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at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动,在发散过程中产生灵感,使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可驾驭与可调控。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可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也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点发散;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总之,发散的方式不拘一格。
  在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相同事物的不同点时,读散文《枕木》我把指导学生思维发散的过程分解为二步。第一步是启发学生找出枕木所有的特点:脚踏实地默默无闻;排列整齐有序伸延;承载重压稳如泰山……第二步是由这些不同的特点出发,寻求与其一致的精神状态: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典范,大无畏精神的化身;——平凡中的伟大。一位同学在《拥抱大地的巨人——枕木》中写道:“在我的眼中,枕木仿佛慢慢地竖起,有了眼睛,有了手,它们成人了!从战争年月那冰冷的河中浮起的人桥到手拉手一起走向刑场的烈士;从挥着热汗向大地掘油的老一代工人到今日擎着掘土机巨臂筑起杨高路的年轻一代。他们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过了洒满全色光辉的油田。在血汗浇铸的轨迹上,走向未来。这便是我们的民族。一个无比坚强、无比团结的民族,用无法抗拒的脚步,一步一步走着自己坚实的路!”“既然我们都是这样的枕木,就应该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奉献给这条路”。
  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逐一掌握发散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发散思维,我引导学生从学习赵丽宏的散文《峡谷》入手。《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作者捕捉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社会生活——文化大革命——我们国家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告诫人们必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模仿《峡谷》的构思,要求学生在动笔写《大地与安泰》一文前从安泰离不开大地出发,寻找具有“离不开”这一相似点的不同事物。比如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离不开太阳;孩子离不开母亲,党离不开人民……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从而对《大地与安泰》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引发出对党与人民之间鱼水之情的议论。
  除了逐步积累发散思维的方法,以供使用时检索与提取,每一种思维方法应分解成几个步骤反复训练。巴金的《灯》由眼前到回忆;由自己到他人,由山那边到古希腊……假如作者不是操作思维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运动,是不会有那么多具有特殊意义的“灯”和“光”供作者运筹,供他作为主观思绪的寄托的。
  模仿“灯”的构思,将作者的思维分解成下述几个步骤,我指导学生写题为《黑板》的抒情散文。“由眼前想到过去”,学生想到幼时父母教他识字的小黑板,小学里黑板上的加减乘除,中学里黑板上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出“黑板是人生的摇篮”的认识。“由此地想到彼处”,于是学生想到了学校长廊上的,居委会门口的,医院门诊处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種种黑板报,于是又得出“黑板是社会万花筒”的结论,并意识到自己从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了生活的众多方面。“由一般想到特殊”;学生想到战争年代八路军战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学习文化,想到《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写在黑板上的“法兰西万岁”于是发出了要珍惜现有条件的肺腑之言。
  发散思维方法可以按单元进行教授。每单元教会一种发散方法,可分三个步骤进行:方法辅导。包括分析范文,了解思维发散的模式,并按此发散方法练习作文;巩固练习。重点为讲评本单元所传授的方法掌握运用的情况。如写作《桥啊,桥》一文,一位同学由面临高初中难以衔接产生的苦恼希望能为自己建立一座桥,让这座桥将她引向所爱、所憧憬的理想的彼岸。文章的思路在今昔对比中展开,在对未来的追求中延伸,文思如涌。讲评既强化了方法指导,又激起“我也行”的自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再实践;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重点为比较已教授过的几种发散方法,培养运用检索与提取的能力,进行综合运用的示范。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文能否立意新颖,感受独特;构思时能否浮想联翩,思绪如天马行空。这种思维发散活动建立在知识与经验的积淀上,是思维操作方法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整个高中阶段应将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按单元有计划地安排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每个单元要完成的作文。有的借助“相似点”发散思维,有的对比不同点,有的综合运用几种方法。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发散思维在作文教学是一个由简到繁,由运用单一的方法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是反复练习,不断强化,并呈层进式的结构;发散思维方法的训练与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既为同步发展,又有着明显的阶段性;由以教师引导为主逐步过渡到学生运用为主,由模仿到形成方法系统的过程。发散思维训练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好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下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不切实际、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现在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课改 现状 思考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两段教学建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犹如一缕春风,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希望的春天。它在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向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成为每位执教者必须深思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数学新课标》常用的几种新教学方法与相关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这几种新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使用。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求新的教学策略,方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
[摘要]以英语独特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不断累积成就感,培养良好的心理优势,从而使学习英语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而心理优势表现为师生在积极互动中呈现出的那种力求成功的心向,这符合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流。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学英语的心理优势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亲和力 兴趣 鼓励成功 自信 心理优势  在现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心理优势,提高学习的自信心,调动
摘要:教学技巧与方法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情趣性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作者结合焦作市山阳区“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从先学、讲授、训练和反思四个环节,对新课程下如何有效开展思品课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科研兴课、优质达标 自主、合作、探究 质疑、创新  “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
摘要:当前生物教学中教师满堂讲,满堂问,学生机械记忆,被动接受学习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消解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习自主性,由此造成教师的教学效果低迷,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在教育教学中,要切实转变观念,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发展性,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全面而可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有效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
摘要: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目,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所以,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能力 培养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语文卷中的一道必考题目,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所以,要提高中考语文成绩,就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初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笔者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教学二十余载,文章分析了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并依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探讨性提出了新理念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设计。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 课堂氛围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各项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如今中学生学习阶段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在课堂上度过。就白河县11所初级中
[摘要]提高教师素质,开展有效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习压力,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师素质 有效活动 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成绩不尽人意。更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其他科成绩很好,而英语的成绩很差,有的几乎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  请看下面的调查统计:  由此可见在开始学习英语前喜欢英语的学生高达95%,而一年后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教学要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学改革 学生素质 能力培养  一、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人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