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转变学生学习语文观念,用现代学习法学习语文,联系教学实际,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责任感。而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以及实践机会。
【关 键 词】 自主;合作;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如何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与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盲目地接受知识,而主要是打好基础,为未来的社会实践作准备。但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注重研究教法,而忽视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归宿。尽管教法有多种,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呢?
一、设定思维方向,引导学生多角度获取信息,摸索学习规律
“学法”即是学习的目标和手段。在教学中如何以此为手段去“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呢?我遵循“整体感知——局部赏析——整体总结”的规律,从文体角度拟定多个思维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记叙文的思维方向是:把握主要人和事、作者思想感情——段落中心句、层次、品味佳词妙句、与中心的联系——篇章构思、写作启示、语言特点。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在“学生没有规范的意识里,建立规范”,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别林斯基强调,欣赏艺术不能只是“用脑子去感受,而要有心灵的参考”。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心理过程。学习思维设定后,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求解答。作品主题、结构的不确定性决定“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答案的错对应着重看是否能从中找到依据,哪怕是很幼稚的看法,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学生认识作品的过程绝不该是对作品消极、被动的接受,而应是一种积极、个性化的再创造,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创造自我的过程。如我让学生总结《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写作启示,学生竟然总结出了十条:①确切的比喻、拟人;②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③准确用词;④寓情于景;⑤层次井然;⑥文段应有中心句;⑦描写要展开联想;⑧虚实结合;⑨用对比突出事物特征;⑩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写景。而我备课时只写了五条。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内心体验过的知识,他们才能真正铭记于心。
三、激发竞争意识,培养合作观念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但竞争并不意味着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博采众长、营养智慧。合作伴随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合作就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集体讨论、解决疑问。合作形式有两人合作、多人合作。每一组合作成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的最佳搭档,要互帮互促,互为对方负责。每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小组学习的效果,评出“最愉快的合作小组”。对于课文的识记由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教师随机抽查,如果学生背诵不过关,那检查人应引咎自责。
四、教师应相机诱导,适当点拨
“点”即点要点、抓重点。“拨”即拨疑难、排障碍、正确导向。如我尝试让学生自己谈《济南的冬天》的整体感受。学生难以把握,我就相机诱导,将整体感知的思维方向具体化为填空形式:这______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引导学生从读文的印象、文章具体描写的景物、情感的体验等方面思考,相机诱导、适当点拨,减少学生思维的难度,帮助学生排疑解难,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但“点拨”并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一种旁敲侧击,仍应以学生探讨为主。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主动积极探究的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要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教育他们不要盲从书本和教师,要抱着怀疑态度去学,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如老舍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但有的学生对他写的《济南的冬天》的末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提出异议,认为这句不是对段落的总结,应独立成段。他的见解得到全班同学的赞同。教师也应立即肯定同学们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并及时表扬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只有像这样小心地呵护,正确引导学生幼稚而富有创见的想法,才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积极探究的欲望。
以上学习方法的实践可简单表示为:教师设定思维方向——学生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合作解疑,交流看法——创新质疑,提出见解——积极探索、解决疑问,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其中。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光龙. 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探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2003(3).
[2] 石生明.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之浅见[J]. 新课程(中学),2010(1).
[3] 洪静云. 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合作学习法[J]. 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3).
【关 键 词】 自主;合作;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如何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与自学能力。学生的学习也不再是盲目地接受知识,而主要是打好基础,为未来的社会实践作准备。但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注重研究教法,而忽视了研究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归宿。尽管教法有多种,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这种学习方式呢?
一、设定思维方向,引导学生多角度获取信息,摸索学习规律
“学法”即是学习的目标和手段。在教学中如何以此为手段去“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呢?我遵循“整体感知——局部赏析——整体总结”的规律,从文体角度拟定多个思维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记叙文的思维方向是:把握主要人和事、作者思想感情——段落中心句、层次、品味佳词妙句、与中心的联系——篇章构思、写作启示、语言特点。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在“学生没有规范的意识里,建立规范”,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别林斯基强调,欣赏艺术不能只是“用脑子去感受,而要有心灵的参考”。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心理过程。学习思维设定后,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求解答。作品主题、结构的不确定性决定“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答案的错对应着重看是否能从中找到依据,哪怕是很幼稚的看法,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学生认识作品的过程绝不该是对作品消极、被动的接受,而应是一种积极、个性化的再创造,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创造自我的过程。如我让学生总结《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写作启示,学生竟然总结出了十条:①确切的比喻、拟人;②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③准确用词;④寓情于景;⑤层次井然;⑥文段应有中心句;⑦描写要展开联想;⑧虚实结合;⑨用对比突出事物特征;⑩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写景。而我备课时只写了五条。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内心体验过的知识,他们才能真正铭记于心。
三、激发竞争意识,培养合作观念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但竞争并不意味着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博采众长、营养智慧。合作伴随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合作就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集体讨论、解决疑问。合作形式有两人合作、多人合作。每一组合作成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的最佳搭档,要互帮互促,互为对方负责。每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小组学习的效果,评出“最愉快的合作小组”。对于课文的识记由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教师随机抽查,如果学生背诵不过关,那检查人应引咎自责。
四、教师应相机诱导,适当点拨
“点”即点要点、抓重点。“拨”即拨疑难、排障碍、正确导向。如我尝试让学生自己谈《济南的冬天》的整体感受。学生难以把握,我就相机诱导,将整体感知的思维方向具体化为填空形式:这______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引导学生从读文的印象、文章具体描写的景物、情感的体验等方面思考,相机诱导、适当点拨,减少学生思维的难度,帮助学生排疑解难,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但“点拨”并不是直接给予答案,而是一种旁敲侧击,仍应以学生探讨为主。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主动积极探究的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要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教育他们不要盲从书本和教师,要抱着怀疑态度去学,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如老舍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但有的学生对他写的《济南的冬天》的末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提出异议,认为这句不是对段落的总结,应独立成段。他的见解得到全班同学的赞同。教师也应立即肯定同学们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并及时表扬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只有像这样小心地呵护,正确引导学生幼稚而富有创见的想法,才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积极探究的欲望。
以上学习方法的实践可简单表示为:教师设定思维方向——学生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合作解疑,交流看法——创新质疑,提出见解——积极探索、解决疑问,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其中。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举措,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光龙. 语文学习方法的理论探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2003(3).
[2] 石生明.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之浅见[J]. 新课程(中学),2010(1).
[3] 洪静云. 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合作学习法[J]. 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