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管理与主权基金的发展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各国政府部门和中央银行拥有的储备资产飞速增长,主权基金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快速扩张,主权基金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外汇储备是主权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对外汇储备及主权基金做了比较分析,阐述了主权基金的发展历程及对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影响。
  关键词:主权基金;外汇储备;投资
  
  在过去几年里,一些国家的外汇盈余持续增加,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产油国累积了大量国际资产。为了提高这些资产的投资收益,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外汇储备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保证之下,将一部分外汇储备剥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投资公司,也就是“主权基金”。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主权基金大量涌现,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一支新兴力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居世界首位。如何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及盈利能力是我国储备资产管理当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满足对外汇储备常规需求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经营管理好这些储备以获得更高回报,有必要寻求一种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2007 年我国设立国家主权基金,这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高资产收益率、有助于降低外汇储备存量的一个长期制度安排,是推行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提高外汇投资收益的理性选择。
  一、主权基金的发展历程
  主权基金又称主权财富基金,指由主权国家政府建立并拥有的由股票、债券或其它金融资产组成的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盈余、外汇储备盈余、自然资源出口盈余等,由政府设置专门的投资机构管理。目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挪威、沙特阿拉伯王国、中国、科威特、俄罗斯和新加坡是世界上主权财富基金规模最大的几个国家。
  最早的主权财富基金要追溯到1953 年成立的科威特投资局。此后,为提高销售石油获得的资金收益率,阿联酋、伊朗等产油国也成了了主权基金,以应对国家未来面临的发展困境。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亚洲的出口型国家,为了提高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也纷纷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据统计,到2007年底,共有3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主权财富基金,资金规模约3.3万亿美元。其中,阿联酋成立的阿布扎比投资局规模最大,拥有基金高达9000亿美元;中国和俄罗斯的主权基金规模也达到2000亿美元和1280亿美元。据测,到2010年和2015年,主权基金的资产规模将有望达到5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同时,日本、德国、印度等一些国家也正在考虑设立主权财富基金。
  二、外汇储备与主权基金的联系与区别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提到主权财富基金时,都会将之与官方外汇储备相混淆。实际上,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相互影响的。
  (一)外汇储备与主权基金的相似处
  1、归属地相同
  显而易见,二者都为国家控制和拥有,由国家统一支配,同属广义的国家主权财富。外汇储备是各国通过进出口贸易等方式积累而成的,主权基金也是各国政府设立的,它们都属于国家,是国家的财产,权利由各国家掌控。
  2、来源相似
  二者都是通过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一般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主权基金从外汇储备中剥离出来,来源于外汇储备。
  3、目标相同
  二者的目的都是寻求投资的最大回报。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为了有效利用这些闲置资金,获得更高的回报,设置主权基金,以提高外汇投资收益,增加国家财富,提高储备的回报率。
  (二)外汇储备与主权基金的区别
  1、管理机构不同
  官方外汇储备由央行统一管理,反映在央行资产负债平衡表中;而主权财富基金独立于一国的中央银行,由国家另外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在央行资产负债平衡表外,有独立的平衡表和相应的财务报表。
  2、管理方式不同
  官方外汇储备在管理上采取相对保守谨慎的态度,保证最大的安全性和最大的流动性,讲求在最小风险中的高投资;而主权财富基金则在管理上采取比较积极的管理和投资方式,在保证一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情况下,承担较大的风险,以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
  3、资产分布不同
  由于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二者的资产组合也有一定的区别。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组合不仅仅局限于股票和其它全球性多元化风险性资产,还包括外国房地产、私人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对冲基金等非传统类投资类别。
  4、影响资金运用的因素不同
  官方外汇储备的资金运用受一国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的影响,外汇储备的增减将通过货币政策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而主权财富基金是从外汇储备中剥离出来的,资金的运用与一国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没有直接的联系,也没有相应的货币效应。而与其有直接联系的是全球金融发展的大方向。
  三、外汇储备管理背景下的主权基金的运作
  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有赖于外汇储备的增加和对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20世纪90年代之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球的外汇储备急剧增加。2007年底,全球的外汇储备高达6万亿美元,如此之巨额的官方外汇储备为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2008年中国和俄罗斯的外汇储备都大量增长,达到历史新高。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给国家带来了多重问题:物价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本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和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外汇储备等。因此,很多国家开始推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即通过投资长期和高收益资产来更好地利用和增加国民财富。
  新加坡是率先实行积极外汇管理模式的国家。上世纪,新加坡成立了两家主权基金管理公司:淡马锡控股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他们的投资收益用于补贴养老基金和其他福利。其中,GIC的规模仅次于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投资局,位列全球第二。它的投资目标主要在海外,一开始就投资于公开市场、房地产和其它股权。公开市场占有最大的比例,主要投资于欧美发达市场的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GIC除了最近两年进行旋风式的房地产收购,也投资于私人股权投资公司。而淡马锡1990年开始投资于海外,它的全球战略与GIC不同,淡马锡投资于文化接近的海外国家,比较容易沟通,且它的年均股东回报率相当高,令其它主权基金投资公司望尘莫及。淡马锡和GIC的成功投资使它们成为亚洲金融市场中重要的投资角色。
