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音乐基础课,它主要是通过视唱和听音来训练学生的听觉,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音乐感受力,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视唱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以下是笔者的实践总结。
一、识谱能力的练习
这里主要讲五线谱识谱练习。
五线谱的识谱训练主要是通过练习掌握音符音高位置的变化。音高位置的变化是采用音符在线间位置的变化与高低的变化来显示音高的。所以,训练的重点应放在熟悉五线谱的线间关系和高低变化上。首先弄清楚五线谱中线与线、间与间之间的音程关系。如:“相邻的线与线、间与间之间的音程关系是三度音程关系,相隔一条线的线与线或相隔一条间的间与间之间是五度音程关系”等。这些关系弄清楚以后就可以进行以下练习。
(一)线谱音符位置的练习
可以组织几组或更多的五线谱表,重复练习,练习时读出或唱出其唱名。对固定调可制作c大调高、低、中音谱表;而对首调则可制作无谱号的五线谱表,练习时可指定线谱中的任何位置为“Do”进行反复练习。我们还可以将下方第一线或第一间上的音符任意指定为Do、Re、Mi、Fa、Sol、la、si中的任何一个音来练习。要注意应该在一个调练好后,再改换为另一个调的唱名位置练习,千万不要同时练习几个调的唱名。
(二)线谱音符时值的练习
首先,应熟悉音符时值的比例关系,即2;1的比例关系,如:“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等于两个四分音符”等。在开始练习时,可先提问相邻的两种音符时值对比,如:“一个二分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等。然后再提问相隔一级的两种音符的时值对比,如:“一个二分音符等于几个八分音符?”等。在学生熟悉了单纯音符后,再进行附点音符时值的练习,方法基本相同。还可以通过书写、朗读或抄谱的方法来进行对比,使学生尽量多接触五线谱。
二、视唱基本练习
视唱基本练习主要包括音阶练习、音程练习、节奏练习、音调形态练习(如上行、下行、平行、波浪等形态)。
(一)音阶练习
音阶是视唱的基础练习,开始时必须学会唱所有大小调音阶和民族调式音阶,练习要循序渐进。首调唱法要掌握自然大、小调,和声、旋律小调及五声调式音阶。固定调要掌握两个升降号以内的前面几种调式。唱音阶时要注意:击拍唱音阶,速度由慢开始,音高保持准确平衡,音级的调式倾向性等方面。最后还要注意呼吸唤气位置的设计,应保证气息充分、乐句感清楚。
(二)音程练习
音程进行是乐曲旋律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音程之间的不断相连进行才能成为乐曲旋律。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种度数和形态的音程构唱,才能在视唱旋律时驾轻就熟。练习时,先练好二度音程,可以同度与二度交替练习,这是锻炼听觉的好方法。三度音程在旋律中是经常运用的,并且是和弦构成的基本音程,练习时可在三度音程之间插入一个二度音级,这称为“搭桥”练习。熟练掌握后可将“桥”撤掉,直接进行三度音程小跳练习。运用“搭桥”的方法,依此类推,可以进行四度、五度、六度、七度等音程练习。先进行大调音程练习,再进行小调音程练习,练习时还要注意和声大小调的特性音程练习,如增二、减七、增四、减五度音程练习。
(三)节奏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所以节奏练习在视唱里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认识单个节奏型,如:××称为]k,×××称为大切分,大切分是由两个二八节奏型加上连线后转化而来的,这样练习时时值就清楚了。然后再按照这些节奏的强弱特点进行练习,直到一听到这种节奏就有这种节奏型的反应为止。
单种节奏型熟练后,就可以将这些节奏型进行混合训练,可以先将两种节奏型相结合,然后再将三种、四种节奏型相结合,先不要小节。另外,读、写节奏时一定要强调击拍。节奏型结合熟练后,就可以结合一些常用节拍编写一些节奏乐句进行练习,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先从一、二个小节再到三、四、五、六小节,先从单拍子再到复拍子等。编写节奏乐句时,节奏型结合要自然,读起来顺畅;要有乐句感;每条练习要有重点节奏型的循环出现,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节奏型训练是一项极富音乐性的训练,每种节奏型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在训练时应让学生尽量体会其特点,如:四个十六节奏型有急促感和均分感,小切分有舞蹈感和跳跃感,两个二分有稳定感和结束感等。
(四)音调形态的练习
所谓音调形态,主要是指进行的方向形态,包括平行、上行、下行、波浪型进行等。在认识这些音调形态的同时,还应注意这些音调形态与音程形态的关系,如:连续级进上行与连续跳进上行的区别,级进波浪式进行与跳进波浪式进行的区别等。
三、视唱难点练习
视唱中的难点一般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音程的大跳和不协和音程的进行;二是较复杂的节奏连接;三是唱准变化音。解决音程跳进难度的方法一般有:前面讲的搭桥法,在难度音程的两个音之间填进一个较易唱的音程音,制造一个易唱的音程连接。还有反向级进八度先现法,就是唱七度音程大跳时,可以先唱出其反向的二度级进音,再运用八度音高的方法唱出该音。在复杂的节奏练习时,可以先将其分解成较简单的节奏,熟练后再连接起来,先慢后快。变化音练习可以根据上面音程来练习,如:“6#4”可以唱成“i-6”的感觉。解决了以上难点,视唱就比较容易了。
四、视唱的表现能力
