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最近爆发地沟油(台湾称馊水油)风暴,不仅台湾食品大厂沦陷,甚至波及港、澳及大陆逾四十商家,消费者恐慌犹胜以往,重创台湾形象。这场风暴,是由一个人所引发,他就是在屏东生产地沟油的郭烈成。
一群老农锲而不舍多次举报
这次揭发地沟油的英雄是台湾南部一群老农。刑事局南部打击犯罪中心今年4月接到他们陈情,指位于屏东县竹田乡郊区一家提炼工厂不时排出废油,不仅臭不可闻,也毒死一大片稻田,害他们损失惨重。刑警跟踪发现该工厂向皮革厂收购皮革油,向夜市、餐厅等收购厨余,混杂劣质油,加工提炼后再转卖给下游油品厂商。
这并不是这家地下工厂首度被检举,老板郭烈成4年前就遭人检举使用“废油”再加工。当时屏东县卫生局也前来稽查,却从未勒令停业。4年来先后遭稽查六次,却总共只开出6万多元(新台币,下同)罚单。
今年初,住在竹田附近的老农见多次检举无效,仍锲而不舍,转而寻求犯罪打击中心,才一举破获这家黑心厂商。
土法炼钢制造地沟油
在媒体画面中出现的郭烈成,穿着白汗衫,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刚嚼过槟榔的红嘴唇,看不出他出入是以奔驰车代步。
检警调查,32岁的他靠卖地沟油,每年至少有400万进账。三四年前他从专收废油的顺德企业老板胡信德口中得知回收油几乎是无本生意,两人开始携手。
郭烈成有窃盗、侵占等多项前科,学历是高中肄业。他的地下工厂设有九个油槽区处理馊水,胡将地沟油以每公斤10元价格卖给郭,郭先将这些油静置,分成地沟油、猪油、鸡油、鱼油与骨油等,再以土法炼钢的方式相互混合到符合酸值2.5毫克以下的标准,最后出货。
油品大厂强冠卷入其中
一年多前,郭烈成与高雄的强冠公司搭上线,郭将地沟油以每公斤20-23元卖给强冠,强冠再加工炼成猪油,以全统香猪油、全统极品耐炸油等名称卖给下游厂商。郭从去年至今已售出两百吨,获利丰厚。
1988年成立的强冠是家油品大厂,以卫生好、质量赞享誉业界,所出产的香猪油、油炸专用油、雪白乳化油等是烘焙、素食、中西餐点同业的好帮手;多项调理油炸油甚至取得台湾食品优良制造规范(GMP)认证,各种油品也都经国际SGS认证。
据媒体报道,强冠离职员工表示,强冠从2001年就已自香港买入劣质油,混合郭烈成的油后再出售,强冠制作黑心油的时间至少13年。
并非台湾首例
这次地沟油来源是胡信德从各地夜市、自助餐店回收的馊水而来,再卖给郭烈成加工。问题是胡做回收废油这行已经有一段时间,难道只卖给郭一个人?有无其他买家?作何用途?至今并无清楚答案。
郭烈成制地沟油并非台湾首例,1985年台北就曾发生地沟油事件——德泰油行负责人林德卿将养猪馊水浮油,经脱酸、脱臭、漂白、蒸馏等过程,提炼成劣质食用油,批售给全台餐厅和摊贩;其中以流入夜市小吃最多,引起一阵恐慌。但台湾司法对黑心商人的处分并不重,林德卿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其他二十多名嫌犯则被判4年6个月至6年不等刑期。
去年10月的假油事件就曾席卷台湾,民众闻橄榄油色变,很多人不敢再使用当地产制的食用油。
法律无法吓阻黑心业者
地沟油事件再度暴露出台湾食品认证的大漏洞。强冠旗下产品居然有多项荣获GMP认证,去年10月爆发的假油事件中的祸首大统长基公司,旗下亦有多项产品荣获GMP认证。
