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格调新典范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ls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力与操控
  
  2010款新胜达彩了全新的2.4升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128KW/6000rpm最大扭矩222N.m/3750rpm,动力水平足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使用,而且在当今能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这款新发动要兼顾了更经济的油耗,保养费用也更低。新胜达,全新的六’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无疑是这款车的精髓之一,不仅全面超越老款的四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在同级对手中也无出其右,我们的试驾场地是山东莱芜的雪野水库,这里宽阔的飞机跑道和高等级环湖山区公路为试驾新胜达提供7绝佳的条件。新的变速箱与发动机匹配出色 加油动作顺畅轻快六速变速箱提供了高水准的换挡表现平顺性非常优异。高转速下发动机的噪音控制令人满意硬朗的悬挂调校在山路攻弯时提供了良好的侧向支撑,配合精确的操控让人很有信心。在水库大坝有了瞬间提速超车的机会 我把挡位迅速切人手动变速模式2挡拉高转速超越前方车辆,虽然体会不到宝马x5那种澈情澎湃,但新胜达依然有追风战士的风范超车动作完成得也是干净利落,2.4升的四缸发动机做到这个水平已经令人满意了。作为一款偏重公路行驶的SUV新胜达采用智能四驱系统 在良好路况下,系统会将大部分动力输出至前轮 遇到恶劣路况 系统自动将中央差速器锁止转变为四轮驱动。驾驶者也可以手动控制中差锁使车辆状态成为实时四驱。在水库大坝有了瞬间提速超车的机会,我把挡位迅速切人手动变速模式,2挡拉高转速超越前方车辆,虽然体会不到宝马X5那种激情澎湃,但新胜达依然有追风战士的风范超车动作完成得也是干净利落,2.4升的四缸发动机做到这个水平已经令人满意了。作为一款偏重公路行驶的SUV,新胜达采用智能四驱系统在良好路况下,系统会将大部分动力输出至前轮,遇到恶劣路况,系统自动将中央差速器锁止,转变为凹轮驱动。驾驶者也可以手动控制中差锁,使车辆状态成为实时四驱。
  在水库岸边我们选取了比较典型的沙石弯道结合土坡,测试了新胜达的四驱能力。实际测试中,感觉车辆的四驱系统还是发挥了作用智能控制也有介入。但原配的公路轮胎在附着力很差的坡道上限制了四驱系统的发挥尤其是静止坡起的时候用轮胎的表现实在无能为力,不过在驾驶者的越野技巧介入的时候,新胜达还是最终战胜了那个糟糕的坡道。由此看对于长途旅行自驾者而言,给新胜达换上一套全地形AT轮胎,再结合一定的驾驶经验,行游全国是可以实现的梦想,当然,路况标准为铺装路面沙石路一般草原土路、适度的冰雪与泥湿路面。
  
  外观与内饰
  其实,上一代的新胜达在外形上就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开始向欧美风范的国际潮流靠拢,2010款新胜达精益求精,整体造型变化不大,但在局部细节上别具匠心,新的设计让整车气质更显时尚、大气。车头部分,新设计的进气格栅更加简约,气势更显凌厉,自动大灯系统和雾灯作为标准配置。车尾部分,尾灯由红色整体设计改为红白相间,晶莹剔透,视觉效果出色。而排气孔的改变也很成功,老款2.7升车型的圆形排气管改为扁梯形双排气口,使整车后部更显扎实,档次提升明显。作为一款SUV车型,轮胎与轮毂始终是设计重点。2010款新胜达采用视觉效果很炫的五辐中央镂空轮毂,运动感强烈,轮胎型号为1235/60R18,配置不俗。新胜达至尊版配备了倒车影像,其他两款配备倒车雷达,倒车影像将实时监控车辆后方路况,并将图像显示在内后视镜上,使倒车更加安全便捷。SUV的卖点不仅仅是全路况通过能力,高大充裕的使用空间也是其傲视普通轿车的资本。新胜达车身长达4660毫米,宽1890毫米,高1760毫米,是一款标准的中级SUV,其所营造的宽敞车内空间达到了同级车的最高水平,从济南出发去芜湖途中,我们车坐了五个壮汉,身高跨度117米至1.86米,其中三位身高超过1.8米,这种满负荷的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旅行出游而言,即使四个大人加一个孩子,新胜达仍然可以提供比较舒适的乘坐环境。2010款新胜达驾驶舱内部风格沉稳大气,木纹的色调 用料及做工更加考究精细,配以深灰和米色的整体搭配,低调中弥散出高贵气息。
  
