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快乐地歌唱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创设环境、丰富歌唱的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分享 创造思维环境 游戏 快乐
  引言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领域。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音乐活动之一的歌唱教学活动原本就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艺术的生活世界,体现着艺术价值。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增强儿童对音乐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儿童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广大幼儿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摒弃以“教会孩子学会歌曲”为着眼点的歌唱教学观,逐步形成“要从艺术生命的高度关注歌唱教学活动”这一共识,把幼儿作为一种艺术灵魂的力量,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情感、经验、思考、灵感、性格参与到歌唱教学活动之中,使歌唱教学活动呈现出丰富性、游戏性和整合性。
  歌唱是指运用人的嗓音进行的一种艺术表达活动。人们一高兴了就喜欢大声歌唱,在歌声中情绪得到了愉悦,快乐得到了升华。歌唱也是幼儿园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要让孩子“喜欢”,首先得让孩子在歌唱活动感受到快乐,这样孩子才会喜欢。如何开启幼儿歌唱活动的快乐之门呢?在实践教学中.
  1.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幼儿歌唱活动中,要真正做到“尊重”,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以前,我们都太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幼儿内心的感受,兴趣的培养。常听到有老师批评孩子:“听你唱的什么?歌词都唱错了!”“瞧,你又唱又跳的,乱七八糟!”也许,这些“唱错了”、“乱七八糟”就是孩子的一种创造。但老师粗暴的批评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信心,于是,这些幼儿不喜欢唱歌,不愿在众人面前表现……孩子天生是爱音乐的,这样的结果怎不让人心酸?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也许幼儿的歌声不太优美,但这正需要我们去引导;又唱又跳乱七八糟,这正是他们艺术创造的萌芽啊!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幼儿特有的表现方式。在歌唱 活动中,我注意用语言、眼神和手势鼓励每一个幼儿放声歌唱,大胆地表现自己,特别是对那些胆小、内向的幼儿,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大张旗鼓地赞扬:“××你真棒!”“唱得好极了,大家欢迎!”我还注意鼓励幼儿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老师进行直接地交流。在一次韵律活动《苹果丰收》欣赏音乐时,桐桐小朋友说:“老师,怎么没有歌词呀,让我们来编吧!”我立即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每一个幼儿都热情投入,编出的歌词既有生活情趣,又富有韵律感,效果好极了!
  每次玩“小指挥”的游戏时,孩子们情绪高涨,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我请个别幼儿上来讲清自己的想法和安排,
  2. 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
  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持殊的情感。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的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同时也为教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提供了机会。如我班有个小男孩在平常没听到他唱歌的声音。在3月12日本园全体师生一起动手种种子的活动,刚好学习一首歌曲《种瓜》,发现他很喜欢唱这首歌,教师及时表扬他。每次唱完歌他都问:“老师谁唱得好听啊”!现在我们常常能看到他那荡漾着喜悦与自信的笑脸。
  3.丰富唱歌形式,让唱歌成为一种游戏
  在以前的唱歌活动中,多数教师运用最多的是齐唱,一遍又遍,幼儿在这反复齐唱中兴趣索然。唱歌不再是一种享受而变成一种束缚。其实,唱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有:独唱、齐唱、领唱与接唱、对唱、轮唱、合唱、表演唱等。在教学中让幼儿掌握最基本的独唱、齐唱、对唱、分组唱、表演唱。幼儿边听音乐边与同伴做游戏,如《好朋友,手拉手》侧重游戏,《种瓜》分组唱,《两只老虎》轮唱和表演唱等,幼儿学习得较快乐。在教学中,让幼儿逐一熟悉各种形式的名称、方法。等幼儿基本掌握后,就可以玩“小指挥”的游戏了,由幼儿自由选择和设计歌唱的形式。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组织实施自己的设计计划,培养幼儿的组织领导能力,还应指导他们模仿、学习各种演唱形式的指挥方法。
  4.体态互动,传递关爱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还应通过表情、动作等,让幼儿更近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从而使幼儿更有感情、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幼儿的模仿力非常强,因此在演唱歌曲时,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表情和声音的传递外,还必须要有夸张的动作,或可根据音乐的情感起伏变化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这样既能在歌唱活动中很好地调动幼儿地积极性,又可以让幼儿很好地理解歌曲内容。我觉得对于班上性格内向的幼儿,尤其需要教师运用肢体语言来传递关爱。如,在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中,我通过简单的手势、疲劳的表情等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让幼儿看到并联想到妈妈工作辛苦和疲劳的工作情景。然后引导幼儿通过情境模仿,如帮妈妈捶捶背、倒茶、搬椅子给妈妈坐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妈妈的关心。
  5.创编歌词,让歌唱活动更有趣
  5.1 对带有生活经验成分的歌曲,我们可以启发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编歌词。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动物猜谜歌》的歌唱活动中,教师启发孩子们在“什么个子高又高”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来创编歌曲中关于描述小动物的谜面和谜底,立即打开了孩子的思维:什么脖子长又长,什么尾巴像把扇,什么身上有房子,什么唱歌呱呱呱……
  5.2 对一些季节性歌曲,可以启发孩子根据季节的特点和自己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歌词的创编。如《小雨沙沙》等。
  5.3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自己轻松、愉悦的心情。
  6.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方法,让孩子快乐地歌唱
