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的技工院校里,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沿用以前的教学经验,不能适应整个社会甚至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提出以工厂工作实践与学校学习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原有的单一教学模式。首先我阐述了现有的机电教学模式,以及它的优缺点,接着提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工厂模式与学校模式相结合的模式,在专业培养方案上努力突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性,结合工厂实践模式,编写一体化教材,淡化了原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彰显机电一体化的教学特色。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学生 教师 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49-01
1 生源方面
由于生源所限,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把基本的知识掌握好,这就无形的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尤其是理论教学工作很难展开。因此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注意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擅长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根据一般的设计要求和动作流程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师方面
教师自身方面还有许多要加强的地方,首先作为机电一体化的教师,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是融合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一体的新兴的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电气技术的简单组合体;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果或最终体现来看,它则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由机械本体、电、气、液压以及光电器件组成的产品或设备,是一个自动化的工作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且要达到融会贯通。教师还应多下厂锻炼,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争做开发建设的排头兵。紧紧抓住社会的脉搏,对教学改革和教好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紧紧抓住社会的脉搏,了解现在企业对就业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有很多电气公司对学生识读电路图,进行实地配线的能力要求很高,针对此,教师要加强学生配线盘的练习等等许多方面。通过了解工厂现状和与工厂工人沟通,充分的把握企业对就业生的需求,同时对教学改革和教好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3 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1)编写适应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自主教材,各类技术院校以往都是采用固定的教材给学生上课,但是有些教材很不适应技术院校学生的现状,还是满堂灌的方法,这就制约了机电一体化的有效展开,那么编写机电一体化教材就成了必须的。教材的编写要做到一体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在实践教学和工作中,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地补充完善。
接着教材的编写要制定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遵循国家、省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培养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力求整体优化,培养实用的职业技术人才。
(2)改变理论教学的旧观念。针对技校学生生源和学生素质等特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当同步进行,二者并重,有时实践教学要占到大半。而其中最难进行的是理论教学,学生本来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课程中的电力拖动原理图、PLC接线图、梯形图和程序较多,把它们制作成PPT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投影仪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不仅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生兴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其次教师教学不要仅仅依赖课本,应多联系实践生活,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如在讲解机床电气排故时,结合华特电器公司实习的经验,通过机床线路的连接,先了解整个线路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每根线路的作用,在进行排故,这样学生增加了生活知识和学习的趣味性。最后要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课程最新的技术动态,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的把课教好。
(3)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了将来工作中能适应企业的各种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此,我建议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方面进行:①理论基础的学习。理论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理论学习,没有它作为基础,任何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理论学习不是照本宣科,全面讲解,而是要有针对性,针对本次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重点性的指导,对没有用到的知识暂不作讲解。其中的理论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具使用,基本的仪表测量和基本线路及基本技能等得相关内容。②专门的技能训练。机电一体化专门的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焊工实习、车工实训、钳工实训、电工训练。通过训练既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而且能使学生的能力全面起来,在以后的实践学习以及工作中都能起到好的推动作用,并且为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取得电工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尤其是电工和车工实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技能,而且能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减少今后工作中的失误。③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在实训中,教师宜采用边教学、边演示、边指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教学设计,采用各种灵活简易的教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乐于学习,能很顺利的接受知识和技能。比如说在讲解机床电气排故时,实际的故障点和解决方案都要学生自己发现并且排除,教师只需要在开始通过视频演示和引用理论知识讲解清楚方法与原理即可,这样通过学生亲身的现场实施,形成了对排故效果的直观比较和认识,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实训教学过程,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把整个排故的过程给大家讲解一遍,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种“教、学、做”合而为一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学生自己能根据实际生产任务,在不同的岗位上完成实践任务,真正实现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
改革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更要抓好课程理论、实践、考核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优秀合格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超,刘爱云,王娜,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02~204.
[2] 李巧萍.生本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02(5):6~20.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学生 教师 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2(b)-0049-01
1 生源方面
由于生源所限,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把基本的知识掌握好,这就无形的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尤其是理论教学工作很难展开。因此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注意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擅长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根据一般的设计要求和动作流程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在实践教学中注意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师方面
教师自身方面还有许多要加强的地方,首先作为机电一体化的教师,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是融合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的一体的新兴的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电气技术的简单组合体;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成果或最终体现来看,它则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由机械本体、电、气、液压以及光电器件组成的产品或设备,是一个自动化的工作系统。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机械、电气、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且要达到融会贯通。教师还应多下厂锻炼,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时俱进,争做开发建设的排头兵。紧紧抓住社会的脉搏,对教学改革和教好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紧紧抓住社会的脉搏,了解现在企业对就业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有很多电气公司对学生识读电路图,进行实地配线的能力要求很高,针对此,教师要加强学生配线盘的练习等等许多方面。通过了解工厂现状和与工厂工人沟通,充分的把握企业对就业生的需求,同时对教学改革和教好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思路。
3 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1)编写适应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自主教材,各类技术院校以往都是采用固定的教材给学生上课,但是有些教材很不适应技术院校学生的现状,还是满堂灌的方法,这就制约了机电一体化的有效展开,那么编写机电一体化教材就成了必须的。教材的编写要做到一体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在实践教学和工作中,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地补充完善。
接着教材的编写要制定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遵循国家、省教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培养目标,对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综合安排,力求整体优化,培养实用的职业技术人才。
(2)改变理论教学的旧观念。针对技校学生生源和学生素质等特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当同步进行,二者并重,有时实践教学要占到大半。而其中最难进行的是理论教学,学生本来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课程中的电力拖动原理图、PLC接线图、梯形图和程序较多,把它们制作成PPT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投影仪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不仅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生兴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其次教师教学不要仅仅依赖课本,应多联系实践生活,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如在讲解机床电气排故时,结合华特电器公司实习的经验,通过机床线路的连接,先了解整个线路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每根线路的作用,在进行排故,这样学生增加了生活知识和学习的趣味性。最后要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课程最新的技术动态,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的把课教好。
(3)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为了将来工作中能适应企业的各种要求,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此,我建议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方面进行:①理论基础的学习。理论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基础,进行教学之前必须要理论学习,没有它作为基础,任何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理论学习不是照本宣科,全面讲解,而是要有针对性,针对本次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重点性的指导,对没有用到的知识暂不作讲解。其中的理论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具使用,基本的仪表测量和基本线路及基本技能等得相关内容。②专门的技能训练。机电一体化专门的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焊工实习、车工实训、钳工实训、电工训练。通过训练既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而且能使学生的能力全面起来,在以后的实践学习以及工作中都能起到好的推动作用,并且为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取得电工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尤其是电工和车工实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技能,而且能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减少今后工作中的失误。③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在实训中,教师宜采用边教学、边演示、边指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教学设计,采用各种灵活简易的教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都能乐于学习,能很顺利的接受知识和技能。比如说在讲解机床电气排故时,实际的故障点和解决方案都要学生自己发现并且排除,教师只需要在开始通过视频演示和引用理论知识讲解清楚方法与原理即可,这样通过学生亲身的现场实施,形成了对排故效果的直观比较和认识,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实训教学过程,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把整个排故的过程给大家讲解一遍,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种“教、学、做”合而为一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学生自己能根据实际生产任务,在不同的岗位上完成实践任务,真正实现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
改革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更要抓好课程理论、实践、考核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优秀合格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超,刘爱云,王娜,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02~204.
[2] 李巧萍.生本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02(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