  中央液晶显示
  屏与方向盘是与老款新胜达的最大区别。中央液晶显示屏集合了卫星导航系统,DVD影音,收音机、视频等多项功能,显示信息清晰丰富,触摸式调节非常方便。豪华版与尊贵版都配备了一键启动按钮,镀铬装饰很显档次。四辐方向盘采用抛光金属材质和高品质软橡胶,手感出色,功能按键的位置和触感设计也都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自发光式仪表盘是一个亮点,美观性与实用性都比老款有明显进步。韩系车一贯的细腻与人性化特点在新胜达上得到发扬,内部储物空间非常丰富,而且用料厚实精细,令人满意。双区空调充分照顾到了后排乘客,电动天窗为标准配置,第三排座椅应付短途人多的状况可以起到救急作用,而将整个后排座椅放倒则形成一个巨大的空间,对于野外露营来说,如果你嫌支帐篷过于麻烦,那这个平坦的空间铺上软垫,可以让两个成年人得到舒服的睡眠。
其他文献
尼泊尔出发前。我绝对不会想到把自己折磨得接近崩溃的,不是长距离的徒步,不是海拔的爬升,也不是零下的低温,而是比芝麻粒还小的跳蚤。我们一行四人此次徒步无一幸免,每人身上至少有近百个包。毫不夸张地说,即便现在提及“跳蚤”两个字,我都会条件反射般地觉得浑身一阵阵发痒。因此痛下决心,好好研究研究“跳蚤”这个以前从没碰到过的问题。    跳蚤的生活史    要对付跳蚤,首先要了解跳蚤的生活史,才能事半功倍。
毫无疑问。从古至今,在我们衣,食、住、行这四类伟大的需求中,“住”的概念是最具文明性的,所以说有巢氏是最文明的原始人也不为过。但可惜的是有巢氏先生并没有教我们野外露宿的房子怎么搭。背着几十斤茅草一路搭建?疯子才会办这样的事情。我们需要的是简单的“营”,而不是房子。  “营”的来源即为“露营”,毫无疑问,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出行之前选择一个合适的露营方式是十分必要的。这种露营方式除了能够帮助您躲
旅行其实就是换个地方喝酒。  有的人有时候不是为了旅行,而只为喝酒,一群会在大雨中寻找酒馆的人,从一个陌生的地方寻找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又怎能不是一种旅行呢?  来吧,喝一杯酒,交个朋友,大家都是笑傲江湖的一条虫。  再喝三杯酒,一起在路上充充那所谓的英雄,  挥挥衣袖,今夜走路一定有风!    携酒笑红尘    我喜欢酒,喜欢喝酒时那热烈的气氛,更喜欢旅途中喝酒的故事!   丽江云杉坪,阴冷的
“终于活着回来了,要好好享受一下接下来的生活了”,这是征战阿布扎比国际探险挑战赛的中国探险队队员们回来之后的感受。本刊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归国队员魏军和魏彪。    UNTDOOR:你们是如何获得此次参赛的机会的?    魏彪:阿布扎比国际探险挑战赛我们从第一年就开始关注了,该赛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最艰苦的探险赛事之一,我们一直梦想去参与其中,但每人高达2500欧元的报名费及其他高额费用让我们望而却
本奖项所指向的探险活动是以小规模人员组成和简单的装备、对未知地带和无人涉足的地区,进行有目的的考察和探索,包含一定科学成分的探险活动。    提名:无后援单车羌塘穿越    提名理由  几百年前军队不惜数月甚至数年穿越羌塘 百年前欧洲探险家不惜重资雇佣向导和牲畜耗费数月穿越羌塘,十年前欧洲探险家首次自力用近两个月穿越羌塘,六年前羌塘自力穿越进人自行车时代。2009年,丁丁和老苟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
有人说,记忆是有生命的,它不会随着过往的结束而停止,而会随着你的追忆不断地自我生长。在旅行生活的开始我投入其中并享受过程,回来之后发现自己面对的多是一些记忆的碎片。随着时间的流逝, 切都越发的模糊。可能我会在某个清晨、午后回忆起路上的一片天空,一个微笑,知道那时的自己是快乐的,满足的,却又想不起自己当时的真切的感受,自己是如何看待异乡的人,异乡的情?那许许多多的风景就只是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而没
对于生在长在北京的我来说,打小就特羡慕外地小朋友,能够享受“双语教学”,除了普通话外还能说口流利的家多话,更别说操着几种语言的欧洲小朋友了。如今,虽然国内,国外去过的地方可以掰着手指头数出来,但是我却发现自己尽管耳能听、嘴能说,可其实有时和个哑巴差不多。谁让我们中国这么大,谁让世界这么大呢?
如果在中国现代野生动物保护中挑选一个最为成功的物种,可能大部分人会选择大熊猫。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到今天野生熊猫的整体数量已近两千只,大部分有熊猫分布的地方都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当地的山水和林地都纳入到自然保护体系之中。人工养殖的熊猫数量突破了300只,并且开始了笼养熊猫野化放归的尝试……可以说,大熊猫面临的绝灭风险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熊猫成了中国自然保护的标志,它们
潜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多潜水员都会发展出自己的个人潜水喜好。有人会开始对渔猎产生兴趣。买支渔枪开始对海里或河中的生物展开追杀。你会发现这样的人一问起看到水中生物的时候有什么感想,大致回答的也不外乎:那只石斑大概有十斤,蒸起来特别好吃……另一个大体上说来跟渔猎刚好是死对头的兴趣大概就是水中摄影了,近来各大潜水组织也开始重视起这个专长的潜水项目。数字相机的崛起让在水中拍照的难度降低,确实将水中摄影的
赏花地点新疆伊犁地区    1964年,薰衣草由北京植物园从前苏联引进了苗子,在云南,新疆河南、陕西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试验性种植,实验结果是只有在北纬43度左右的新疆伊犁地区65兵团的农田中存活成功,这种对地理气候环境的严苛要求使得薰衣草这棵芳香仙子在中国究竟可以落户何处起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谁能和上。天香染就山龙裳,余芬却染水云乡“这抹天上香的韵昧了惟有薰衣草。    最佳观赏地点及时间    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