SGS号称是世界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验证公司,地沟油事件也重创这家国际公司的招牌。台湾百年饼家基隆李鹄饼店这次也上了使用地沟油的名单,该店老板娘指出,并非贪便宜才使用强冠产品,而是相信该公司产品都经SGS认证,安全可靠。
香猪油使用范围很广,可能被用在葱饼、泡面、蛋卷、月饼、蛋糕、奶酥、肉酥、肉酱、包子、水饺、调理包等等,几乎台湾所有食品大厂都无一幸免,但被多数民众挞伐最烈的企业则非味全公司莫属。
短短不到一年,在大陆生产康师傅方便面驰名的顶新集团旗下的味全两度身陷黑心油风暴:去年11月味全21项油品掺大统黑心油,被民众骂翻,董事长魏应充、总经理张教华等因此均涉及诈欺等罪,尚在检方侦办中;如今再爆用地沟油制造食品,肉松、肉酱、瓜仔肉等12项产品中枪下架。
消基会指出,台湾对黑心商人的罚则太轻,几乎无法发挥吓阻作用,导致食品安全危机接二连三爆发。地沟油事件爆发后,主嫌郭烈成被法院裁定以5万元交保,不少民众直呼太离谱,在舆论压力下,才遭收押。
去年大统长基贩卖假油大赚黑心财案,智慧财产法院7月二审宣判,董事长高振利判处12年徒刑、罚金3800万元。在此之前,“大统”曾遭彰化县卫生局开罚金18.5亿。“大统”不服后提诉。“卫福部”认为“大统”已进入司法诉讼,基于一罪不两罚、刑事罚优先原则,决定撤销行政处分罚款。换言之,高振利在油品中搀入有致癌风险的铜叶绿素、棉籽油,赚了19亿,却只须缴3800万罚款,根本不痛不痒。
台湾被观光客誉为美食天堂,各地充满创意的佳肴美食促进观光业蓬勃发展,但这几年食品安全一再出状况,从早年的米糠油(多氯联苯),到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假油,到这次地沟油风暴,反映出企业罔顾社会道德,贪图暴利,不惜把猪都不吃的秽物售予消费者,严重败坏台湾观光形象,令人浩叹。(摘自《亚洲周刊》)(编辑/立原)
一群老农锲而不舍多次举报
这次揭发地沟油的英雄是台湾南部一群老农。刑事局南部打击犯罪中心今年4月接到他们陈情,指位于屏东县竹田乡郊区一家提炼工厂不时排出废油,不仅臭不可闻,也毒死一大片稻田,害他们损失惨重。刑警跟踪发现该工厂向皮革厂收购皮革油,向夜市、餐厅等收购厨余,混杂劣质油,加工提炼后再转卖给下游油品厂商。
这并不是这家地下工厂首度被检举,老板郭烈成4年前就遭人检举使用“废油”再加工。当时屏东县卫生局也前来稽查,却从未勒令停业。4年来先后遭稽查六次,却总共只开出6万多元(新台币,下同)罚单。
今年初,住在竹田附近的老农见多次检举无效,仍锲而不舍,转而寻求犯罪打击中心,才一举破获这家黑心厂商。
土法炼钢制造地沟油
在媒体画面中出现的郭烈成,穿着白汗衫,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刚嚼过槟榔的红嘴唇,看不出他出入是以奔驰车代步。
检警调查,32岁的他靠卖地沟油,每年至少有400万进账。三四年前他从专收废油的顺德企业老板胡信德口中得知回收油几乎是无本生意,两人开始携手。
郭烈成有窃盗、侵占等多项前科,学历是高中肄业。他的地下工厂设有九个油槽区处理馊水,胡将地沟油以每公斤10元价格卖给郭,郭先将这些油静置,分成地沟油、猪油、鸡油、鱼油与骨油等,再以土法炼钢的方式相互混合到符合酸值2.5毫克以下的标准,最后出货。
油品大厂强冠卷入其中
一年多前,郭烈成与高雄的强冠公司搭上线,郭将地沟油以每公斤20-23元卖给强冠,强冠再加工炼成猪油,以全统香猪油、全统极品耐炸油等名称卖给下游厂商。郭从去年至今已售出两百吨,获利丰厚。
