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ml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和阿斯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和血糖、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对症支持处理,氯吡格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连用2周.阿司匹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1次/d,连用2周.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氯吡格雷组下降的幅度较阿司匹林组更明显(P<0.05).氯吡格雷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x2 =5.54,P<0.05).且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较阿司匹林疗效更确切,降低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水平更明显,能明显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安全性较好.
其他文献
本设计为提升校车的安全系数,从技术手段上加强对校车安全隐患的监管,开发一套具有校车安全辅助装置的智能系统。
因大部分基层台站没有一个统一的自台播出质量监控系统,在安全播出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安全播出事故时有发生,加重了一线值班人员的劳动强度。“中波台发射机运行情况实时
心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的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成为心房颤动患者治疗
对慢性心力衰竭强调规范化治疗的同时,监测和管理已成为其预防和治疗的新方向.现就近年来对慢性心力衰竭监测和管理的临床研究予以综述.
物质成瘾已成为国际性的社会问题.对物质成瘾的研究由来已久.已有研究发现对成瘾相关线索的注意偏向在个体成瘾的发生、发展、维持以及复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对物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汉防己甲素(Tet)与5-溴汉防己甲素(BrTet)逆转耐药的机制是否与调节多药耐药相关蛋白7(MRP7)表达水平有关.采用MTT法检测柔红霉素(DNR)对人白血病敏感细胞
张小龙教授认为,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顾,导致汗液外泄失常,包括自汗与盗汗,病因主要为营卫不和、气虚、阳虚、血瘀、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临证时采用益气固表、调和营
目的 探讨构建一种新型人工活性真皮的可行性.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幼儿包皮成纤维细胞;采用酶-去垢剂法制备人脱细胞羊膜(HAAM);双相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明胶-
目的 探讨高龄肠梗阻的病因及诊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80岁以上高龄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肠梗阻以肠粘连多见;内科保守治疗39例,治愈38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10例
目的 探讨IL-3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用ELISA法检测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稳定期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和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