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1 siRNA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瓣状核酸内切酶1(FEN1)小干扰RNA(FEN1 siRNA)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转染FEN1 siRNA和阴性对照序列(siRNA control)分别命名为干扰组和NC组,同时以不做处理的胃癌细胞SGC7901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EN1 siRNA的转染效果,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胃癌细胞SGC7901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干扰组细胞中FEN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NC组细胞中FEN1 mRNA和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扰组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及MMP-2、MMP-9、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NC组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及MMP-2、MMP-9、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转染FEN1 siRNA能够抑制胃癌细胞中FEN1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对2例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结果为假阴性的病例进行分析,综合评价NIPT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方法 对孕妇1在孕24周进行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孕妇2所生的患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孕妇1引产后留取的脐带和胎盘不同位置的组织以及孕妇2留存的孕期外周血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染色体拷贝数的变异。结果 孕妇1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为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B(A)型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检测一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献血者的ABO基因型,同时扩增ABO基因的第6和第7外显子,并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结果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献血者的红细胞不能吸收放散抗-A,血浆中未检出不规则抗体。PCR-序列特异性引物结果显示其基因型为ABO*B/O。测序结果显示一等位基因为ABO*O02,另一等位基因的突变位点为
期刊
目的 鉴定1例Bx13新等位基因。方法 用标准血清学实验方法进行ABO血清学正反定型,对ABO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第7外显子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 先证者血清学表现为Bx亚型。DNA克隆及测序分析发现,该个体携带有正常O01等位基因,但B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在正常B101等位基因的基础上发生893C>T错义突变,导致α1,3-D-半乳糖转移酶发生Ala298Va
目的 明确1例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的患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性质及来源,分析其与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G显带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并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患儿及其父母核型未见异常,aCGH检测结果显示患儿染色体9q34.3区存在405 kb的杂合缺失,该区域包含EHMT1
期刊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使用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对137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病例组)、122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无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对照组) CYP2C19基因的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分型差异行卡方检验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校正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不同
目的产前诊断1例超声异常的Miller-Dieker(Miller-Dieker syndrome, MDS)胎儿,分析并探讨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细菌人工染色体标记-磁珠鉴别/分离技术(BACs-on-Beads, BoBs)、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对1例超声异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切除术中甲状腺被膜解剖技术应用疗效及对喉上神经外支(EBSLN)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150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是否采用甲状腺被膜技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以及对EBSLN损伤的影响。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
目的探讨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单侧肘关节下骨折择期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平面外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行腋路动脉旁注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超声平面内技术联合神经刺激器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