内外影响力服务。  关键词:图情 英文摘要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2
期刊
摘 要:文章以CNKI2007年~2011年检索的17种图情类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使用构成和比较分析与模糊聚类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问卷调查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探索与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方法对图情类期刊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数基金论文中使用调查方法的比重超过50%;基金论文中“图书”类期刊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的比例高于“情报”类期刊;调查方法在基金论文中应用与问卷调查在图情类期刊中的应用特点具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