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幸福到底是什么?

来源 :电视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ang123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苦的、甜的还是酸的,一家人的回忆总是幸福的。
  
  故事: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是一部平民生活大剧,上世纪70年代末,刚粉碎“四人帮”的南方某大城市百废待兴,出身城市“下只角”老式里弄厢房的马拉、马鸣、马风姐弟三人,看着周围世界各种新奇的变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该剧以亲情、友情、爱情为主要视角,通过描写老马家一家人从“文革”后期至新世纪初的近30年的岁月变迁,以跨年代、跨地域纵横交错的史诗叙述方式,详细记录了上海一户普通人家借助新时期改革大潮,追风逐浪、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练。据导演杨文军介绍,为了真实还原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剧组在车墩影视基地铺出一条数千米的南京路长街,动用了500多名群众演员与百余辆上海产的凤凰与永久牌老自行车,再现了当年的无轨电车、空中警察岗亭等实景,而剧组的服装师则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以至江浙一带小镇广为搜罗,只要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那些旧服装、旧帽子、旧手套、旧袖套、旧围裙等就统统买下,用于拍摄。
  最近几年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调查就是对幸福指数的调查,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人们开始考虑“幸福”的问题,但是从调查结果看,往往物质水平越高,幸福指数越低,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的标准又是什么?好像没几个人说得清,最近在地方台播出取得很大反响的《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让我们再次开始思考这两个字背后的含义,很多观众看完该剧说觉得挺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但是这一家人命运挺悲惨的,死的死、破产的破产,大儿子还被“双规”,可是为什么叫“幸福往事”呢?
  
  幸福是那首岁月的歌
  一心望子成龙、渴望大儿子马鸣能考上大学的的父亲马一毛在菜市场卖肉,因为平时习惯了“揩点油”、捞点外快改善生活质量,突然东窗事发被戴上了“坏分子”的帽子。马一毛通过渠道偷偷弄了一台录音机,夜晚他关紧门窗、拉上所有窗帘,打开录音机,播放着邓丽君的音乐,在那首《小城故事》里,他与妻子胡根娣翩翩起舞,但是还没跳几下,就被治保主任敲开了门,指责他听什么“靡靡(feifei)之音”,然后马一毛在一旁弱弱地指正,“是mi,那个字念mi”。这一场景放在现在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难不成我在自己家里连听音乐的自由都没有了?但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就很有感触,其实是一段挺悲惨的记忆,但是一想到那首歌,还有马一毛幽默的表现,就让这一幕充满了温情,或许许多年以后,胡根娣回忆起来,永远都会记得那首歌、那段舞,那种幸福的味道。
  
  幸福是那双颤抖的手
  无论哪个时代,父母的心愿永远都是望子成龙,特别是在那个时期,物质匮乏、社会动荡,父母把自己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惯认真读书、积极上进的马鸣是马一毛最大的骄傲。即使儿子在老师威逼下写了检举父亲的揭发信,马一毛对他的态度也一直没变,还生怕自己或者二儿子的行为影响到他,因为马鸣肩负着马家的希望。后来马鸣终于考上名牌大学,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马一毛比儿子还兴奋,用颤抖的手,拿着通知书看了又看,在开学典礼上,马一毛作为家长代表上台讲话,平时说话很溜儿的他一直结巴,但是那份自豪与骄傲却写在脸上,或许每个父母最幸福的就是这一刻吧。
  不像大儿子那般优秀,小儿子马风从小野性难训,到处惹事生非,虽然马一毛对这个儿子充满无奈,也大喊着把他轰出家门,但内心对他也是充满爱的,要不然也不会在他闯祸之后帮他跑路了。对于女儿马拉,未婚先孕让他们觉得蒙羞,但是在听到女儿要跟孩子的父亲结婚时,胡根娣也会有点骄傲地跟邻居说,我女儿要结婚了。在马拉远走日本的那段日子,马一毛每天都对着录音机,把对女儿要说的话录下来,这种亲情是什么时候都无法改变的,就像后来胡根娣说的那样,虽然那时候很穷,但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是多开心啊。
  
  幸福是那苦涩的初恋
  初恋总是让人难忘的,无论是甜蜜,还是酸涩,甚至苦涩。马鸣对女同学的情窦初开,两人初尝禁果,被女方家长发现,在那个时候这种事情足以毁掉这个人的一生,最后女方为了保护马鸣,答应嫁给了母亲为他安排的人,然后开始了一段很不愉快的婚姻生活,虽然两人后来各奔东西,但是他们永远都记得那段初恋。
  马拉与莫文辉,一个是“坏分子”的后代,一个是“资本家”的后代,两人自然而然走到一起,也是马拉有了身孕,闹得家里鸡飞狗跳,但是她用死来威胁父亲与弟弟,不能动莫文辉一根汗毛。后来莫文辉的姑姑从美国回来,不同意两人结婚,穷怕了的莫文辉决定跟姑姑去美国,与马拉分手。分手后马拉追随当年的“出国潮”,去了日本,遇到了几个男人,都没能有结果。回国后,再次遇到莫文辉,故意让他帮忙筹备自己的婚礼,在买床的时候,两个人爆发,马拉说,“要我跟你结婚,只有一个条件,把你名下的财产全过到我名下”。她永远记得当初莫文辉就是因为钱抛弃了自己,她也明白莫文辉不会放弃自己的财产,但是在听说莫文辉破产之后,她又主动找他,要跟他结婚,看似很纠结,其实不难理解,初恋嘛,被伤得再深,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全身心投入地爱。
  