在熟练了以上练习后,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以最好的状态去表现,做到能自如顺畅地运用自己的声音,养成一气呵成的视唱习惯,使学生利用内心的听觉能力,对乐曲的音感、节奏感、速度、调式感、音乐语汇感及音乐风格,进行内在的把握,从而能够富有表情地、流畅纯正地表达出来。
(责编 王学军)
一、识谱能力的练习
这里主要讲五线谱识谱练习。
五线谱的识谱训练主要是通过练习掌握音符音高位置的变化。音高位置的变化是采用音符在线间位置的变化与高低的变化来显示音高的。所以,训练的重点应放在熟悉五线谱的线间关系和高低变化上。首先弄清楚五线谱中线与线、间与间之间的音程关系。如:“相邻的线与线、间与间之间的音程关系是三度音程关系,相隔一条线的线与线或相隔一条间的间与间之间是五度音程关系”等。这些关系弄清楚以后就可以进行以下练习。
(一)线谱音符位置的练习
可以组织几组或更多的五线谱表,重复练习,练习时读出或唱出其唱名。对固定调可制作c大调高、低、中音谱表;而对首调则可制作无谱号的五线谱表,练习时可指定线谱中的任何位置为“Do”进行反复练习。我们还可以将下方第一线或第一间上的音符任意指定为Do、Re、Mi、Fa、Sol、la、si中的任何一个音来练习。要注意应该在一个调练好后,再改换为另一个调的唱名位置练习,千万不要同时练习几个调的唱名。
(二)线谱音符时值的练习
首先,应熟悉音符时值的比例关系,即2;1的比例关系,如:“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等于两个四分音符”等。在开始练习时,可先提问相邻的两种音符时值对比,如:“一个二分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等。然后再提问相隔一级的两种音符的时值对比,如:“一个二分音符等于几个八分音符?”等。在学生熟悉了单纯音符后,再进行附点音符时值的练习,方法基本相同。还可以通过书写、朗读或抄谱的方法来进行对比,使学生尽量多接触五线谱。
二、视唱基本练习
视唱基本练习主要包括音阶练习、音程练习、节奏练习、音调形态练习(如上行、下行、平行、波浪等形态)。
(一)音阶练习
音阶是视唱的基础练习,开始时必须学会唱所有大小调音阶和民族调式音阶,练习要循序渐进。首调唱法要掌握自然大、小调,和声、旋律小调及五声调式音阶。固定调要掌握两个升降号以内的前面几种调式。唱音阶时要注意:击拍唱音阶,速度由慢开始,音高保持准确平衡,音级的调式倾向性等方面。最后还要注意呼吸唤气位置的设计,应保证气息充分、乐句感清楚。
(二)音程练习
音程进行是乐曲旋律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音程之间的不断相连进行才能成为乐曲旋律。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种度数和形态的音程构唱,才能在视唱旋律时驾轻就熟。练习时,先练好二度音程,可以同度与二度交替练习,这是锻炼听觉的好方法。三度音程在旋律中是经常运用的,并且是和弦构成的基本音程,练习时可在三度音程之间插入一个二度音级,这称为“搭桥”练习。熟练掌握后可将“桥”撤掉,直接进行三度音程小跳练习。运用“搭桥”的方法,依此类推,可以进行四度、五度、六度、七度等音程练习。先进行大调音程练习,再进行小调音程练习,练习时还要注意和声大小调的特性音程练习,如增二、减七、增四、减五度音程练习。
(三)节奏练习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所以节奏练习在视唱里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认识单个节奏型,如:××称为]k,×××称为大切分,大切分是由两个二八节奏型加上连线后转化而来的,这样练习时时值就清楚了。然后再按照这些节奏的强弱特点进行练习,直到一听到这种节奏就有这种节奏型的反应为止。
单种节奏型熟练后,就可以将这些节奏型进行混合训练,可以先将两种节奏型相结合,然后再将三种、四种节奏型相结合,先不要小节。另外,读、写节奏时一定要强调击拍。节奏型结合熟练后,就可以结合一些常用节拍编写一些节奏乐句进行练习,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先从一、二个小节再到三、四、五、六小节,先从单拍子再到复拍子等。编写节奏乐句时,节奏型结合要自然,读起来顺畅;要有乐句感;每条练习要有重点节奏型的循环出现,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节奏型训练是一项极富音乐性的训练,每种节奏型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在训练时应让学生尽量体会其特点,如:四个十六节奏型有急促感和均分感,小切分有舞蹈感和跳跃感,两个二分有稳定感和结束感等。
(四)音调形态的练习
所谓音调形态,主要是指进行的方向形态,包括平行、上行、下行、波浪型进行等。在认识这些音调形态的同时,还应注意这些音调形态与音程形态的关系,如:连续级进上行与连续跳进上行的区别,级进波浪式进行与跳进波浪式进行的区别等。
三、视唱难点练习
视唱中的难点一般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音程的大跳和不协和音程的进行;二是较复杂的节奏连接;三是唱准变化音。解决音程跳进难度的方法一般有:前面讲的搭桥法,在难度音程的两个音之间填进一个较易唱的音程音,制造一个易唱的音程连接。还有反向级进八度先现法,就是唱七度音程大跳时,可以先唱出其反向的二度级进音,再运用八度音高的方法唱出该音。在复杂的节奏练习时,可以先将其分解成较简单的节奏,熟练后再连接起来,先慢后快。变化音练习可以根据上面音程来练习,如:“6#4”可以唱成“i-6”的感觉。解决了以上难点,视唱就比较容易了。
四、视唱的表现能力
在熟练了以上练习后,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以最好的状态去表现,做到能自如顺畅地运用自己的声音,养成一气呵成的视唱习惯,使学生利用内心的听觉能力,对乐曲的音感、节奏感、速度、调式感、音乐语汇感及音乐风格,进行内在的把握,从而能够富有表情地、流畅纯正地表达出来。
(责编 王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