  挪威也因外汇储备过度增长超过一定规模而采取了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挪威政府养老基金最著名,该基金于1990年设立,是财政部每个月划拨石油出口收入作为资本金。在高油价的背景下,基金资本得到了很好的补充,且基金运作良好,规模是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二。该基金有一个特点,即仅仅投资于海外。在投资养老基金的同时,挪威政府也管理石油保险基金,挪威银行投资管理部(NBIM)就是受财政部委托,于1998年1月建立的专门对全球政府养老基金和政府石油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的机构。NBIM作为基金的直接管理者,将投资核心战略锁定为低风险下的高投资收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NBIM有自己的100多名固定员工,而且还聘请了一批海外投资管理人才,这些海外投资管理者当然也遵循挪威政府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此前提下,在海外基金管理者的带领和指导下,10年来,总共为挪威财政部创造了大约1000亿美元的高收入回报,这对挪威的福利事业的意义重大。
  2007年9月,中国为了寻求高收益,在外汇储备极度膨胀的情况下,实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设立了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投(CIC)。与以往的外汇储备相比,中投更倾向于积极主动的投资,追求高风险下的高盈利。它主要投资于股权、固定资产(如房地产)和一些新兴资产(如对冲基金、私募基金)等,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市场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不过,与其他主权财富基金不同的是,中投是通过发行债券来投资的,因此有很大的筹集资本的压力。而且从中投在境外的投资看来,它的根基还不是很稳固,再加之金融海啸的侵袭,中投更是处于危难之中。就拿中投投资于黑石集团和摩根士力丹公司来说,尤其在金融危机期间,更是严重缩水,损失很大。因此,中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借鉴的地方,这也侧面证明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们拭目以待。
  由于日本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因此它正在考虑仿照新加坡淡马锡,也建立一只主权投资基金,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目前,日本内阁府财政部正在着手这个法案,相信不久的将来日本也会拥有自己的主权基金和其管理机构。
  然而,除了一些国家的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以外,还有很多其它模式,如中东模式。中东一些国家通过出售石油等资源类产品形成主权基金,而不是跟新加坡和中国等国家一样,代表所在国央行管理运作部分外汇储备,而且他们依靠不断攀升的油价拥有大存量的主权基金,因此,他们多进行中长期投资,能承受较大的风险,力求高风险,高回报。
  四、主权基金对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产生的影响
  (一)主权基金重塑国际投资版图。世界各地的投资银行都在为主权基金的出现而雀跃,它日益成为投资银行的最主要客户。相对于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主权基金采取更加温和的方式重组和并购,不易引起众怒。而且,主权基金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界的重量级角色,很快就可以引领国际金融走向另一个辉煌时代。
  (二)主权基金使全球资本市场更加安全和稳定。主权基金不像其他基金那样需要定期支付红利,它需要不断在股票市场上套现,因此我们不必担心在资本市场面临危机的时候,主权基金机构会像其他投资机构一样地疯狂抛售。这也将有助于稳定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三)主权基金的兴起将削弱美元的霸权主义地位。在主权基金成为普遍现象之前,各主要外汇储备国以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使用外汇储备,因此国外外汇储备的流入对稳定美元汇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为了提高储备收益率,各国建立主权基金且实行外汇投资多元化,这就意味着主权基金可能不再继续购买或者减持美国国债。这样,美国一贯的借款模式将会遭遇困境,这将不利于美元汇率的稳定,使人们丧失对美元的信心,从而削弱美元的霸权主义地位。
  (四)主权基金影响国际资产价格。美元的持续贬值,使长期以来安于购买低风险、低收益的美国国债的主权基金转向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这样的转变将使国际资产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因为主权基金增加对高风险资产的投资,减少对美国国债的投资,因此,这将导致高风险资产价格的上升和国债价格的下降。
  (五)主权基金有助于现代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首先,主权基金体现了国际经济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原则,而主权基金本身就是一国对经济活动的自主决定,政府对其主权基金享有完全的拥有和支配权;其次,主权基金的发展体现了国际经济法中国际间相互合作和发展的原则,而主权基金的兴起和发展使新兴市场国家从发达国家的债权人转变为资产所有者,使国际金融市场的权利重心发生根本性的转移,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国际金融投资的核心力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原则;最后,主权基金的兴起将使世界经济重心从私有部门转向国有部门,而主权基金是由各国政府投资建立的,这将使各国跨国公司遭受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各国的国有资产通过优化配置将以更好的姿态活跃于国际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王志刚. 主权财富基金法律问题研究[J]. 法学与实践,2008, (4).
  [2]杨燕. 主权财富基金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
  [3]李会明.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新形势及新挑战[J].国际资料信息,2007,(12).
  [4]邹小芳.论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及其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J].经济师,2009,(2).
  [5]高洁,翟博.积极外汇储备管理与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J].中国金融,2009,(6).
  [6]周昕,向敏.国际经济法视野中的主权基金[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
  [7]包颉,侯建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挑战和对策[J].上海金融,2009,(2).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其他文献
国内中职幼师专业建设普遍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差、实践少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必须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实践和创造就业机会。
本文拟从中国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数个重要层面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作一些探讨。"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的宏观经济既有化解金融危机影响的
政治课教学中,事例的撷取是难点,事例的恰当运用却能使教学魅力四射,能否灵活到位地驾驭事例,关系到哲学课堂概念讲解,原理透析,双基夯实,能力提升;学科感觉的培养,关系到课堂气氛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