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回顾性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慢性窦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3年2月在2家笔者单位住院的125例慢性窦道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传统敷料组(41例)、湿性敷料组(42例)和负压治疗组(42例)。在清创后的每次换药中,传统敷料组创面覆以凡土林纱布及干纱布;湿性敷料组覆以藻酸盐敷料和水胶体敷料;负压治疗组覆以聚乙烯醇海绵引流材料,接中心负压(-53~-27kPa)持续吸引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d时的肉芽生长、创面细菌检出情况,更换内层敷料时和静息状态下采用数字分级法评估创面疼痛程度,观察和记录患者创面并发症、换药次数、创面转归、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对变量资料数据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组间两两比较行Newman-Keuls检验或Nemenyi检验,分类资料行一。检验。结果治疗前,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分别为(1.4±1.2)、(1.6±1.4)、(1.5±1.3)分(F=0.244,P〉0.05)。治疗10d,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分别为(3.0±1.1)、(3.5±1.3)、(4.4±0.8)分(日=36.892,P〈0.01)。更换内层敷料时,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分别为(5.3±2.1)、(3.1±1.9)、(2.9±1.5)分(F=21.461,P〈0.01)。静息状态下,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分别为(3.2±1.1)、(1.1±0.9)、(3.5±1.3)分(F=57.918,P〈0.01)。治疗前和治疗10d,3组间细菌阳性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值分别为1.400、1.018,P值均大于0.05)。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创面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5%(8/41)、9.5%(4/42)、11.9%(5/42),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6,P〉0.05)。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以及直接愈合和手术治疗所占比例分别为(15.6-4-4.4)次、(42±9)d、9.8%(4/41)、90.2%(37/41),(6.6±2.3)次、(34±6)d、28.6%(12/42)、71.4(30/42),(3.0±1.2)次、(27±6)d、50.O%(21/42)、50.0%(21/42),3组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日值分别为99.067、51.164,Y。=16.157,P值均小于0.01)。传统敷料组、湿性敷料组、负压治疗组患者敷料费用、抗生素费用、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678±1876)、(2436±446)、(21469±6752)元,(5156±1979)、(2186±386)、(18936±5536)元,(7029±2024)、(1979±426)、(15656±4727)元(F值为10.773~51.305,P值均小于0.叭)。结论与传统敷料和湿性敷料相比,负压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但敷料材质有待改进。
不同方法治疗患者慢性窦道的效果比较
【摘 要】
:
目的回顾性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慢性窦道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3年2月在2家笔者单位住院的125例慢性窦道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传统敷料组(41例)、湿性敷料组(42例)和负压治疗组(42例)。在清创后的每次换药中,传统敷料组创面覆以凡土林纱布及干纱布;湿性敷料组覆以藻酸盐敷料和水胶体敷料;负压治疗组覆以聚乙烯醇海绵引流材料,接中心负压(-53~-27kPa)持续吸引治疗。
【机 构】
: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50021,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5002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50021,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50021
【发表日期】
:
2014年30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探讨早期应用磨痂术联合人工皮膜治疗中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J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09年9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0例深Ⅱ度烧伤、总面积(18±8)%TBSA的患者资料,设为磨痂+人工皮膜组。患者于伤后24-48h行创面磨痂术,术后贴敷人工皮膜,用紫草油纱及无菌纱布包扎。视创面渗出情况更换外层敷料,平均每3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上皮化、人工皮膜自行脱落。另收集同期40例深Ⅱ度烧
目的探讨外源性腐胺对大鼠肝功能和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低剂量腐胺组40只、高剂量腐胺组40只。后2组大鼠分别按25、50μg/g剂量,腹腔注射2.5、5.0g/L腐胺溶液约2mL。对照组于注射后24h,另2组分别于注射后24、48、72、96h,每组取10只大鼠处死,心脏采咀测定血清中ALT、AST含量;摘取
目的探讨4种皮瓣修复腕部软组织缺损的适应证和效果。方法2004-2012年,笔者应用4种皮瓣修复16例患者的腕部软组织缺损,其中尺动脉腕上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4例、改良骨间后动脉逆行皮瓣修复5例、带蒂胸脐穿支超薄皮瓣修复6例、股前外侧游离复合组织瓣修复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7.0cm×4.0cm-23.0cm×13.0cm。供瓣区创面移植中厚或全厚皮片修复。结果1例患者采用带蒂胸脐穿支超薄皮瓣修复后,
2008年8月-2012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难愈性创面患者5例(5个患指),均为女性。年龄27~42岁,平均34岁.缺损面积:1.7cm×1.7cm~3.5cm×2.2cm,创面伴肌腱或骨外露。,致伤原闵及部位:巾指挤压伤后远节及中节远端指掌侧缺损l例,中指再植术后中节指背侧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3例,环指热压伤后中节桡侧半环形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1例。
【摘要】目的探讨外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手、足部氢氟酸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单位2012年8月-2013年1月收治的18例手、足部氢氟酸烧伤患者,烧伤总面积为0.1%~2.O%TBSA,深度为Ⅱ~Ⅳ度。创面局部外涂葡萄糖酸钙凝胶,涂药剂量0.25~0.50g/cm。,厚度1~2mm,每隔10-15min涂1次,疼痛评分低于3分后改为每小时涂1次,共用药24h。于用药前及用药1、2、3、4h,采
目的分析分离自烧伤患者的2株耐药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耐药基因,了解菌株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笔者单位烧伤科分别于2012年6、8月收治1例分离出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大面积烧伤患者(每例患者分离1株菌),应用药敏卡AST-GNl3检测分离出的菌株对阿米卡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厄他培南、庆大霉素、亚
目前,脓毒症仍然是导致烧伤患者救治失败的最主要原因。1989年,Balk和Bone在《CritCareClin}杂志中提出脓毒症定义设想,他们随后牵头,在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会议上正式发布脓毒症定义。该定义发布20余年来,为危重烧伤治疗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使得烧伤学与危重病学的结合愈加紧密。本文结合脓毒症定义与国际脓毒症治疗指南,进一步梳理危重烧伤脓毒症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目的回顾性探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严重烧伤合并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994年5月-2002年12月以及2003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严重烧伤伴中重度吸人性损伤患者资料(2个时间段各10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早期插管组。对照组患者未在伤后早期进行气管插管,早期插管组患者伤后3~10h进行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患者均常规进行雾化吸人及气道湿化等处理。统计2组患者发生低
目的 了解烧伤病房病原菌分布、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常用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指导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单位7441例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导管表面附着物、血液、大便、尿液、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共分离出2758株菌株。州API细菌鉴定板条及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选择阿米卡譬、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等13种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