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学的忧乐情怀与宋儒的内圣之道

来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bo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文关怀、人生意义为出发点的中国哲学,既呈现出忧患意识,又包含有乐感精神,其实应该用"忧乐圆融"来概括.宋代士大夫在推动儒家哲学化的内圣外王之道建构过程中,其出发点就是一种兼容忧乐的情怀.宋代士大夫既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同时又追求"孔颜乐处"的超然境界.宋儒通过挖掘《四书》中的忧乐情怀,找到了儒学及中国哲学的深层精神.他们还进一步对《四书》作出创造性的诠释,将《周易》的宇宙哲学与《四书》人格哲学结合起来,建构出一种超越精神的内圣之道和天人一体的性理之学.
其他文献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涉及面最广、带动人口最多,为赢得脱贫攻坚贡献了重要力量.在尊重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政府对贫困户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人力资本提升、技术体系支撑、就业创业创造、基础设施完善等提供适度支持,并通过构建市场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来达到预期减贫目标,是产业扶贫的减贫逻辑.实践中,不断强化规划、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基于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帮扶,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盘活资源要素并让贫困人口分享资产收益,是减贫的具体路径.精
有关中国早期东方学学术史的叙事中,常出现一些由传闻或不确切的回忆所建构而成的佚闻,这些佚闻固然可以建构出学人的高大上的形象,但与史实可能相去甚远.本文以陈寅恪"卖书买煤"一事为例,梳理各种不同身份者(弟子、家人、新闻人、传记撰写者、"追星族"等)对此事不断建构的主要过程,并利用季羡林回国日记、书信、新闻报导等相关的第一手史料,追溯并还原该事情的本来面相,从而揭示陈寅恪卖书北大的真实意涵及其与支持北大东方学新学科的图书资料建设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在从事中国东方学学术史研究时,应该要避免有意拔高或贬低学界前
当代中国的精准扶贫成就令世界瞩目,是值得深入总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实践.本文基于精准扶贫政策文本提炼了35项政策工具,全景呈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政策实践做法.中国精准扶贫成就的取得建立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上,这一体制以先进理念指引精准扶贫道路,以科学方法推进精准扶贫施策,以多种工具提升精准扶贫成效,通过理念指引、方法施策、工具推进"三位一体"共同创造了脱贫攻坚的卓越成效.精准扶贫实践探索出来的减贫道路,为中国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