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siszx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同样在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可忽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特殊教育学校更要重视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特殊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都与德育、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了解和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特殊学生的心理异常现象,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达到德育与心理健康同时教育的目的。
  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特殊学生的心理异常。学生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特殊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判断是非的能力差,易上当受骗。②意志力薄弱,易产生自卑的心理。③依赖性强,不善于自主学习。
  针对以上的论述,我认为在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并优化特殊教育的生活环境
  好的环境能使人振奋。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特殊教育学校也必须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常规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行为规则,它确定着对儿童行为活动规范的方式和标准。特殊学生由于易遗忘、丢三落四、时间观念差、个人卫生差,坚持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更为重要。
  例如每周一升国旗,在国旗下奖励卫生好、学习好、不迟到、爱劳动、讲文明的优秀班集体和优秀个人。学生养成了每周日自觉洗头、洗澡、剪指甲、换衣服的习惯,每个星期一都能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按时到校上课。这些都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与家长配合,提高家教水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国特殊儿童入学年龄一般比正常儿童来得晚,他们在家庭生活的时间比正常儿童长,家长的人格、品德、学识、情感及生活习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以其启蒙性、连续性、终身性、潜移性的特点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教养态度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可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架起沟通桥梁,融入文明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健全人与他们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我们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
  比如,与正常学校建立友谊班,加强与正常儿童的接触和交往,增强其自信心和独立意识。正常儿童每月来帮他们打扫卫生,辅导他们做数学题。他们也可以为正常学生表演他们的文艺节目,或者向正常儿童赠送小礼品等。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友爱,从而培养了正常儿童理解、尊重、帮助残疾儿童的良好美德,对特殊学生来说也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独立意识,也学习了正常儿童的办事效率与优秀品质。
  四、将德育融入生活,感恩社会
  在抓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监护和安全条件下,开展有利于他们品德发展的活动。
  如:教育学生孝敬长辈,让他们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观念,又能提高他们做事的能力,提高自立、自强的信心。毕竟,这群學生早晚是要走向社会的,将来想在社会上生存肯定要获得更多人的帮助。那么,现在就要学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理解和信任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儿童少年进行品德教育的前提。在这里学习的儿童少年是社会的不幸儿,在社会和家庭中他们受到的常常是冷落和歧视,很少能享受到温暖和爱,这就使他们的缺陷程度加重,如胆小任性、蛮横无理,动不动就表现出一种防卫姿态,丧失自信心,自卑心理突出……这些病态的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教师满腔热情的爱心,再加上特殊的理解和信任,可使他们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并能逐步建立起向上的信心,使不良行为习惯得以淡化,使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强化。其实有时候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不道德行为,但实际是这些儿童少年的某种器官功能缺陷所造成的,教师必须从这些孩子的生理、心理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处理,使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集体的温暖,这样才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培养。
  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应该把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时刻都要立足发展中国的特教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做好,把自己的道德水平提高上来,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也就是对社会负责,对国家的特殊教育事业负责。
其他文献
闲暇读书之余,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妈妈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妈妈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動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另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
摘 要:“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瑰丽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  关键词:数学教学;计算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
目的 通过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摘 要: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的人,这一目标同样也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望、充分利用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等方式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位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须重视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从转变创新观念、创设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阐述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英语目标导向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基于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高中学段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学习目标、开发评价、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其具体表现就是:通过界定学生应知、能做和存有什么(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开始教学规划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成清晰地界定的标准或目标。同时也告知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当今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把声、图、像,文、情、境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因此,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了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语文课堂
摘 要:在大力推行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大力发掘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变教师为导师,引导学生系统地、科学地、有阶段性地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在大力推行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大力发掘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变教师为导师,引导学生系统地、科学地、有阶段性地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  一、教,贵在启发引导  变教为导,
目的 分析1.5TMRI检查在骨肉瘤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骨肉瘤患者的1.5TMRI检查结果 ,观察1.5TMRI扫描的影像特点,分析骨肉瘤的1.5TMRI影像学特征;与病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及益肾补骨汤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患有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0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