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返乡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on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宝兴县,村民抬着山药返家。他们在海拔2000米的林地种植山药,卖给城市消费者。当被问到为何不外出打工?村民罗德刚说,出去过,打工有时拿不到钱,还不如回家种地,只要种出来,卖出去就是收入,不比打工差
返乡青年唐亮在“成都生活市集”摆摊间隙吹一首曲子,自娱自乐。每个月,唐亮都会到成都参加市集,销售自己种植的农产品
四川丹棱县,返乡青年王雪梅带着女儿去爬山。凭借一手丹棱当地特色食品——冻粑的技艺,王雪梅既能养活自己,又能照顾家人,她很开心
四川安岳县和平乡五井村,返乡青年唐文苹(左三)带领朋友参观她的生态莲田。她曾是一名灯光设计师,2013年返乡,种植莲子。她一直希望在家乡能过一种“半农半X”的生活
云南者波村,泸沽湖格姆女神山脚下,妇女在插秧。红米是我国古老的珍贵稻种,在西南地区,人们种植、食用红米的历史由来已久。水稻生长在海拔2650米以上的区域,曾被世界粮农组织称为“世界水稻屋脊”

  离开报社3年,为了寻找靠谱的食材,我和朋友刘潇合伙开了一家叫“天安生活”的农业公司,做起了农产品的“二道贩子”。我自封“农艺师”,不用锄头种地,而是用相机记录一群从事生态农业的返乡青年。
  近年来,国内兴起一股返乡的风潮。他们是一群志存高远又希望脚踏实地的城市青年。返乡后,他们在农村通过生态的种植方式,进行生产劳作并获得可靠收入;他们以家庭为单位,直接向城市消费者提供新鲜无污染的蔬菜和食物;虽然完全不能和规模化、产业化的农业相提并论,但他们却实实在在地保护着农业和耕地,从源头上尽力减少中国农村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这种生产方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瑞士,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在中国,被称为“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或“社会生态农业”。
  唐亮,80后,成都金堂县福兴乡牛角村人,重庆西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毕业。2013年,唐亮返乡创办农场,从几亩地开始,种植花生、红薯、生姜、辣椒……到今年,农场规模已经扩大到30亩。“我用这个面积做实验,看它是否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经历了失败和成功的唐亮,现在更有底气。如今,在外打工的父亲、母亲、大伯、小伯、弟弟、弟媳陆续回家。一大家人耕耘着土地,和和美美地生活。
  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王雪梅放弃在成都的小生意回到丹棱,2014年开始尝试生态农业。“家里人觉得我根本就不是做农业的料,”雪梅说,“原来要产两千斤的李子树,在我的折腾下,去年只有220斤的产量,我真的很茫然。”承认自己技术不好,却铆足了劲想要养活家庭的雪梅,重新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她花钱学习加工技术,制作出冻粑、魔芋、豆腐干,通过微店销售,把产品卖到了全国。
四川威远返乡青年“柠檬君”张杨开车前往云南元江,夫人刘莹相伴。此时,他的青柠檬园已进入收获季。张杨曾是一名央企员工,2013年返乡务农,目前在家乡威远和云南元江种植生态柠檬
成都双流煎茶镇悠汁果园,农场主廖钧在采摘果冻橙。曾经的证券操盘手,现在的有机农场主,廖钧用15年的时间证明,真正的有机农业,是建立一个体系。在这里, 动物、植物、土地、空气和水自成体系,又互动无间
成都方所书店,买菜的女孩。把菜市摆进书店,是“成都生活市集”的尝试,希望更多城市消费者能了解生态农业,认识生态乡村的价值。其实,买本书,买把菜,都是生活需要,是一码事
四川达州市管村镇,返乡青年李行(右一)和父母一起选米。2014年李行种了7种稻米,全部采用自留老品种

  70后廖钧曾经是上交所、深交所的双证经纪人,有一年到西藏发行股票,在大昭寺旁住了半年,有所感悟,觉得人生应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回到成都后租下100亩地,开始学做农业,如今拥有一个真正的有机农场。“所有的经验,都是用学费换来的,”廖钧笑言,自己是最有钻研精神的农场主,从种植养殖,到修拖拉机、给猪接生打疫苗,他样样精通。廖钧用15年的时间证明,真正的有机农业,是建立一个体系。在他的农场,动物、植物、土地、空气和水自成体系,互动无间。
  返乡务农,看起来门槛低,实际对农人整体要求非常高。“柠檬君”张杨的返乡路,就走得不那么舒坦。2013年,张杨在家乡四川威远承包近70亩地,采用生态方式种植柠檬。农场管理经验不足,柠檬产量低,又遭遇当地页岩气开发,影响了柠檬园的环境。2014年,他又远赴云南承包一个青柠檬园。一个品种是一个专业,也意味着一套管理方法、一种生产方式。除了种植技术需要提高,还有产品销售的压力,对返乡3年的张杨来说,2016年至关重要。
  达州青年李行也曾经历一条艰苦的返乡路。李行19岁到广东打工,2012年厌倦干了9年的流水线工作,返乡务农,一度被家人视为“精神有问题”。在李行的书柜里,陈列着不少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的书。在和家人漫长的沟通和解过程中,这些书给予他很多慰藉和力量。他说,顺其自然规律生长的农产品,才是最美好的,希望用实践实现自己的返乡梦。
