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高级”与“支教”挂钩不妥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xue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地职称评审条件不断加码的环境下,“参评高级教师职称必须有全职农村支教经历”,又将职称评审这一敏感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我看来,这样的规定虽然出自良好的主观愿望,但似乎没有经过深层次的分析论证,没有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没有考虑到政策的“双刃剑”特点,未免有脱离生活实际的嫌疑,在大面积推广时会遭遇很强的抵抗力。
  
  规定的导向是正确的,但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我国乡村教育资源普遍不如城市优越,越是偏远的乡镇,越不容易吸引优良的师资队伍,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而这种不合理的教育资源格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容易得到根本的改善。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孩子都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客观需求,这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了改变城里教师不愿意到乡村任教的现状,促进教育资源合理流动,让乡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制定出“参评高级职称必须有全职农村支教经历”的政策,舆论的导向无可厚非,主观上是期望利用这一限制条件,引导优秀教师积极投身到农村教育事业中去,优化和丰富农村的教育资源,实现城市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反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但实际情况可能远不如人们想像得那么简单。因为这个规定本身就有急功近利的价值倾向,在如此背景下,教师到农村去支教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并非出自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初衷,他们更加重视的是“支教”的形式,在具体的支教过程中,能否把学校当作自己事业的大舞台,能否把学生当作自己信赖的好朋友,能否蹲下身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所有这些问题,都很值得让人怀疑。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去支教,属于临时性质的工作变动,考评管理难度很大,如果管理不到位,支教过程很可能成为一种“走过场”的作秀或者是装腔作势的表演,实质性的作用并不大,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不会因此得到明显的提升。
  
  规定的愿望是良好的,但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对广大教师来说,晋升职称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谁也不会等闲视之,尤其是在公共资源不足的情形下,竞争在所难免,并且会愈演愈烈。在“参评高级职称必须有全职农村支教经历”政策的压力下,那些需要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去填补“支教”的空白,才能获得一张“通行证”,有关人员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很有可能引起教师队伍的无序流动,甚至引起恶性竞争,让人们的内心变得更加不平静。对城市学校来说,必然会因此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严重时可能殃及学校的正常秩序,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种政策的感召下,流动到农村去支教的教师,永远都是那些需要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目的达成之后如释重负,支教就不再成为他们愿意提及的话题。结果,支教仅仅成为一种形式,成为一个门槛,愿意到农村去扎根的教师依然寥寥无几,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仍然无法得到本质性的改善。频繁的人员流动,可能给乡村学校带来一些生气,带来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但也很容易搅乱平静的乡村校园,在支教教师追逐名利心态的影响下,原本一片静谧的乡村校园,可能因此而变得浮躁不安,行政规定的良好愿望,最终被事与愿违的结果所取代。
  
  支教的正确引导,靠压力不如靠激励
  
  无须讳言,在很多学校,评聘职称的竞争非常激烈,教师因此怀揣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如果再在评审条件上层层加码,只能让那些在高级职称门外徘徊的教师群体承受更大的压力,这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显然有不利的影响。诚然,对教育系统而言,优质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是促使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过程,但人才流动不能在行政压力下强制推行,那样的流动看似表面活跃,实质在底下有强大的阻力;人才的合理流动应该在激励政策的引导下自然完成,那样的流动来自参与人员内心的真诚渴求和美好的事业追求,上下贯通,一气呵成,携带着勃勃的生机和强劲的感染力。
  将“聘高级”与“支教”紧密挂钩,不如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和支持政策,如必要的物质奖励,及时的精神鼓励,切实解决生活困难等等,让教师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与支教过程,快快乐乐地到偏远地区扶贫支教,而不是带着晋升职称、获取利益的功利之心被动无奈地去支教。只有确立真正触动教师心灵的刺激机制,才能让教师认同支教,支持支教,乐意支教,不光是需要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即使是那些已经晋升了高级职称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尤其是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都能把适时到农村去支教当作自己教育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以来,城乡学校的联系将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就不再只是一个空想,乡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优质提升也能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山东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近5年国内护理研究热点,以期对我国护理研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方法选取中国知网收录的国内影响因子排名前7(综合影响因子>0.5)的综合性护理期刊,通过
笔者历年来一直担任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委和高级职称评委。提及职称评审,笔者和广大教师一样,真是年年感慨,年年叹息。施行教师职务制度,是我国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明确规定的,是为了鼓励教师刻苦钻研,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为了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爱岗奉献,是国家重视教师职业的重大举措。可是,就这样一件对广大教师来说的大好事,竟发展演变成了一件
调查的缘起与内容    为了准确洞察和把握目前学校领导的各项行为在教师眼中的真实形象,我们设计了题为“教师眼中的学校领导行为”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角度为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待学校领导行为。内容主要涉及领导风格、人品作风、管理水平、信息沟通、激励成长、工作负荷、关心生活、才能发挥、公正公平等方面的问题。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看,处于不同时期的教师对于学校教育及管理活动的理解和感受有相当大的差异,
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核磁共振试验,分析水泥固化煤化工废渣盐污染土在不同污染物含量、养护龄期、冻融循环及干湿循环作用下强度及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固化土无侧限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所有工作的管理者、引领者和践行者。校长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师和学生的成功,还要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这些愿景的达成都离不开校长的“信”。    信念    一所学校要办得好,办学必须目标明确,教育信念统一。一个好的校长必须要有明确而坚定的办学信念,要充分体现“学生能成才,教师有成就,学校才算成功”的办学思想,以此来凝聚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的人心。校长要通过信念的传达把全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1例(77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
作为藏族四大格言诗之一,米庞嘉措的《国王修身论》论述了国王提高修养和治理国家之道,具有重要的文学、历史和社会价值。美国学者劳兰·露丝·哈特利英译的《国王修
我国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区间隧道等施工过程中事故频频发生,培养一批在地铁施工领域从事安全技术和管理的专业型人才势在必行,在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中开设《
中学名校长的社会影响力大,更应该安安静静地办学,不对社会世俗观念盲从。——近日,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第二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会议上对目前中学校长一些浮躁风气提出批评。
目的 干扰素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ALT、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