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三如何上好历史学科试卷讲评课的探索和尝试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ang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认真批阅试卷、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及时讲评、突出重点、对症下药、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和方法指引是上好讲评课的关键,以欣赏和鼓励为主、以学生为主体会使讲评课锦上添花。
  关键词:认真阅卷;及时讲评;知识的拓展延伸;方法指引;学生为主体
  目前高中历史试卷评析教学并不尽如人意,满堂灌、重讲解、轻参与、批评多、鼓励少、蜻蜓点水似的题题讲评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效率?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一、 重要性
  随着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做题量大大增加,在面对高考以前,更要面对多次阶段考试,就历史学科而言,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进行一次比较正规的考试。如此一来,试卷讲评就摆在了每位高中历史教师尤其是高三教师的面前。一节优秀的试卷讲评课,不仅能帮助学生重温基础知识,也能找到解决自己知识漏洞的方法、技巧,更能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多变的高考形势。
  二、 具体做法
  (一) 合理分组,优势互补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性别、成绩、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分组时,要保证组内学生好、中、差搭配适当,以前后桌6人一组为宜,便于课堂合作学习。
  (二) 明确分工,指导方法
  每个小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组内一切事务的处理与安排。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小组做适当的微调,尽量使小组之间减小差异,竞争公平、合理。组员间要有明确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形成合作,达到目标。
  有了明确的分工,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合作技能。比如要让学生明白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要善于倾听组员的发言,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自己思维和价值取向;当遇到不同见解时,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组员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积极地鼓励,以达到相互支持;遇到较大的困难和分歧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才显得有意义,才能使个体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 课下自纠,收集错题
  引导学生课下利用答案、教材和寻求同学的帮助解决一部分相对简单的问题,剩余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归纳汇总形成共性问题,利于课堂讨论。为了避免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对待课前准备工作,要求在讲评课前由组长在黑板上展示本组的共性问题,以便于监督。所以,帮学生养成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是相当重要的。
  (四) 组内共纠,思维碰撞
  课堂上进行讨论时,注重引导学生梳理做题思路。一般来讲,大都采取如下几个步骤:首先让学生读题,找出题干中的有关限制语,中心词以及问题有几问,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题意,避免“跑题”现象。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此题中涉及哪些知识和能力要求,让学生知道哪里错,为什么错,怎样才能不再错;每道题一人主讲,多人倾听、质疑、探究,避免同时说,影响效率。讨论之后,由小组长负责把已解决的问题从黑板上划掉,对于讨论之后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组间合作。
  (五) 组间合作,共同提高
  小组讨论之后剩余的问题各组是不完全相同的,可由各组认领自己擅长的问题进行讲解,实现组间合作互补。最后剩余的极少数的共性问题则有老师进行讲解。
  应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我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三、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教师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成绩出来以后,并非都如教师所愿,千万不能大发雷霆,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甚至会是学生产生迷惑,动摇其学习的劲头。好的试卷可以作为范例给予表扬(如思路清晰、解题规范、思维灵活等),也可以让同学自己介绍介绍经验;问题较大的试卷教师要耐心帮助其改正,使其知道以后怎么做。对他们的错误答案也要辩证地来分析,肯定合理的成分,并和他们一起修正错误答案,要让他们在赞扬声中获得知识的满足和愉快,帮助他们增强信心,消除压抑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 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
  因为是学生为主体进行试题评讲,任课老师更要通过分析学生试卷和联系确立明确的讲评目标,明确弥补哪些知识缺陷,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和应试技能,具备怎样的知识迁移能力,找出学生主要失分点,确认本次测试所暴露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从而把较重要和较急迫解决的问题;普遍性、典型性的问题确定为主要教学目标。如第一轮复习中的测试,讲评重点可侧重知识方面,第二轮复习中的测试,讲评重点可侧重于运用知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第三轮复习时则重点突出应试心理和技巧方面的问题。只有目标明确,讲评才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 学习指导要贯彻始终
  1. 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发现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开始,解决问题是学有所得的前提。学问,就是先学后问,就是学着问,就是学会问。只学不问,必然孤陋寡闻;只问不学,所问内容也如同过眼烟云;既学又问,才能面向高标准迈向新台阶。在班级,要建立这样的舆论氛围。
  2. 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总之,试卷讲评课有很多讲究之处,作为教育者千万不能草草结束,仅限于把答案公布给学生,这样,既达不到考试的目的,对学生也没有太多的启迪,白白浪费了时间。因此,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真正发挥试卷讲评课的功效。
  作者简介:
  黄淑贤,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对于改变过去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重要性;对策  自2014年“核心素养”一词提出至今,国内学者、教育工作者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热度日益高涨,并一度出
针对视频中的行人检测和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变形部件模型的快速行人检测、改进粒子滤波的行人跟踪算法。在行人检测阶段,为了改善非刚体行人的检测精度,采用了混合多尺度可变形部件模型;同时为了加速行人底层特征的计算,采用了基于预测算法的快速特征金字塔计算行人特征,代替传统的计算图像特征金字塔的每一个尺度特征。在行人跟踪阶段,采用时变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基于颜色梯度直方图的观测模型对检测到的行人进行跟踪。实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渐应用信息技术实施辅助教学。比如“云课堂”的构建就充分与科技相结合,实现高效互动教学。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云课堂”建设与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旨在能够为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云计算;云课堂  云计算作为一种高科技计算模式被引入到教育领域当中,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在一定
摘 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地方,家庭与学校的结合,有利于更好的培养人才,促进孩子的最大化发展。本文对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内涵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内涵  党的十九大上,习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家校共育,开展立德树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的弊端在逐步地被扩大,并且已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因此,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变革,而最终目标则都指向于如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从而改变教学质量低下和学生发展缓慢的问题,显而易见,经过众多一线教师的摸索与实践,这一问题在教学中逐渐得到了解决。同时,高中语文对有效性教学的需要越来越大,因为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特点,这大大降低了语文这一课程的教
本研究对太湖上游集水区重要城市常州城区河网的12条主要河流开展了城市主要河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状况及特征调查,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主要重金属对
摘 要:如何搞好我们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载体的基础学科,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然而我们很多农村化学教师,因为学校条件有限,忽视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重要性,导致课堂僵化,学生兴趣低落,成绩下滑。新课改的实施,就要求我们农村化学教师转变思想,改进课堂教学,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使学生通过自主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