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设计的改进与创新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ang28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自然科学之一,小学科学由于其抽象性,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中的实验设计进行改进,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实验的全过程中,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科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和分析了创新实验教学的应用策略。
  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实验教学的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同样如此。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创新实验教学也逐渐成为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深入分析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创新改进实验设计对小学科学的意义
  (一)践行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调动,灌输式的教学形式贯穿于小学科学教育的全过程。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注重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科学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也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受益,但是,遗憾的是,老师对此并不重视;相反,把小学科学教育转变为单纯追求应试成绩和教学进度的程式化教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传统的科学教学观念,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了教学和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同样也不例外。一直以来,小学科学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的提升方面,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弊端。通过对教材中实验内容的创新与改进,学生在开展讨论的过程中,就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而这种方式恰恰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会相应地提升。
  二、小学科学教材中实验设计的改进与创新路径
  (一)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整体教学效率不高,所以,在此过程中,应该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意识,鼓励小学科学教师不断地进行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教学中进行应用时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从中总结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特点的科学教学策略,从而使实验设计真正起到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作用。
  举例来说,在开展“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时候,传统的实验模式是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然后让学生感知热传递的过程,在实验教学创新与改进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金属条外面涂上油墨或者指甲油,当热在传导过程中,会发生颜色上的变化,这样一来,整个实验效果就会更加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真正实现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材实验进行有效改进与创新。
  (二)完善开放式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创新实验设计是一种全新的小学科学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需要设定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监督体系,以便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且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具体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在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之上,针对实验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纳入到教学评价体系之中,改变以往的单纯以应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的标准。另外,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开放式教学存在的缺陷,进而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成长背景和知识文化背景都有所差异,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也会呈现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创新和改进实验设计,可以实现思维之间的有效碰撞,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达到发散科学思维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出实验教学的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和分享思维的机会,从而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对教材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给予足够重视,并且不断探索和改进实验教学的应用策略,从而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要熟练地把握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做好相关器材的准备。课前教师要多次试做实验,并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弥补方案。如,教鄂教版科学六年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30例临床确诊为TIA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χ2检验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3例,分为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倍他乐克对患者症状、心功能
近日,我到镇中心小学参加语文教研活动,听了一节语文课。上课的老师是中心校的骨干教师,功底扎实,课很精彩,亮点颇多。其中,有一个学生可能成绩不是很好,起来回答问题说不到点子上,还结结巴巴,该老师耐心启发引导,等他把话说完,最后还表扬他有进步,使那个学生激动不已。  课间上厕所时,那个学生和同桌也去,正好走在我前面。只听他同桌笑着说:“你上课时回答问题那个样子,老师还表扬你,要是平时,老师肯定不会像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现代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好认知教育成为现代教育者都深刻关心的一个问题。因为感知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科学认知观念的形成,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就以依据物联网技术而建立的数字农植园为依据,对学生的感知教育方式展开详细的探讨,并提出相应思路,以供广大读者借鉴。  一、数字农植园的教育意义  数字农植园是基于物联网技术而制作
目的探讨时间治疗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5例非杓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清晨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两组患者选用左旋氨氯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一定的实践性与自主性的特点,所以在具体的指导中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要从课程特点出发,结合好实际情况,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重过程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
思维教学可分为直接思维教学和沉浸式思维教学。前者独立于学科,具有一般思维能力作为教学和培训内容;后者是在传统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思维能力的承载特点,用一般思维技能来实现学习者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为复杂的一般思维技能的运用,实现提高学习者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双重目的。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他们的想法。  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实施,根据新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