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连云港地区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岗位、不同知识结构人群实施心肺复苏术(CPR)能力方面的差异以及实施CPR意愿与障碍的原因。方法选择本急救中心2012-03-01—2013-04-30进行救护知识培训的1万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其中收回有效问卷9 586张,有效率为95.86%。将有效作答的学员分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组(2 377人)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组(7 209人)。比较两组学员在救人能力、救人意愿、风险认知度、实施CPR的障碍点、救人法规的出台对救人意愿的影响、更愿意接受哪种CPR(05版CPR和10版CPR)等方面的差异;其次根据不同职业分组比较人们在救人能力、救人意愿等相关调查内容上的差异。结果大专及以上学历组掌握CPR技能的人数比例(58.0%)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组掌握CPR技能的人数比例(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版CPR在不同学历组中受欢迎程度分别为96.4%、94.7%,高于05版CPR受欢迎程度(P<0.05)。不同职业学员掌握CPR技能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名前4位的依次为医务人员(91.2%)、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等)(55.1%)、个体户(53.8%)、公务员(50.2%)。在了解救人风险后,不同学历组学员对于救人意愿的改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组中有58.5%的人提高了救人意愿,高中及以下学历组中有54.0%的人提高了救人意愿。如果国家出台相关规避救人风险的法规,不同学历组学员对于救人意愿的改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组中有67.3%的人提高了救人意愿,高中及以下学历组中有55.9%的人提高了救人意愿。CPR培训在不同学历组中对紧急状态下实施CPR的意愿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组学员对于患者是自己的亲人时,绝大多数人(54.5%)表现出救人的意愿;高中及以下学历组学员对于患者是自己的亲人时,绝大多数人(65.5%)表现的是救人意愿保持不变。大专及以上学历组学员不愿实施CPR的原因前3位依次为担心做不好(37.5%)、怕担责任(16.1%)、不会做(14.1%);高中及以下学历组学员不愿实施CPR的原因前3位依次为担心做不好(46.4%)、不会做(18.6%)、其他原因(14.8%)。结论大专及以上学历组掌握CPR的能力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组,10版CPR更容易被民众所接受,相关救人法规的出台和熟悉救人风险均能提高民众救人的意愿。故了解本地民众不愿施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民众的救人意愿,从而达到提高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