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军区创新党史军史教育形式,建立“流动党史馆”到部队巡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党史军史工作者高度关注。最近,军内外11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齐聚古都金陵,热议“流动党史馆”。现摘登专家们的发言,对于在全军部队广泛深入开展党史军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官兵信党爱党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进行党史教育,是活生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应该把党史军史教育作为党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南京军区建立“流动党史馆”,是从党的建设高度、军队建设高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建设高度来重视党史教育,这一点弥足珍贵。
董宏(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党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回顾我们党90年来艰苦奋斗、曲折探索的历史过程,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不懈奋斗。“流动党史馆”是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背景,建立的一个党史军史宣传平台,它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党、国家和军队工作大局,大力宣传党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大力宣传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大力宣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充分彰显了庆祝建党90周年的重大主题。
李忠杰(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办展览是我们经常要遇到的课题,但如何把展览办好,如何有所创新要花很多脑筋。“流动党史馆”没有局限在以往的以室内展出为主、以固定展品为主这样一种方式,而是着眼于基层、着眼于群众、着眼于士兵,进一步扩大了受众面,能够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流动党史馆”展板里面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有些图片很难见到,还有不少图表也很有讲究,展示出来很不容易。另外,除了主线之外,穿插了一些副线和重点解读,还有领导人关于某个方面的专题论述,包括一些先进典型,以及图片背后的故事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看起来不单调,很有吸引力。
吴杰明(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主任):南京军区在建设“流动党史馆”和抓部队党史军史学习教育中,注重发挥三个作用:一是专家学者的作用,对如何开展教育,如何办好展览,广泛征求意见,包括邀请专家学者给部队作党史军史教育辅导,组织集中座谈研讨等;二是新闻媒体的作用,军内外多家媒体都作了大篇幅报道,在军内外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院校机构的作用,借助一些院校专家力量,邀请他们直接参与和指导了党史馆建设。
公方彬(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教授):我们党和军队的历史是一部英雄史、奋斗史、建设史,需要广为传播,需要代代传承。当今社会,生活快节奏,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青年官兵得到更大的信息量?“流动党史馆”给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的启示在于,党史教育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问题的,是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确实要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大信息量。既然是读图时代,那么你就适应社会,按照社会的需求,提供最大的信息量,努力增强党史教育的征服力。
蒋乾麟(南京政治学院院长):“流动党史馆”以“伟大旗帜·光辉历程”为主题,以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烘
托,全方位反映党的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篇”、“国防和军队建设篇”、“党的建设篇”四个部分,用380块展板、12万多字、1870幅图片来展示,主题突出、主线清晰,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历史逻辑严密,编撰图文缜密,联系实际紧密,生动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既有很强的权威性、思想性和针对性,又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谢春涛(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党史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是其他思想教育不可替代的。通过党史学习对我们党有更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从而增进理性认同。这些年,我经常给香港同胞讲中国共产党史,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民族复兴上的不懈奋斗和突出贡献,在香港同胞中引起共鸣,感觉到中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中国要真正实现统一、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这个党。香港同胞都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对我们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进行党史教育,更能取得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历史事实说话,必将有很强的说服力。我们全党上下应该真正重视党史教育工作。这项工作抓好了,就一定能取得巨大作用。南京军区组织“流动党史馆”巡展,反映出对党史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林乘东(总政宣传部理论教育局局长):“流动党史馆”很有视觉冲击力和思想感染力。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怀着坚定执著的追求,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人民军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成为一支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而奋斗的强有力的政治力量。通过让官兵了解我们党的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军队的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对党的领导地位和历史贡献,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常光民(《求是》杂志政治编辑部主任):“流动党史馆”是一部广泛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开展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教育的鲜活教材,也是中国共产党在90年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红色文化是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折不挠、奋勇前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而拼搏,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革命的精神资源、党的先进性资源,而且是团结汇聚革命力量、推动革命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它承载着党和军队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史,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军队的传家宝。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优势,并将这种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张书林(《人民日报》理论部主任):我认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要做到“四化”:一是现实化。现实化是艾思奇同志提出的,他强调理论大众化包括哲学大众化不单单是文体的软化,更需要理论本身的软化,让理论为大众所接受。“流动党史馆”体现了现实化的精神和理念,它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联系军队建设和基层官兵思想实际,注重通过图片、文字、解说来回答官兵的关切。二是通俗化。“流动党史馆”注意用群众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注意用事实和数字说话,在通俗化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三是具象化。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读图的时代,青年官兵特别是“90后”官兵,更多地喜欢图片、图表、漫画等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人都是追求思想的,但同时也都是喜欢生动的。通过“流动党史馆”这种具象化的生动形式,可以促进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宣传普及。四是基层化。“流动党史馆”能够到高山哨所、仓库医院、海岛部队等巡展,体现了关注基层、面向官兵、回答官兵关切的理念,反映了工作重心下沉、为基层官兵服务的思想。
李卫星(《解放军报》理论部副主任):毛主席曾把红军长征比作“宣传队”、“播种机”、“宣言书”。我想借用老人家的话对“流动党史馆”作个评价。“流动党史馆”是宣传队,宣传党和军队的光辉历史,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广大官兵在看、听、悟中,澄清模糊认识,解决现实问题。“流动党史馆”是播种机,它走一路展一路,播下了党史军史知识的种子,播下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种子,播下了军魂的种子。“流动党史馆”是宣言书,在向广大官兵展示党的伟大旗帜、光辉历史的同时,让官兵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它向世人展示,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人民军队必将永远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
