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汶川地震触发的大量崩塌滑坡改变了泥石流流域的物源条件,地震灾区震后泥石流活动呈现出愈加明显的高频率、群发性、大规模的特征。地处四川省绵竹市西北部的绵远河上游震后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四川省气象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地震触发的大量崩塌滑坡改变了泥石流流域的物源条件,地震灾区震后泥石流活动呈现出愈加明显的高频率、群发性、大规模的特征。地处四川省绵竹市西北部的绵远河上游震后已多次暴发了泥石流。2010-08-13和08-18,在局地暴雨诱发作用下,绵远河上游的清平乡和天池乡境内的24条沟谷同时暴发了泥石流,冲出的固体物质高达1.08×107m3,其中仅清平乡附近,泥石流堆积扇规模就达到7.62×106m3,泥石流淤满河道形成了1.5 km2的堰塞体,致使14人死亡和失踪,清平乡境内大量震后重建的民房遭淤埋,泥石流多次中断九环线的重要支线——绵(竹)茂(县)公路汉旺-清平段,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3亿元。此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剧烈的改变着震后局部的河流微地貌形态,对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规划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从汶川地震对绵远河上游泥石流流域物源条件的影响分析入手,着眼于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分析了2010-08-13(简称"8.13")特大群发性泥石流的成因:汶川地震后绵远河上游两侧支沟内积聚的巨量固体松散物源是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前提条件;1 h雨强达37 mm、累计达203.5 mm的高强度暴雨是泥石流最直接的激发因素。泥石流物源区和堆积区的堆积物颗粒分析结果表明,泥石流以粘性泥石流活动为主。作为汶川地震后典型的次生山地灾害链过程,泥石流活动是自然地貌演化的必然结果,但此类远远超越常规规模和频率的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建议对危害居民点的重点沟谷提高泥石流治理标准,调整汛期的防洪方案。
其他文献
有效确定泥石流可能的危险范围对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对2008-09-24北川县境内发生的72处暴雨泥石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泥石流冲出距离的统计分析,提出了
弦乐四重奏,顾名思义,就是“由四把弦乐器组合而成的室内乐演奏形式”。它包含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欢迎的室内乐类型,在西方弦乐四重奏的演出形式早已深入人心。而胡琴的四重奏则是由高胡、二胡以及中胡三种胡琴乐器种类自由搭配并由四人演奏而得名。胡琴的四重奏由于在音色上的相近、配合间的交流以及结构上的严谨,对演奏家来说都是非常严苛的考验,而透过精湛的演奏技巧与完美的合奏默契
不定时工作制作为我国一项特殊工时制度,自实施以来备受关注。一方面其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用工灵活性;另一方面,劳动者能够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对于发展和谐的劳
为探究大豆优质高产种子生产技术,本试验以春大豆品种川豆16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单因素试验及播期、密度和施氮量三因素组合试验,分两年分别在广安、雅安
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将教育理念与游戏精神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学生在传统学习方式中的被动学习状态,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游戏任务的同时达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普及与活跃,形态各异的网络恶搞作品在网络中不断涌现,其势头与日俱增,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狂欢浪潮。网络恶搞文化作为当前社会不容忽视的一种网络
在我国大渡河流域广泛分布一套规模巨大,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中晚期的冰水堆积体。这类冰水堆积体在颗粒组成、结构特征、密实程度等诸多方面与其他松散堆积体存在较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