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37599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已经实施了许多年,可如大家所见,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教育界一直致力于为学生“减负”,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减负”仍然只是一句口号,补课班的发展仍然如火如荼,小学生不堪重负。由此可见,“减负增效,轻负高效”势在必行。只有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才能真正地为学生“减负”。无疑,小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育阶段,而小学数学又是基础的学科,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需要大力推动,多措并举。
  一、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要做好饭,只有米是不够的,还要把锅研究透彻。如果说,教授的知识为“米”,则教材为“锅”。教师要想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要研究透教材。一般来说,教材的编写都存在一定的逻辑性,或并列或递进。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比一比”和“分一分”两课,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教师在讲授“比一比”一课时,完全可以略微讲解分类的知识,这样在讲解“分一分”一课时,既不会显得突兀,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因此,教师需要仔细研究教材,在授课过程中统观整本教材,而不是只着眼于某一节、某一篇,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够顺利地过渡到下一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巧妙合理提问,创建活力课堂
  应试教育下的中国,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师讲述,学生笔记的现状屡见不鲜。“填鸭式”的教学体制和“一言堂”的教学现象使得学生无法完全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只能死记硬背。试问,课堂效率如何提高?而当对象是小学生时,我们又扼杀了多少童真童趣和勇于探索的心灵?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改变。合理巧妙的提问方式对改变课堂氛围大有裨益。合理而恰当的提问能够帮助教师创造一个相对和谐的课堂。好奇心人人都有,小学生对世界处于探索阶段,好奇心更加强烈。那么,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尽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领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本就源于生活,是一个探索本源的学科,因此,数学亲近小学生并不困难,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倘若教师只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地提问一些教材内容,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会被消耗殆尽,上课自然也无精打采,这样的课堂效率自然不高。所以,教师应合理、巧妙地提问一些使学生感兴趣,同时又能与教材紧密相关的问题。这样,课堂效率的提高指日可待。虽说课堂的主角是小学生,但是,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也有不可避免的影响。试问,如果学生每天面对的教师都面如冷霜,那么,课堂又怎么会其乐融融?教师在授课时,应尽量保持活力,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激情与关爱,使师生爱成为课堂的基调,那么,课堂自然生机勃勃,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被激发出来,配上教师巧妙合理的提问,课堂效率又如何能不提高呢?由此可见,合理巧妙的提问方式,配上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小學数学课堂效率的不二法宝。
  三、引入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这无疑是一句真理。的确,倘若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那么,学习无疑变成了体力劳动,使人疲倦不堪。“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永不会过时。对成年人而言,都希望能够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何况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学生呢?据调查显示,学生在课堂上只有20%的时间能够专注,但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显而易见,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小学生受到生理心理的限制,关注范围不广,熟悉的大部分是自己的生活情景。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引入生活实际,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也会高涨。如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教材中“认识图形”一课教师就完全可以引入生活场景。教师可以任意指教室的物体,并提问图形。也可以让同学自己找图形。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是高效的,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教师课前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或几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带到课堂上并互相演示平移和旋转的操作。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将生活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可以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课堂,使学生与教师不再有隔阂,让这种高效的课堂模式一直延续下去。另外,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联系生活,使数学深入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应用数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无疑是高效课堂的课外延伸。
  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小学生是我们的未来,小学教学课堂的高效化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但我们仍要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采取多种措施,使小学课堂更加高效,让教育改革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核心素养体系是研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实验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怀、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的创新实践。核心素養体系,对以深化课程改革,夯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那么,小学数学课如何在核心素养体系下改变学习方式?下面,我谈谈
摘 要:在西方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圣经》中的典故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英语在西方成为长期通用的语言,而作为载体的语言文学通常会出现《圣经》的身影,并且有些英语文学典故直接出自《圣经》。所以,研究者应当通过英语语言文学,对《圣经》典故给英语语言文学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英语文学乃至英语学者提供参考,使他们了解英语文学的影响力。  关键词:《圣经》;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