  导演:杨文军
  总编剧:贾鸿源
  主演:林永健饰马一毛、何赛飞饰胡根娣、辛柏青饰马鸣、六月饰马拉、涂松岩饰马风、于和伟饰莫文辉、陈紫函饰刘小娜
  
其他文献
作为华语言情剧的扛把子,赵宝刚导演这些年来一直在巩固自己战果的同时,寻求着进步的空间,于是他最新的作品《男人帮》就玩起了用台词和概念,颠覆中国电视剧创作规则的新把戏。到目前,似乎还不好用成败来具体衡量赵宝刚、《男人帮》最终将留给中国电视剧的影响,但是至少,这种全新的模式,确实吸引了眼球。  所谓中国电视剧的规则,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类型、内容都可以变换,但是以剧情的发展来推进节奏,以人物命运的变
片名:营盘镇警事 别名:警察范大了/明天我休息  导演:马进  主演:张嘉译饰范党育、郭京飞饰高宇成、丁海峰饰赵光明、王笛饰何雨桐、王全有饰孙沧海、杜源饰孙局长、王海燕饰秀娟、冯国强饰秦天明等  一地鸡毛的生活  看到穿片儿警制服的张嘉译骑着二八的老式自行车,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街头巷尾,似乎看到多年前《半路夫妻》里陈小艺饰演的胡晓玲那种风风火火、琐事一堆却永远乐观向上的感觉。既亲切又熟悉。从该剧的
入行30年,赖水清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武侠剧的江湖世界。他出身香港无线,从演员训练班毕业,跑龙套,剧务、助导、导演、监制一路走下来,执导无线电视剧如《还君明珠》、《八月桂花香》等。上世纪80年代,赖水清作为香港第一批来内地拍摄影视剧的导演,在与内地创作手法和风格的磨合、适应中,也为内地的电视剧创作注入一剂强心针。  从《京城四少》开始,赖水清转投台湾制作人杨佩佩之后,有了《新龙门客栈》、《今生今世》、
“生活剧不要庸俗化,不要刻意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拍家庭生活剧是一个功夫活,讲故事要有耐心。”——安建    最近有多观众都戏称“家庭剧”已经变成了“战争剧”,夫妻间的大打出手,婆媳间的针锋相对,亲家之间的相互谩骂似乎成了这些剧集的全部内容。笔者曾经采访一位老演员,他对自己演的吵闹角色都不能理解,觉得是为了吵架而吵架,或许有些人会说这是强调戏剧冲突,但是观众会喜欢这种歇斯底里的争吵吗?家庭剧到底
周康梁,英国电视史和节目形态研究专家,资深媒体人,出版有《做最牛的主持人:英国电视名主持和他们的节目》和《做最牛的主持人2:解码英国经典电视节目》等多部英国电视研究专著。    干电视和其他行业一样,需要眼光。在中国是这样,在外国也不例外。  就拿前一段时间火爆的《中国达人秀》来说吧,它是在原版节目Britain’s Got Talent(我翻译为《英国有天才》)已经播出第四季的时候才被引进到中国
2011年的春节晚会上,董洁领衔的开场歌舞《回家过年》备受观众瞩目,当她牵着一个孩子出现时,真好似出嫁的女儿携子回娘家一般温馨。这是董洁第四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说起董洁与春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95年的《过河》中的伴舞,次年春晚在赵丽蓉的小品《打工奇遇》中扮演宫女,之后便是观众记忆最深的2000年春晚,谢霆锋手挽着“世纪新娘”董洁唱着《今生永相伴》惊艳全场,也正是那一次“惊鸿一瞥”的完美亮相,
采访董路与那威缘起于他们的新节目《今晚男得》,两个男人搭档主持脱口秀节目,这在内地还是头一遭,这是一种节目模式的全新尝试,作为改版后甘肃卫视的主打节目,《今晚男得》似乎应该承载更多的意义,不过对于董路与那威来说,他们只是找到了一个兴趣一致的快乐工作。节目筹办之初,是因为董路去年在小剧场举办了个人脱口秀演出,他是北方做此表演的第一人,于是李静就有了跟他合作这种节目类型的想法,董路也很感兴趣,但是做日
2020年寒假,新冠疫情爆发蔓延,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在疫情阻击战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很多英雄人物,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也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在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时效性的背景下,再停课不停学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对小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进行了探索。现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呈现。  一、重构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与思政教育的链
【摘 要】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目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正面临着学生出勤率低、教学质量低下等诸多困境,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笔者从学生特点分析入手,探索适合成人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打破“普教化”,突出成教特色,提升成人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生特点;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
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友谊大街小学进行了全课程体系下国学经典诵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唤起了学生对经典的思考与传播,更带给学生们文化上的自信。在全课程的开发建设中,各科老师都参与进来,也使经典诗词的传承摆脱了以往单纯跟语文老师有关的狭隘认识,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立体的研究体系。  经典,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流传于后世的传世之作。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经典华章,而古诗文就是这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