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略得当,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导学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ha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学案是小学数学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但要真正有效运用导学案,仍需要教师花费一番心思。一份优秀的导学案,除了有精心设计的导学活动外,更要有详略得当、富有成效的引导。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探究 引导 详略得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3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导学案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有效手段。不可否认,导学案确实有效推动了教师开放性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一些导学案常流于形式,看似新瓶,实装旧酒,颇值得我们深思。下面,我就以某个导学案的教学为例,和大家交流讨论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样的导学案才是合理有效的。
  一、教学回顾
  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拿出10根火柴棒,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摆放探究。
  导学案内容:(1)如果我们要将10根火柴棒进行分组,每组分2根,能够分成几组?(2)如果我们要将10根火柴棒进行分组,每组分5根,能够分成几组?(3)如果我们要将10根火柴棒进行分组,每组分3根,能够分成几组?还剩几根?(4)如果我们要将10根火柴棒进行分组,每组分4根,能够分成几组?还剩几根?
  (学生根据导学案要求逐一进行摆放)
  师:同学们,导学案中有一个表格,请大家根据要求填写表格。(导学案中的表格的每列列首分别写着“火柴棒的根数”“每组的火柴棒数”“能分成的组数”“剩下的火柴棒数”,学生按照要求填写表格)
  师: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常会碰到一些无法平均分完的数,剩下来的那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
  二、问题探析
  上述教学突出反映了当前教师在应用导学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
  1.自主探究过分指导
  教师借助摆放火柴棒的活动,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概念的想法是好的,但在导学案中,教师以问题的形式非常详细地引导学生探究该如何摆放火柴棒。如“10根火柴棒,每组3根,能分几组,还剩几根”这个问题,其中“还剩几根”这句话其实是可以去掉的,因为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时会发现无法平均分完,还剩下1根火柴棒,从而产生较为强烈的认知冲突。然后教师再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或介入阐释,帮助学生解决这个认知冲突。这样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也是希望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从而促進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上述教学,乍一看像是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其实教师的介入指导一直如影随形地影响学生,底子里仍是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教学。
  2.结论生成过于笼统
  上述教学中,在学生完成火柴棒摆放的自主探究活动后,教师在没有充分说明的情况下,匆匆地得出“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这个结论。这样的教学引导过于笼统,既不能有效利用学生自主探究后形成的认知冲突进行充分的教学指导,又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概念。这样“匆忙”生成的结论,弱化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使这个环节的导学案学习更像无用功,缺乏实质性的沉淀。
  三、改进策略
  导学案内容:“现在大家都有10根火柴棒了,如果我们按照每组2根火柴棒来分,能分成几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分法吗?请都写出来。”这样的导学案内容起到了示范性引导的作用,使学生深入思考“按照每组2根火柴棒来分,能分成几组”的问题,这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路:10根火柴棒要怎么分?可以有2根一组的分法,那么3根一组是否可以?学生会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自主探究,并将自己的摆放方法逐一记录下来。教师再问:“大家都摆完了吧?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谈谈,都是怎样给火柴棒分组的。”学生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即一种是只摆了2根一组和5根一组的情况,另一种是都摆了2根一组、3根一组、4根一组、5根一组的情况,甚至有学生摆到6根一组的情况。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究竟能不能以每组3根火柴棒的形式进行分组?如果能,剩下的火柴棒怎么办?”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存在平均分,却分不完的情况呢?”在学生完成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再顺势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概念,至此本次导学案教学才算是完成了。
  所以,高质量的导学案教学并不在于教师组织了几次活动、学生自己独立做了多少练习,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在点上、是否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有利于教学的推进。只有详略得当的导学案,才能够真正推动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一切都变得不同。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风起云涌,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媒介。在此背景下,纸媒尤其是以综合、权威性报道见长的党报,如何在与新媒体的共
“职业谚语”可能像天气预报一样,吃力不讨好。“灵验”的时候,大家未必记得住;一旦“出错”,就没有谁记不住。一些年轻记者或学生会问一个让我无法回答的问题:“有没有什么捷径或
从MSN到QQ,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如今的微信,科学技术正快速发展着。从新闻的时效性来说,报媒显然已无法与现在的网络竞争。报媒如何在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需要报人认真思考。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一代的多媒体技术以其独有的优越性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它的发展对数学课堂中教与学的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与数学教学的特点相结合,促使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外观和操作上接近黑板和触模屏,教师只要进行简单的指导,学生就能在白板上进行一些具体操作,使学生的脑、口、手动起来,调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教师也可以在白板上随意
传统媒体转型的核心是传播关系的转型。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模式从有组织的信息生产变成社会化的信息生产,用户和媒体互融共生成共同的信息生产者。传统媒体转型从另一个角度
[摘 要]“面积单位”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快速提取头脑中积蓄的不同面积表象,对面积的大小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教师可运用估算、假设、比较这三种数学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建立更大的面积表象,从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估算 假设 比较 面积单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34  学生对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判断
[摘 要]日记是一种特殊的记录方式,将日记运用到数学学习上,能有效帮助学生整理现有知识,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数学日记的具体应用入手,按照内容分类介绍预习日记、反思日记、生活日记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55  数学日记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特殊沟通方式,教师通过查看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上课积极性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5月27日至28日,在瑞典首都召开的第三届斯德哥尔摩互联网论坛上,来自90多个国家的450名与会者就互联网治理、个人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话题进行了讨论。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