  表演与游戏参与程序,更容易使幼儿在不知不觉的快乐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和获得音乐感的发展。如果让幼儿干巴巴地演唱,是很难让孩子长时间保持热情的。因此,在活动设计时,教师应该注意活动方法的多样性,让幼儿的嘴巴、身体及思维都动起来,以保证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幼儿的身体动起来,可以请幼儿为歌曲创编运作,或在游戏中歌唱,或用身体动作为歌曲伴奏。如《小青蛙找家》、《猴子》等,游戏性比较强,可以让幼儿边玩边唱。歌曲《泡泡不见了》站成圆圈吹泡泡,边玩边唱,多么快乐呀!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即引导孩子用拍手、拍腿和跺脚等动作拍出节奏,或在前奏、奏间处填充,或突出乐句重音。如歌曲《笑一个吧》、《多愉快》等,幼儿体验到音乐的旋律,他们是多么快乐啊!
  参考文献
  [1] 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浙江教育报社,幼儿教育2000(1).
  [2] 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楼必生,屠美如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
  [3] 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浙江教育报社,幼儿教育2000(5).
其他文献
在中学里开设礼仪课是一个新的课题,我校曾在部分班级进行实践,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就此谈谈个人的一点肤浅认识。  1.提高对礼仪教育的认识。  礼仪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难免要同别人打交道,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某种形式的社会交往活动,这不仅是人类的主观意愿,而
期刊
【摘要】现行的教育环境让教育界担忧,尤其是山区教育。虽然现在教育与改革开放初期有很大进步,但教育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需要我们政府各部门和社会长期参与,才能共建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的中学生德育状况亟需改变,随处可见中学生中存有的众多现象诸如自闭、自私自利、迷恋网吧甚至是少受挫折打击而罹患心理疾病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德育建设的主阵地之一的家庭教育难逃其责。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到底应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语文教学不可少的课型,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标指出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综合性的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为凭借,打破语文课堂相对
期刊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也应该是班级里的一员。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行为习惯如何,与班主任有很大关系。因此我深感责任的重大,这不仅要求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和艺术。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最深的体会就是班主任工作要精细和务实管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这样班级管理才能科学和规范化
期刊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1.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日常班级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几条策略,并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有效班级活动对于学生的帮助,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级活动 快乐  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光让学生学习是不够的,所以进行各项班级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北京房山中学的隗金枝老师提出了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师应反思这样几个问题:(1)是让孩子活得愉快还是悲惨
期刊
四月,山绿花红;初夏,播种未来。  人生有无数次职业选择,而我为选择特岗教师庆幸骄傲。  2009年6月,西华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的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去偏远乡村支教,当了一名特岗教师。几年间,我用素质教育的理念,狠抓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们反映很解渴,很受用。我先后被评为优秀特岗教师、优秀教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教授的体育和历史科目期末考试评比中连续8次排名片区第一,回想自己从学生
期刊
人们常说,教师工作平凡而伟大。平凡是因其日复一日,具体而琐碎;伟大,是因其在点点滴滴中塑造着人的未来、人的灵魂。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认识到了教育学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教学本领,有过硬的基本功,还必须要有热情、有爱,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心里。所以,我一方面认真刻苦地钻研教学的艺术,一方面时刻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记得一位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孩子倾注全部身心的爱是事业成
期刊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有法”是说教学有规律、有原则;“教学无法”则说没有固定的模式,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得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受益。由于以前受旧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误导,使得体育教学方法单一、太枯燥,体育课教学基本是同一模式:讲解——示范——练习——纠错,自始至终有教师控制课堂,控制学生
期刊
我是一名从事初中体育教学工作25年的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体育课必须要做到“熟、精、活”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熟”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基础:所谓“熟”首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因为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依据,它对本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时数,都有详尽的规定,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教学规律。因此,熟悉教学大纲,将大纲的精神融汇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