1988年成立的强冠是家油品大厂,以卫生好、质量赞享誉业界,所出产的香猪油、油炸专用油、雪白乳化油等是烘焙、素食、中西餐点同业的好帮手;多项调理油炸油甚至取得台湾食品优良制造规范(GMP)认证,各种油品也都经国际SGS认证。
据媒体报道,强冠离职员工表示,强冠从2001年就已自香港买入劣质油,混合郭烈成的油后再出售,强冠制作黑心油的时间至少13年。
并非台湾首例
这次地沟油来源是胡信德从各地夜市、自助餐店回收的馊水而来,再卖给郭烈成加工。问题是胡做回收废油这行已经有一段时间,难道只卖给郭一个人?有无其他买家?作何用途?至今并无清楚答案。
郭烈成制地沟油并非台湾首例,1985年台北就曾发生地沟油事件——德泰油行负责人林德卿将养猪馊水浮油,经脱酸、脱臭、漂白、蒸馏等过程,提炼成劣质食用油,批售给全台餐厅和摊贩;其中以流入夜市小吃最多,引起一阵恐慌。但台湾司法对黑心商人的处分并不重,林德卿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其他二十多名嫌犯则被判4年6个月至6年不等刑期。
去年10月的假油事件就曾席卷台湾,民众闻橄榄油色变,很多人不敢再使用当地产制的食用油。
法律无法吓阻黑心业者
地沟油事件再度暴露出台湾食品认证的大漏洞。强冠旗下产品居然有多项荣获GMP认证,去年10月爆发的假油事件中的祸首大统长基公司,旗下亦有多项产品荣获GMP认证。
SGS号称是世界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验证公司,地沟油事件也重创这家国际公司的招牌。台湾百年饼家基隆李鹄饼店这次也上了使用地沟油的名单,该店老板娘指出,并非贪便宜才使用强冠产品,而是相信该公司产品都经SGS认证,安全可靠。
香猪油使用范围很广,可能被用在葱饼、泡面、蛋卷、月饼、蛋糕、奶酥、肉酥、肉酱、包子、水饺、调理包等等,几乎台湾所有食品大厂都无一幸免,但被多数民众挞伐最烈的企业则非味全公司莫属。
短短不到一年,在大陆生产康师傅方便面驰名的顶新集团旗下的味全两度身陷黑心油风暴:去年11月味全21项油品掺大统黑心油,被民众骂翻,董事长魏应充、总经理张教华等因此均涉及诈欺等罪,尚在检方侦办中;如今再爆用地沟油制造食品,肉松、肉酱、瓜仔肉等12项产品中枪下架。
消基会指出,台湾对黑心商人的罚则太轻,几乎无法发挥吓阻作用,导致食品安全危机接二连三爆发。地沟油事件爆发后,主嫌郭烈成被法院裁定以5万元交保,不少民众直呼太离谱,在舆论压力下,才遭收押。
去年大统长基贩卖假油大赚黑心财案,智慧财产法院7月二审宣判,董事长高振利判处12年徒刑、罚金3800万元。在此之前,“大统”曾遭彰化县卫生局开罚金18.5亿。“大统”不服后提诉。“卫福部”认为“大统”已进入司法诉讼,基于一罪不两罚、刑事罚优先原则,决定撤销行政处分罚款。换言之,高振利在油品中搀入有致癌风险的铜叶绿素、棉籽油,赚了19亿,却只须缴3800万罚款,根本不痛不痒。
台湾被观光客誉为美食天堂,各地充满创意的佳肴美食促进观光业蓬勃发展,但这几年食品安全一再出状况,从早年的米糠油(多氯联苯),到三聚氰胺、瘦肉精、塑化剂、假油,到这次地沟油风暴,反映出企业罔顾社会道德,贪图暴利,不惜把猪都不吃的秽物售予消费者,严重败坏台湾观光形象,令人浩叹。(摘自《亚洲周刊》)(编辑/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