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普及与活跃,形态各异的网络恶搞作品在网络中不断涌现,其势头与日俱增,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狂欢浪潮。网络恶搞文化作为当前社会不容忽视的一种网络文化,在发展与变迁中逐渐展现出新的面貌,其狂欢的特质得到充分释放。本文将狂欢理论引入网络恶搞文化研究,通过使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在关注网络恶搞文化变迁的基础上,观照网络恶搞生产、传播、消费的文化实践路径所展现的独特的狂欢化世界感受及狂欢精神。论文在绪论部分阐释了研究背景及意义、梳理了相关文献并说明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阐明当下狂欢盛行的时代背景并从四个方面分析网络恶搞文化的变迁:技术进阶、身份建构、商业浸染、类型衍生,第三部分以鬼畜视频为例对生产主体、生产方式、生产目的三个层面分析,发现网络恶搞的生产环节蕴含狂欢世界的二重性,具体表现在生产主体既是大众文化的消费者,同时又是恶搞作品的生产者;生产方式体现了脱冕加冕仪式的颠覆精神;以及兼具娱乐与嘲讽的生产目的,第四章分析以网络空间为狂欢广场的网络恶搞,百度贴吧、哔哩哔哩、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其传播起到的助推作用,从人际传播模式与信息扩散模式两个角度探析网络恶搞传播过程的独特性,第五部分讨论了网络恶搞由起初带有抵抗意味的狂欢式快感,走向了无意义的符号堆砌,对网络恶搞的消费逐渐沦为追求快乐至上的快感消费,消费者对快感的需求又不断刺激着网络恶搞文化的创作与生长,在这过程中应理性看待网络恶搞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正确的消费心理与消费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