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中间带宽度变化过渡段应采用左右分幅线形设计,但规范缺少具体的设计方法;同时对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渐变过渡的规定,也缺少安全性优化设计的建议.针对国内外可参考的左右分幅线形设计成果较少的问题,通过梳理高速公路中间带宽度发生变化的类型,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调整缓和曲线参数或平曲线设计参数实现左右分幅线形设计的各种过渡方式,并对线性渐变过渡方式提出了安全性优化设计建议.结果表明:符合左右分幅线形设计的过渡方式主要有4种,其中调整缓和曲线一端设计参数的过渡方式对工程规模影响最小,
【机 构】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中间带宽度变化过渡段应采用左右分幅线形设计,但规范缺少具体的设计方法;同时对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渐变过渡的规定,也缺少安全性优化设计的建议.针对国内外可参考的左右分幅线形设计成果较少的问题,通过梳理高速公路中间带宽度发生变化的类型,较为系统地提出了调整缓和曲线参数或平曲线设计参数实现左右分幅线形设计的各种过渡方式,并对线性渐变过渡方式提出了安全性优化设计建议.结果表明:符合左右分幅线形设计的过渡方式主要有4种,其中调整缓和曲线一端设计参数的过渡方式对工程规模影响最小,影响长度也最短;调整两端平曲线设计参数的过渡方式对工程规模影响最大,影响长度也最长.从保证车道线形连续性及符合现行规范相关规定等因素综合考虑,新建高速公路不论增宽或减窄的变化值大小,均宜采用左右分幅线形设计;从执行规范的严肃性和提升交通安全性考虑,中间带宽度变化不宜采用线性渐变过渡;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新建斜拉桥等重大工程,在不得已时可按规范中“条件受限制”的规定采用渐变过渡,但宜在缓和曲线上,应避免在圆曲线上;在直线段上渐变过渡时,单侧中间带宽度变化值小于0.5 m时,可采用线性渐变过渡,单侧中间带宽度变化值在0.5~1.5 m范围时,宜采用三次抛物线渐变过渡.
其他文献
介绍了AISC 360-16《建筑钢结构标准》(简称《美国钢标》)受扭杆件设计方法.《美国钢标》的受扭杆件计算只考虑闭口截面,计算公式采用自由扭转形式并考虑约束扭转的有利因素.杆件的扭转分自由扭转和约束扭转.对于开口截面,自由扭转和约束扭转的正应力和剪应力都比较大,而对于闭口截面,自由扭转起控制作用,约束扭转不大.因此,《美国钢标》的闭口截面扭转设计,首先假定扭矩全部由自由扭转即纯扭转剪应力承受(也即通常所说的圣维南扭转应力),之后根据约束情况加以修正.纯扭转剪应力沿截面均匀分布,其值等于扭矩除以扭转常数
三轴蠕变试验的试件力学状况与路面实体工程的力学状况最为相似,但对仪器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车辙试验虽有一定弊端,但其操作简单、应用广泛.为对比沥青混合料不同使用阶段的高温性能差异,优化高温性能评价方法和指标,现对3种不同级配的AC-13沥青混合料同时开展车辙试验和三轴蠕变试验.将获得的试验曲线划分为4个加载区间,分别代表路面的不同使用阶段,计算各加载阶段的高温性能测试结果,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车辙试验和三轴蠕变试验曲线变化规律符合对数模型y=A×ln(x+B)+C,拟合
为了研究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在服役期间的技术状况与路用性能衰减趋势,选择我国华北某高速公路大修工程采用的5 km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试验路段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服役6 a内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PCI,RDI,RQI,PSSI随运营年限和标准轴载累计当量轴次的衰减规律,通过硬路肩、行车道、超车道处钻芯取样试验,并基于室内力学性能试验和高低温路用性能试验,分析在役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运营期间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衰减规律.结果表明,乳化沥青路面试验段的典型病害为反射裂缝,服役6 a,承受了16763922次累计当量轴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