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与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119例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k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方法 将119例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57例,2组均同时第1周胺碘酮800mg/d,第2周400mg/d,从第3周起100mg/d,每天均2次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9g/次,一天3次口服,共计8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2周显效率分别是82%,78%,有效率85%,82%,第4周显效率87%,80%,有效率92%,83%,第6周显效率91%,82%,有效率92%,84%,第8周无论是显效率和有效率基本和第6周一样没明显改变。结论 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比单用任何一种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效果显著,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 胺碘酮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3-191-02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正常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很多疾病如心肌炎、麻醉、缺血、缺氧、手术、电解质和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等等都会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是临床上绝大部分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人: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与二尖瓣脱垂患者等。目前在临床上有很多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是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因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病人很难坚持长期口服,因而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我院自2003年5月~2007年5月应用稳心颗粒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病人均是我院门诊和住院患有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均符合《西式内科学》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接受观察和治疗的病人共有116例,随机分2组,即治疗组和观察组。
  其中治疗组62例,男性42例,女性20例,年龄45~72岁,中位年龄57岁;病程1~14年,中位病程5.2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47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4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5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合并高血压4例,糖尿病3例,高血脂6例。心功能分级(NYHA):I级56例,II级5例,III级1例。室性心律失常分析:偶发室性早搏49例,连发室性早搏9例,频发多源性室早搏2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
  对照组57例,男性37例,女性20例,年龄38~72岁,中位年龄56岁;病程2~13年,中位病程5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46例,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3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1例,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3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合并高血壓7例,糖尿病2例,高血脂5例。室性心律失常分析:偶发室性心律失常48例,连发室性早搏7例,频发多源性室早搏1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例。两组患者无论是在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以及其他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并且2组病人在治疗前均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达2周以上。
  1.2 方法
  两组均常规接受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降血糖,调脂以及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第1周给予胺碘酮(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10215922)负荷剂量8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100mg/d维持,一天2次口服,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l10950026)为9g(1包),一天3次,但是从第3周开始每周胺碘酮服药5d休息2d,共计治疗8周(2个疗程)。对照组:单用胺碘酮其用法,剂量疗程均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均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X线胸片,甲状腺功能测定,一周复查心电图,每一疗程结束均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脂,血糖,肾功能,心电图,动态心电图,X线胸片及甲状腺功能测定,同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为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为心律失常减少50%以上;未达到有效的为无效[1]。
  
  2 结果
  
  2.1 疗程
  2组病人均完成疗程的治疗。
  2.2 疗效
  在治疗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是82%,78%,有效率分别是85%,82%,在治疗4周时显效率分别是87%,80%,有效率分别是92%,83%,在治疗第6周时显效率分别是91%,82%,有效率分别是92%,83%,在治疗第8周时显效率、有效率与第6周的有效率、显效率无明显差别,从这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自第2周开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所有病人在治疗期间均按计划对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肝功,肾功,甲状腺功能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检测,其中在治疗组中:治疗第4天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上述消化道症状,有2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但是心率大于52次/min,上述患者产生的症状均未影响到治疗,应用相关的药物对本治疗无任何影响。治疗结束后2组病人均无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X线胸片及甲状腺功能改变。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很多,但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一些药物本身也有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近年来胺碘酮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的药物,胺碘酮系第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有利消除折返激动,同时具有轻度非竞争性a和β肾上腺受体阻滞和有轻度1-4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性质,该药及其代谢产物均为脂溶性,服用后广泛分布于肝、肺、脂肪、皮肤等组织中,主要经肝脏代谢,由胆汁排泄,具有负荷期和半衰期长且个体差异大的特点。虽然有多个临床试验显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且可改善心功能和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的危险性,但胺碘酮在临床应用的个体差异较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呈明显的剂量相关性,随着维持剂量的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下降[2]。在常规治疗剂量下临床上可有很多副作用,如窦性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异常,皮肤,眼部,消化系统改变等等。由于其半衰期长,胺碘酮潜在的器官毒性比半衰期短的药物更严重,而重要器官的毒性,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目前大多数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等优点,但是小剂量胺碘酮单独应用有效率只在88.5%左右[3],所以效果不太理想,而稳心颗粒是纯中药制品,其主要成分是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等,其功能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导致的心悸不宁,气断乏力,头晕心烦,胸闷胸疼,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室性早搏,房颤等,单独应用其有效率为约88%[4],但是两者合用有效率明显提高,可达到92%以上,并且无不良反应,因此两者联合应用疗效肯定,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冯丽.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附53例报告[J]. 新医学,2008,39(8):552-553.
  [2] 苏加林. 临床医生应用胺碘酮实用指南[J]. 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2001,15(5):68.
  [3] 郭燕鸽,李明春.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07,9(12):38.
  [4] 陈仲勤.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60例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6,3:15-16.
  (收稿日期:2009-02-2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致死急救处理中容易漏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间与医疗有关的15例外伤致死已做尸解的病例资料。结果 最常见漏诊的疾病是颅脑损伤,其次是心血管损伤,再者为复合伤中的内脏出血,少见的情况是臀部刀伤导致髂内静脉的断裂。结论 在急救中应仔细判断病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结合各种检查,并及时准确诊断是急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漏诊; 外伤致死; 尸解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9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平台发送相关干预知识,用自设依从性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情况和功能锻炼的效果。 结果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学部分指标在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10例EV71感染所致小儿手足口病分为普通患儿112例(A组)、重症患儿57例(B组)和危重型患儿41例(C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检查的健康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儿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创伤性胸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36例胸骨骨折患者行常规胸部容积扫描后,利用工作站对胸骨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法(VR)重组,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胸部X线片进行比较。 结果 36例中,胸骨体骨折28例,胸骨柄骨折7例,剑突骨折1例。X线片诊断胸骨骨折24例,漏诊12例,检出率为66.7%
【摘要】小组互动教学实现了“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施小组互动模式具有积极的教学效果。为探究小组互动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以教学实验的方法,通过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分析教学效果,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互动;教学实验  【作者简介】王敏,山东冠县教育和体育局。  一、引言  传统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多
[摘要] 目的 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es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脑梗死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120只大鼠随机分成MSCs移植组、对照组;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Western-blot检测GFAP蛋白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结构变化及MSCs在大鼠脑内的分布。
[摘要]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下小儿无肌松气管插管时瑞芬太尼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儿51例,年龄3~6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5)和对照组(C组,n=26)。D组和C组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和生理盐水,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气末浓度为2.7%,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初始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5 ng/mL和4.0
[摘要] 目的 探討[Gly14]-Humanin(HNG)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分析相关的神经功能保护机制。 方法 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HNG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每组16只。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生理盐水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术前3 d给予3 μL生理盐水连续3 d尾静脉注射,每日1次;HNG组给予
[摘要]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多塞平对功能性腹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80例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后诊断为轻中度焦虑或抑郁的功能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匹维溴铵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匹维溴铵并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多塞平治疗。观察比较治疗第4及第8周末两组患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佳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4例A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血肿清除还纳骨瓣术(craniotomy,CO)组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DC)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后并发症和预后。 结果 CO组66例(57.9%),DC组48例(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