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告诉学生这题应该怎样做,这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学生只是学会了模仿,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不注意启发学生去思考,忽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展示,忽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传授,致使学生在独立解题时由于不知道思考方法而无从下手,使学生成为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这样的接受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看起来很顺利,但是,因为没有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学生就不可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也不可能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粗浅地对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发表几点看法:
一、建立平等师生对话关系,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例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先请几个学生到前面来,问大家把他们分为两类该怎么分?有的根据男女分,有的根据是否是长头发分。我都给予了肯定,问:“如果老师也跟他们站在一起该怎么分呢?”学生们兴奋异常,都要上来分。学生们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这样,就能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
二、设立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学直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奋点”,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以趣生问,由问引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求知,因求知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学中知。如:在讲《10加几》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帮小猴子摘桃子”。告诉学生小猴子已经采了10个桃子,小猴子想请你们帮它再采一些,可你采的桃子的个数不能超过小猴子采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准备帮小猴子采几个?算一算你和小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经过讨论,10加几的题就在学生们帮小猴子摘桃子中总结出来了。这样,教学题材不是来源与教材,而是来源于学生,这会使学生感到更加高兴,而且同样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在积极讨论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了学习的知识,也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提高。
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行探讨学习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好动、好玩,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低年级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自制能力弱。表现为注意的持久性比较差,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只有摸准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教学和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发不喜欢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于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创设了一系列活动。首先由“帮助小朋友搭积木”,引出物体;然后在“帮助小朋友把每种积木的一个面画下来”,最后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图形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扩展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图形的事情。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数学是抽象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能及时转变,仍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上,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FLASH动画;有趣的数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引导学生竞猜、讨论等等,尽可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竞争心,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推动力。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谜语引入:“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同学们猜谜语的兴致很高,通过这样的引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
四、积极探索,鼓励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学习上的成功是学生得到快乐的情绪主要源泉,快乐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使得学生主动的想去学习,以获得更多的精神上的满足。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预先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层次,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都能稳步上升。例如:教学《认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把一些数字用小棒表示出来。在摆小棒时,学生很容易按1个1个、2个2个,5个5个或一捆和几个来摆。思维快一点儿的学生很快就按第四种摆好了,而思维慢一点儿的学生还多是以第一第二种方法摆,于是我让思维快的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分类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思维快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又给思维慢一些的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们都能通过自己探索,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得到心理上的兴奋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自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适当的、有效的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举个例试试等,适时的给予他们表扬,表扬是对学生对最大认可,激发他们更努力的去学习,扶持着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热爱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自己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增强学生“我要学”的内在潜意识。
一、建立平等师生对话关系,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例如:在教学《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先请几个学生到前面来,问大家把他们分为两类该怎么分?有的根据男女分,有的根据是否是长头发分。我都给予了肯定,问:“如果老师也跟他们站在一起该怎么分呢?”学生们兴奋异常,都要上来分。学生们就是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这样,就能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
二、设立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学直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需要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奋点”,有意识地营造”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以趣生问,由问引导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求知,因求知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在学中知。如:在讲《10加几》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帮小猴子摘桃子”。告诉学生小猴子已经采了10个桃子,小猴子想请你们帮它再采一些,可你采的桃子的个数不能超过小猴子采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准备帮小猴子采几个?算一算你和小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经过讨论,10加几的题就在学生们帮小猴子摘桃子中总结出来了。这样,教学题材不是来源与教材,而是来源于学生,这会使学生感到更加高兴,而且同样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在积极讨论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了学习的知识,也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提高。
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行探讨学习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好动、好玩,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低年级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自制能力弱。表现为注意的持久性比较差,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只有摸准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教学和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发不喜欢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于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创设了一系列活动。首先由“帮助小朋友搭积木”,引出物体;然后在“帮助小朋友把每种积木的一个面画下来”,最后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图形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扩展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图形的事情。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数学是抽象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不能及时转变,仍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的水平上,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FLASH动画;有趣的数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引导学生竞猜、讨论等等,尽可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竞争心,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推动力。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谜语引入:“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同学们猜谜语的兴致很高,通过这样的引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
四、积极探索,鼓励学生走向自主学习
学习上的成功是学生得到快乐的情绪主要源泉,快乐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使得学生主动的想去学习,以获得更多的精神上的满足。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预先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层次,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同学都能稳步上升。例如:教学《认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把一些数字用小棒表示出来。在摆小棒时,学生很容易按1个1个、2个2个,5个5个或一捆和几个来摆。思维快一点儿的学生很快就按第四种摆好了,而思维慢一点儿的学生还多是以第一第二种方法摆,于是我让思维快的学生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分类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思维快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又给思维慢一些的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们都能通过自己探索,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得到心理上的兴奋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自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适当的、有效的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举个例试试等,适时的给予他们表扬,表扬是对学生对最大认可,激发他们更努力的去学习,扶持着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热爱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自己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增强学生“我要学”的内在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