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雏形教具模式的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与思政价值实现

来源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ing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理论为指导,探索在教学中利用“雏形教具”进行课堂演示、学生展示和课外实践活动等各种教与学模式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法,在课堂中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价值引领的作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常主动学习的学习效果更佳.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从自身角度积极主动的学习.而针对医学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发现,通常医学生受到对其学科性质不了解、自我观念未更新以及高中与大学知识未衔接恰当这三个因素影响.由于这些因素不具有特殊性,导致大部分人普遍忽视,转而关注更加深层次的影响因素,未能抓住其问题的重点.所以对于如何提高医学大学生自主性学习技能的培养,本文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与分析,并提出部分建议.
《花笺》肯定是值得一读的一本书,我读完了.rn我读《花笺》,就像读卢梭的《忏悔录》一样,把它视为一部自传性作品.我认识这本书的作者,同韩石山先生是1980年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的同学,几十年来,一直有着交往.因此,我读这本书,边读就会边联想到韩公的一些经历.
期刊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2020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导下,将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综合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保护生态环境的优良品质,并拓展学生有效传播中华特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其中自尊也是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中重要的部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自尊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中学生心理健康自尊水平与性别和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有很大关系,自尊水平的降低导致学生失去自信,孤独,沟通能力较弱等多方面问题,进而导致了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心理疾病.同时,针对中学生自尊水平提高和心理健康的提升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环节.闽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党史资源,兼具时代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发和运用闽西党史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科的吸引力、说服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落实核心素养,提高教学实效.本文就闽西党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此抛砖引玉.
中职生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在进入职业学校后,可支配的时间增加,同时处在人生的“不稳定”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容易被新潮事物吸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手机的使用日益普及,随之而来沉溺游戏、依赖手机、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现象让人堪忧.因此,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指导,系统进行青春期教育研究,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是人生的积蓄期奋斗期,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培育他们成为新时代优秀职业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看一些作家的原稿,越看越闹心.错别字,句子不连贯,“的”“地”“得”不分,标点符号乱用,“然而”“但是”乱飞……某种意义上讲,作家也是一个职业,也有职业规范.很多作家都需要补课,什么饭都不是躺着吃的.rn个人风格已很鲜明的作家肯定讨厌被模仿.“经常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此语放到这里不合适.虽然两者格局不同,但一些读者懒得分辨,模仿得太像,极易消解了本尊的特点.
期刊
诈骗罪是当今社会中较为常见的罪名,其中,亲属间诈骗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因为其涉及伦理与法理的平衡问题,所以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本文从古代的容隐制度入手,深入浅出的向大家解释亲属间诈骗的现状以及其是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具体处理的,旨在对实践中解决此类案件提出建议,使社会对于“情”与“法”之间的权衡产生进一步思考.
文章分析近五年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各地开展情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闻中遴选出33所中小学进行质性研究,分析五年来全国33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内容特征、劳动成果、评价等方面,并在劳动形态、德育实效、学科融合、劳动情感、体能锻炼、多方协作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也提出了劳动教育与劳动的关系、劳动教育与信息时代的结合、劳动教育实施的大背景的后续思考,以及更应关注劳动形态下价值观等蕴含的教育意义.
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全体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掌握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技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依法履行国防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国防教育从1985年开始,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从单纯的军事训练发展为训练加理论学习再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从高校军训试点推广到全国高校国防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国防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各级各类教育规划中,也往往是点缀,还没有科学的目标体系.一个明显的后果是,一个学生接受了多年的学校国防教育,却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