  生命是一条回家的路。不论是返故乡,还是返他乡,这些青年都在探索一个可行的方法,以吃的方式,尊重自然,学会生活。
其他文献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的出现,迅速掀起一股“全民微博”的浪潮,这种炙手可热的文化现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思考。本文以微博的资本运作和社会功能为研究对象,借助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把微博视为场域,对场域中各资本的运作进行分析,以求完整地表现微博的分化和整合功能。  [关键词]微博;资本运作;功能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
2008年2月8日,风光旖旎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市林波波河畔,来自美国波士顿的路易斯带着妻儿正在这里度假。然而,谁也没想到美景中却暗藏杀机。在一处偏僻的丛林里,一群毒性极强的“杀人蜂”围攻了路易斯,他很快毒性发作,脸部肿胀,咽喉堵塞,呼吸几乎停止……眼看着丈夫即将命丧“杀人蜂”,他的妻子情急之下,用水果   刀切开了丈夫的喉咙……      遭遇毒蜂      2008年1月底,路易斯和妻子
摘 要:《德伯家的苔丝》场景描写中绘画艺术的运用对气氛的烘托、主题的阐发、读者的心理接受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为作品增辉不少。其场景描写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绘画术语的运用和对画家的引用、色彩描写以及光的描写。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绘画艺术 绘画术语 色彩 光    《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重要长篇小说之一。该作不仅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构思方面,而且在叙事、写景等
[摘 要]基于七家美国主要媒体网站,以Henan(河南)为检索词,对涉及到河南的报道进行梳理。检索结果表明,美国主要媒体对河南的报道很有限;2012年以来,对河南报道呈现出增多趋势;报道内容主要涉及社会生活方面的新闻,对河南文化的报道依然是以少林寺和功夫为主,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几乎没有提到;除了对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有较多报道外,其它报道都缺乏延续性;对河南的报道基本是以引用中国国内媒体的相关报道
虚与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概念,在中国传统艺术批评中有广泛的运用。尽管今天的艺术批评家已经不太使用这对概念,但我想不出有比它们更好的术语来概括王兴刚雕塑的审美特征。当然,中国古代的批评家们不仅用到虚与实的字面意思,而且通过阴与阳、显与隐、情与景、意与象、有与无等等的关联,形成丰富的隐喻意义。我用虚与实这对概念来讨论王兴刚的《处方》,也不仅用它们的字面意思,而且会用到它们的隐喻意义。  王兴刚的《处
内容摘要:本文归纳了浮雕艺术以“形与体”综合造型的规律,从以形塑体的二维造型艺术、以体显形的三维造型艺术、“形与体”并存的造型法则和浮雕形体塑造的特殊表现手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介于二维与三维之间的浮雕艺术——特殊的矛盾关系、依存关系和造型规律,揭示了其中蕴含着的诸多视觉审美原理。在回到内在表达层面语言的同时,强调了学院造型艺术的建设性与经典性。  关键词:形与体;以形塑体;以体显形  Abstra
2020年5月,张卫荣在去往阳澄湖蟹田的船上.肯尼亚基苏木,凌晨5点,湖滩的风向转变,在水葫芦中吹出了一条通道,渔民趁机将渔船驶离岸边,外出捕鱼。据肯尼亚基苏木海洋和渔业研究所副所长克里斯托弗·乌拉博士介绍,在2018年1月,约10360公顷的湖泊被水葫芦覆盖,而一年后竟达到了1.7万公顷乌干达恩德培,每逢周日,来自坎帕拉的各家各户都会来湖畔游泳。但这里的湖水容易使人感染血吸虫病,每年约有数万人因
内容摘要:城市雕塑作为-个三维的审美对象,离不开环境要素的影响。对城市雕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只要处理好与上述环境的关系,才能成为一件好的作品,本文重点介绍了城市雕塑如何处理好与社会、历史人文、自然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雕塑 社会环境 历史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    环境是一切物体和行为存在的相对空间,离开了环境,一切物体和行为就变得
中国道教雕塑的遗存相对集中于三个主要区域:早期(北朝)主要在陕西关中一带,中期(隋、唐、宋)主要在四川(及重庆),晚期(元、明、清)多在山西。前面的遗存主要是石刻,后面则多为彩塑。虽然四川是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然而道教艺术似乎并未同步出现。据现有资料,四川和重庆的道教造像可能始于南北朝后期。它的产生有两个相关因素:一是佛教艺术的激励和影响,这个地区是佛教艺术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东汉后期的一些
南昌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