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的“信”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stro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所有工作的管理者、引领者和践行者。校长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师和学生的成功,还要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这些愿景的达成都离不开校长的“信”。
  
  信念
  
  一所学校要办得好,办学必须目标明确,教育信念统一。一个好的校长必须要有明确而坚定的办学信念,要充分体现“学生能成才,教师有成就,学校才算成功”的办学思想,以此来凝聚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的人心。校长要通过信念的传达把全体教师结合成一股统一的教育力量,汇聚成强大的合力,从而形成团结务实、严谨求实的工作氛围。如果贪恋个人私利或者没有牺牲精神,肯定是做不好校长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矛盾、阻力。校长都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要顾全大局,带领学校教职员工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信念。
  
  威信
  
  一个有威信的校长能够得到师生的尊重、信赖和拥护。有威信的校长会处理好繁杂的校内人际关系,反之单纯靠权力来管理学校,即使正确的决定也有可能遭到怀疑和抵制。
  校长威信的建立要靠自己在工作中做出成绩,要靠个人的品德修养、能力水平和人格特点的修炼。校长要对教师的内心施加一种无形的影响,通过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取得教师的认同和信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创设健康向上的工作、生活氛围与环境,实现有效管理。在工作中待人处事要做到公道正派、是非分明、作风民主、多谋善断、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坚持真理、勇于纠正错误、主动承担责任。
  一位校长要搞好工作,除了正确运用自己的职权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文化业务素质,言传身教,身先士卒,做到实事求是,威而有信。
  
  信任
  
  校长只有信任教师,让教师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教师才能相信学生,才能推进学校的跨越发展。
  一个优秀的校长只有把教师当伙伴、当朋友,和教师建立一种真诚信任、互相理解的平等民主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管理。在做有关于学校大事小情的决策时,校长要多和教师商量,多听取教师的建议。校长善于和老师沟通,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并及时修正错误,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种被信任的尊严感,那么教师也会对校长充满信任和理解。如果一个学校形成了这样的风气,即使有个别不合群的教师,也不会影响团队的工作能力。这样,校长快乐,教师工作环境温馨,学校必然和谐而充满生机。校长不信任教师,即使校长真心为教师好为学校好,教师也不轻易相信,总怀疑校长有什么“猫腻”,甚至“有罪推定”地揣摩校长“肯定又得了什么好处”。所以校长必须随时了解和把握领导、下属、群众对自己的信任度。当出现某种不信任的现象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产生不信任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消除不信任,重新取信于人。
  
  信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世纪,信息技术使学校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也使学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全新的变革。目前,国内外不少学校正在开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发布信息,开发网络课程等,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益和管理效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对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校长要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不能固步自封,凭自己的老一套,要强化自己信息管理的意识。在今天的经济信息时代,校长必须善于捕捉新的信息、知识、观念,主要包括外面先进的管理教学经验,师生及家长对教学管理方面的建议,以提升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校长也要利用好信息,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实践形式,带领教师更新教学思路,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言而有信
  
  每个校长都有自己的领导风格,不可强求一致,但有一点是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也就是言必行,行必果。校长不要信口开河,一旦表态,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去实现自己的诺言,而且要去追求最好的效果。具体地讲,校长在会议中要言而有信。讲话要有准备,言简意赅,内容要有针对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许空愿;在工作中也切忌信口开河,要注意场合,不能没有原则地说些不成熟的个人感想;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也不要说大话、空话、假话,对广大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不能“束之高阁”“退避三舍”,而要及时予以答疑解难,能解决实际问题。
其他文献
深基坑施工会引起沉降,对高度非线性的沉降数据进行研究可预先判断发展趋势,是保障基坑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传统灰色预测模型(GM)得到α、b的初始值及搜索域,基于MATLAB
为了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城市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反哺,一些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职称评审要和农村工作经历挂钩”的规定。这种规定的初衷是好的,能够有效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是,这种硬性规定也有不尽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农村支教经历≠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称代表了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有农村支教经历的教师,不一定是教学水平高、教学
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只要校本培训抓得好,措施得力,方法恰当,切实有效,青年教师必能迅速成长。    以人为本,激发潜能    1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我校目前各方面条件是较差,但发展前景不错。规模逐渐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在增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要有勇于创业的信心,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争当教学排头兵。  2 要有奋斗目标。不想当名师的青年当然也难成为一名好教师。好学校、
曾经看过两种管理模式,一种理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管理下属时采取严厉的姿态,必要时甚至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能见到成效;另一种理论则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都要求上进,要求完美,所以管理时以激励为主,尊重个性,这样就能引领下属于好本职工作。显然,作为一名教师,理所当然喜欢第二种模式。那么什么样的管理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问题,老师们经过多次交流,他们认为心目中理想的学校大致呈以下面
笔者历年来一直担任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委和高级职称评委。提及职称评审,笔者和广大教师一样,真是年年感慨,年年叹息。施行教师职务制度,是我国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明确规定的,是为了鼓励教师刻苦钻研,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为了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爱岗奉献,是国家重视教师职业的重大举措。可是,就这样一件对广大教师来说的大好事,竟发展演变成了一件
调查的缘起与内容    为了准确洞察和把握目前学校领导的各项行为在教师眼中的真实形象,我们设计了题为“教师眼中的学校领导行为”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设计角度为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待学校领导行为。内容主要涉及领导风格、人品作风、管理水平、信息沟通、激励成长、工作负荷、关心生活、才能发挥、公正公平等方面的问题。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看,处于不同时期的教师对于学校教育及管理活动的理解和感受有相当大的差异,
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核磁共振试验,分析水泥固化煤化工废渣盐污染土在不同污染物含量、养护龄期、冻融循环及干湿循环作用下强度及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固化土无侧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