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粉尘碳酸化制备转炉用化渣剂研究分析

来源 :山西冶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H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我国钢铁行业转炉粉尘数量大、成分波动范围大以及有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基于转炉粉尘的资源现状及碳酸化再利用现状,对其采用碳酸化工艺来固定CO2,并通过压块碳酸化实验以验证转炉冶炼对造渣剂强度要求的满足情况.实践表明,转炉加入碳酸化球团,可取代部分石灰和废钢,同时发挥化渣、助熔和冷却作用,进而实现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增效.
其他文献
针对新型高性能桥梁用Q420qENH钢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性能达到要求,为客户提供合格钢板的同时,也提供相应的焊接工艺性能及焊接工艺参数,以供客户使用.
当在复杂地层采用全套管全回转施工时,遇地下水丰富时,孔底沉渣采用捞渣斗捞渣或常规气举反循环清孔,捞渣斗清孔难以清除干净,气举反循环清孔配套设备多,安装时间长;由此提出全套管全回转灌注桩套管内气举反循环清孔施工技术,对其原理、流程、操作要点、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阐述.工程实践表明,本项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清孔设备便捷、孔底沉渣清理效果好、降低施工成本、保证现场文明施工等优点,简便的操作性和良好的安全可控性使其易于技术推广,是一种施工工艺上的突破和创新.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退火温度对780 MPa级双相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实验室用二辊冷轧机,研究了光整机轧制力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连续退火初期试验钢主要以铁素体的回复与再结晶为主,740℃完成完全再结晶;两相区加热至800℃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Rm=837 MPa,RP0.2=377 MPa;缓冷温度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明显,随着缓冷温度的升高强度呈现略微升高的趋势;同时本实验利用二辊轧机模拟光整工艺,找出了轧制力F与RP0.2的线性关系式.
对比研究了不同成分体系屈服强度700MPa级热轧高强钢制造工艺及成本,确定了1580产线低成本屈服强度700 MPa级超高强钢TS700S的成分、工艺,并对其组织、析出相、力学性能及成型性能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设计钢种的成分、炼轧工艺控制合理,产品组织性能稳定,加工使用性能良好,满足客车骨架及货车边梁用钢的使用要求.
对0.1 mm厚的超薄板进行了脉冲激光焊接试验,总结了影响超薄板脉冲激光焊焊缝成形的关键因素:焊接间隙、焊接热输入和焊斑重叠率.结果 表明,合理的焊接间隙是保持熔池和焊缝成形的基础,在超薄板焊接过程中应保持焊接间隙为零;焊接热输入包括脉冲能量与焊接线能量,焊接热输入调节应该与焊斑重叠率综合匹配,在满足脉冲能量能维持板材熔透又不至于焊漏的条件下,应该先满足焊斑重叠率不低于60%,再调整焊缝线能量.
为开发使用新的铁矿石资源,以拓展烧结优化配矿选择,结合烧结生产实际情况,对毛塔粉进行了烧结试验研究,以明确该铁矿粉对烧结技术经济指标和烧结矿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毛塔粉化学成分中,全铁品位达到61.70%,w(SiO2)为11.32%;毛塔粉的同化温度较低,并且液相流动性大,属于易矿化的铁矿粉;随着毛塔粉配比由基准方案的0%增加至方案3的9%,垂直烧结速度略有升高并稳定,烧结矿成品率和转鼓强度呈现出逐渐降低趋势,烧结利用系数呈现出先略有升高后大幅降低的趋势;随着毛塔粉配比由基准方案的0%增加至方案3的
针对廿辊森吉米尔轧机轧制铁素体不锈钢430时出现的带钢色差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轧制工艺及涉钢介质两方面着手攻关,研究和验证了1.0 μm粗糙度轧辊对色差缺陷的改善作用,并改进了430不锈钢单机架轧制工艺,此类缺陷明显得到改善,效果显著.
采用统计学相关方法研究了铬钼系热轧冷镦用盘圆布氏硬度与抗拉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铬钼系热轧冷镦用盘圆布氏硬度x与抗拉强度y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显著性;因此在生产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回归方程实现对铬钼系热轧冷镦用盘圆抗拉强度的估算.
通过对铸造工艺和高温扩散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设计,结合油气滑铸造工装和超声波搅拌震动等方法,获得变形抗力低的大直径易切削铝合金铸锭.结果 表明,所获得的大直径铝合金铸锭具有化学成分均匀、组织弥散致密、易于变形加工的特点.
主要分析气了瓶钢管穿轧过程中内壁表面缺陷产生的原因,同时制定了消除缺陷的措施,以及分享激光强化顶头在气瓶钢管穿轧中获得较好内壁质量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