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产前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假阴性两例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2例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结果为假阴性的病例进行分析,综合评价NIPT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

方法

对孕妇1在孕24周进行脐带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孕妇2所生的患儿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孕妇1引产后留取的脐带和胎盘不同位置的组织以及孕妇2留存的孕期外周血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染色体拷贝数的变异。

结果

孕妇1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为易位型21三体,核型为46,XY,der(21;21)(q10;q10),+21。高通量测序在胎盘的胎儿面及母体面中心以及近中心处均未检测到明显的异常,而胎盘胎儿面的边缘为Chr13:(33 840 001 - 115 100 000)×3[60%]/46,XY[40%],胎盘母体面的边缘检测为Chr13:(34 080 001 - 115 100 000)×3[54%]/46,XY[46%],脐带组织为21三体。孕妇2新生儿的染色体核型为46,XY,del(18)(q22),18号染色体存在部分缺失。高通量测序结果为chr18:(62 910 000 - 78 020 000)×1,存在15.1 Mb的杂合缺失,提示胎儿患有18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综合征。

结论

NIPT的假阴性结果与母体外周血中胎儿DNA的比例相关。NIPT在检测胎儿染色体微缺失和限制性胎盘嵌合体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NIPT提示低风险的孕妇,后期的B超随访非常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析4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异常胎儿的分子核型,探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chromosome microarray,CMA)对于鉴定胎儿染色体复杂重排的意义。方法常规检测胎儿双亲的染色体,并对4例核型异常但无法确定断裂点的胎儿DNA样本进行CMA扫描,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4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胎儿中有3例双亲之一具有染色体异常,1例双亲染色体正常;4例胎儿CMA检测结果均显示有重复、缺
目的 对3例21部分三体病例进行检测和分析,明确其重复片段的大小,探讨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 应用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对病例进行检测。结果 SNP array检测提示3例患者以及其中1例患者的母亲存在21号染色体部分重复,重复的位置和大小不一。例1的21q22.11q
期刊
目的探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低出生体重(birth weight, BW)共有的生物学通路。方法基于i-Gsea4GwasV2软件对BW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GWAS)的结果进行后续分析(生物通路数据来源于Reactome),选出P<0.0
目的 探讨华南地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罕见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对来自华南地区13个不同地理区域的327例因血液学表型与常见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不符、疑似为罕见地贫的样本,应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和DNA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共检出地贫罕见基因突变108例,其中包含10种罕见的α珠蛋白基因突变,分别为泰国型缺失(--THAI)、香港型缺失(HKαα)、αααanti3.7、αααa
目的 应用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1个原发性肌张力障碍(primary torsion dystonia,PTD)家系TOR1A(Torsin A)基因的突变,为其家系的产前诊断依据提供。方法 收集该家系先证者的外周血及羊水样本,应用PCR扩增样本TOR1A基因第5外显子及侧翼DNA序列,之后通过琼脂糖电泳、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分离进行片段分析。用Sanger测序法验证TOR1A基因的突变。结果 荧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与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座的关联情况。方法应用PowerPlex○R 21 System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对123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89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20个STR基因座(D3S1368、D1S1656、D6S1043、D13S317、Penta E、D16S639、D18S51、D2S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