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实习套路深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jnqejbr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着内部推荐的口号,把实习机会高价卖给大学生。这几天,明码标价买卖金融机构实习机会的丑闻,正在金融圈持续发酵。(《每日经济新闻》5月30日)
  又到毕业季了,大学生找工作,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尤其是在外界看来“分外多金”的金融圈,梦想着有朝一日成为金融精英的大学生们,如果能获得一个去知名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当然求之不得。
  不少第三方平台由此看到了“商机”,开始巧立名目贩卖实习机会。网上打着“保证拿到offer”“有XX企业内推资源”“实习保offer”等宣传口号,通过培训和担保实习机会收费的宣传多如牛毛,课程费用动辄高达五万多元。
  付费实习广告里,全都是明码标价的套餐,已经成为一条庞大的产业链。他们向刚出校园的懵懂大学生灌输着“实习必须花钱”的畸形认知;他们把普通的实习吹得神乎其神,把实习市场描绘得黑暗无比。所有这一切都是套路,只为“收割”大学生们的求职梦想。
  一个简单的常识是,正规的金融机构不会叫卖实习机会。一、《劳动合同法》有明确规定,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是违法的;二、实习机会如果被拿来与第三方合作叫卖,属于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当金融行业付费实习的丑闻曝出,很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平台,都忙不迭地站出来否认。但是,金融行业付费实习乱象,显然不是空穴来风。某些第三方平台曾经做過的广告,网上都有截图,不容否认。内部员工推荐,本是企业招聘的常见方式。因为招聘信息不对称,内推实习机会被中介机构拿来叫卖,完全有可能。对中介机构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既有了噱头售卖培训课程,也额外多了一条赚钱途径。
  付费实习破坏了社会风气,提高了大学生求职成本,有违公平竞争原则,不利于企业选人用人,而且涉嫌违反劳动法规,以及商业贿赂犯罪。其中乱象,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金融小伙伴”等第三方平台,对外宣称的合作机构,不是不乏国内外知名券商投行、基金、研究所、PE机构吗?相关行业监管机构很有必要介入调查。
  对于求职季的大学生们来说,应该相信正规金融机构不会叫卖实习机会,而且连实习机会都叫卖的金融机构,自然谈不上正规,还有何吸引力可言?名企实习机会虽然难得,但也不必强求,花几万元买来的,很可能只是复印材料订盒饭之类的经历,还不如去一些中小机构可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其他文献
2008-2009年间,我在北京读书之余,跟随郭七正老师学习踢毽子。踢毽子是一项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又名“翔翎”。郭老师是一位朴素的长者、花样踢毽界的大师。郭
上了初中以后,年级里语文总是优秀的学生,往往书写漂亮、表达流畅、阅读精而广。不管怎么考,这些孩子的成绩一般都能维持一个高水准。反之,一些语文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不管老师如何费劲地教,都難以有大的提升。可以说到了初中,语文的成绩已经是“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了,而这七分的功力,是要在小学阶段慢慢形成的。因此,今天从反面入手,谈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最怕接手的三类学生,进而给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