(张朝晖刘忠卫邵敏整理)
(责任编辑:单庆)
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理想信念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进行党史教育,是活生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应该把党史军史教育作为党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南京军区建立“流动党史馆”,是从党的建设高度、军队建设高度、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建设高度来重视党史教育,这一点弥足珍贵。
董宏(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党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回顾我们党90年来艰苦奋斗、曲折探索的历史过程,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永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不懈奋斗。“流动党史馆”是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背景,建立的一个党史军史宣传平台,它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党、国家和军队工作大局,大力宣传党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大力宣传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大力宣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充分彰显了庆祝建党90周年的重大主题。
李忠杰(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办展览是我们经常要遇到的课题,但如何把展览办好,如何有所创新要花很多脑筋。“流动党史馆”没有局限在以往的以室内展出为主、以固定展品为主这样一种方式,而是着眼于基层、着眼于群众、着眼于士兵,进一步扩大了受众面,能够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流动党史馆”展板里面搜集了大量的图片,有些图片很难见到,还有不少图表也很有讲究,展示出来很不容易。另外,除了主线之外,穿插了一些副线和重点解读,还有领导人关于某个方面的专题论述,包括一些先进典型,以及图片背后的故事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看起来不单调,很有吸引力。
吴杰明(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主任):南京军区在建设“流动党史馆”和抓部队党史军史学习教育中,注重发挥三个作用:一是专家学者的作用,对如何开展教育,如何办好展览,广泛征求意见,包括邀请专家学者给部队作党史军史教育辅导,组织集中座谈研讨等;二是新闻媒体的作用,军内外多家媒体都作了大篇幅报道,在军内外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三是院校机构的作用,借助一些院校专家力量,邀请他们直接参与和指导了党史馆建设。
公方彬(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教授):我们党和军队的历史是一部英雄史、奋斗史、建设史,需要广为传播,需要代代传承。当今社会,生活快节奏,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青年官兵得到更大的信息量?“流动党史馆”给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的启示在于,党史教育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问题的,是长期的甚至是一生的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确实要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最大信息量。既然是读图时代,那么你就适应社会,按照社会的需求,提供最大的信息量,努力增强党史教育的征服力。
蒋乾麟(南京政治学院院长):“流动党史馆”以“伟大旗帜·光辉历程”为主题,以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烘
托,全方位反映党的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篇”、“国防和军队建设篇”、“党的建设篇”四个部分,用380块展板、12万多字、1870幅图片来展示,主题突出、主线清晰,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历史逻辑严密,编撰图文缜密,联系实际紧密,生动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既有很强的权威性、思想性和针对性,又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谢春涛(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党史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是其他思想教育不可替代的。通过党史学习对我们党有更多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从而增进理性认同。这些年,我经常给香港同胞讲中国共产党史,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民族复兴上的不懈奋斗和突出贡献,在香港同胞中引起共鸣,感觉到中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中国要真正实现统一、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离不开这个党。香港同胞都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对我们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进行党史教育,更能取得好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历史事实说话,必将有很强的说服力。我们全党上下应该真正重视党史教育工作。这项工作抓好了,就一定能取得巨大作用。南京军区组织“流动党史馆”巡展,反映出对党史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林乘东(总政宣传部理论教育局局长):“流动党史馆”很有视觉冲击力和思想感染力。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怀着坚定执著的追求,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人民军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成为一支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而奋斗的强有力的政治力量。通过让官兵了解我们党的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军队的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对党的领导地位和历史贡献,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常光民(《求是》杂志政治编辑部主任):“流动党史馆”是一部广泛普及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开展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教育的鲜活教材,也是中国共产党在90年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的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红色文化是党史军史、中国革命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折不挠、奋勇前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而拼搏,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革命的精神资源、党的先进性资源,而且是团结汇聚革命力量、推动革命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它承载着党和军队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和艰苦卓绝的斗争史,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军队的传家宝。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优势,并将这种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张书林(《人民日报》理论部主任):我认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要做到“四化”:一是现实化。现实化是艾思奇同志提出的,他强调理论大众化包括哲学大众化不单单是文体的软化,更需要理论本身的软化,让理论为大众所接受。“流动党史馆”体现了现实化的精神和理念,它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联系军队建设和基层官兵思想实际,注重通过图片、文字、解说来回答官兵的关切。二是通俗化。“流动党史馆”注意用群众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注意用事实和数字说话,在通俗化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三是具象化。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读图的时代,青年官兵特别是“90后”官兵,更多地喜欢图片、图表、漫画等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人都是追求思想的,但同时也都是喜欢生动的。通过“流动党史馆”这种具象化的生动形式,可以促进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宣传普及。四是基层化。“流动党史馆”能够到高山哨所、仓库医院、海岛部队等巡展,体现了关注基层、面向官兵、回答官兵关切的理念,反映了工作重心下沉、为基层官兵服务的思想。
李卫星(《解放军报》理论部副主任):毛主席曾把红军长征比作“宣传队”、“播种机”、“宣言书”。我想借用老人家的话对“流动党史馆”作个评价。“流动党史馆”是宣传队,宣传党和军队的光辉历史,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广大官兵在看、听、悟中,澄清模糊认识,解决现实问题。“流动党史馆”是播种机,它走一路展一路,播下了党史军史知识的种子,播下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种子,播下了军魂的种子。“流动党史馆”是宣言书,在向广大官兵展示党的伟大旗帜、光辉历史的同时,让官兵深刻理解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它向世人展示,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人民军队必将永远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
(张朝晖刘忠卫邵敏整理)
(责任编辑:单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