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珍贵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amis_R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个“钢七连”。笔者的老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3军,也有个闻名全军的连队,他就是全国著名战斗英雄宋双来带出来的“钢铁七连”。春节期间,笔者见到了这位已入88岁高龄的老英雄。他因胆结石诱发胰腺炎入301刚治愈出院,还显虚弱的脸庞上两眼炯炯有神,见到我们,他连忙带上助听器,双耳失聪是炮火留给他的永久印记。当笔者向他请教《士兵突击》和“钢铁七连”的来历时,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那个惨烈的故事。
  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晋察冀野战军根据当时的战场形势,决定发起“保北”战役。
  6月18日,第3纵队(63军前身)第20团接到命令:乘敌兵力空虚,对固城以北地区发起攻击,而后在西刘庄、十五汲、九汲等村庄组织防御抗击援敌,保障纵队主力全歼固城守敌。宋双来时任该团七连指导员。
  我军包围固城后,敌立即实施救援,从27日拂晓开始,敌向我军20团1营防御阵地发起猛攻。1营连续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因伤亡较大,请求上级支援。下午,宋双来(连长负伤住院)奉命带七连赶到西刘庄外,只见成群的敌人正在围攻几个大院。他立即指挥全连从西、南两个方向沿街猛攻,战士们迅速突破敌警戒阵地,一路猛打猛冲,歼敌近百。正在院落内坚持抗击的指战员,听到外面枪声大作,即组织反击。敌毫无准备,在我军内外夹击下仓皇逃窜。
  当晚,七连奉命转到十五汲村构筑工事。这时,敌第5师急于救援固城守军,以4个团的兵力从多路展开,准备发起全线攻击。
  天刚亮,营部通讯员气喘吁吁跑来报告:“九连阵地遭敌突袭,现敌人正向七连阵地猛冲过来,营长命令你们不惜一切代价坚持到下午4点。”顷刻,爆炸声震耳欲聋,阵地上弹片横飞,硝烟弥漫,数倍于我的敌人在飞机掩护下发起了冲击。七连连续打退敌5次疯狂进攻。战至11时许,表面阵地全部被炮火摧毁,七连从战斗开始时的115人锐减至34人。宋双来及时把部队编成三个班,让两个班继续坚守正面阵地,把一班掌握在手,作为预备队。
  敌人进攻又开始了,三百余发炮弹接连在已坍塌的阵地上爆炸,而后是集团冲锋,战士们依托残存工事顽强抗击。敌一度突破我阵地,宋双来带领一班适时发起了反击,战斗异常残酷。一排长拼断了刺刀,就用枪托砸,毙敌多名后倒在敌人的枪弹中。三班长接连刺死两名敌人,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一名战士被敌人压在了身下一口咬掉了敌人的耳朵……宋双来满腔怒火端着冲锋枪猛扫,压住继续涌入的敌人,在他身后的唐铁山一枪一枪将突破口内残余敌人“点名”。老英雄的嗓子哽咽了,眼里闪着泪花,感慨道:“我们的战士真英勇啊,个个都像猛虎,现在回想起来都很受教育。”
  一仗下来七连仅剩下14人,副连长韩保义和一名战士受了重伤,伤口还渗着鲜血,另有几人也受了伤。宋双来抬头看日头已经过午,即将人员收拢,刚撤到村内,发现大批敌人正从村东和村北往街里涌,妄图从侧后夹击。他当即把战士分为二个班,一班守住村北街口,自带二班守住村东街口。等敌人靠近到20米时,他大喊一声“打”,徐二牛一枪击毙敌指挥官,张广聚的机枪猛扫起来。敌人一串串倒下,污血像汇集在一起的雨水顺着小街往外流。他转身见北面的战士已与敌人拼上刺刀,立即带二班上去支援。战士们打得英勇顽强,但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形势万分危急。宋双来指挥着两个班交替掩护撤向一所农家院,可农家院大门在南,从西、北面都进不去。他急中生智,喊一声“闪开”,接过机枪两个点射,把墙打出一行松散的洞,喊声:“推”,“轰”的一声墙塌了一大块,随即命令:“占领北房”。敌人尾追到了院外,张广聚扭身对准敌人狠狠扫射,几个战士投出手榴弹将敌击退。
  一进屋大家发现许多土坯堆在北墙,赶忙七手八脚地把南北窗户都堵上,留下枪眼,并在门口垒了工事。正忙碌着,警戒的战士报告:“前面房顶上有敌人。”宋双来立即透过枪眼望去,见前方房顶上十多个敌人,正在架设重机枪。他抄起冲锋枪,对准敌人连续几个点射,敌人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连滚带爬地滚下房。
  “轰”、“轰”敌人向院内扔起了手榴弹,并对着北房猛烈射击,一时间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折腾了一阵后,敌人开始狂喊:“你们跑不了啦,赶快投降吧!”宋双来点名喊了3个战士,让每人拿两颗手榴弹,一挥手说:“跟我走”。四人跃出门,将手榴弹一齐投出,炸得敌人鬼哭狼嚎。就这样宋双来带领七连连续打退了敌人几次围攻,像钉子一样坚守在农家院。
  已是下午3点,宋双来见弹药所剩无几,对大家说:“我们与敌激战已7个小时了,拖住敌人就是胜利,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坚持到下午4点。”话音还没落,警戒的战士报告:“敌人扛着炸药箱向北墙靠近”。宋双来命令:“干掉他。”战士出枪瞄准将其击毙。这时房顶突然传来“吭、吭”的刨顶声,敌人想“开天窗”,唐铁山举起步枪朝房顶“啪、啪”开了几枪,顶上立即没了动静。关键时刻到了,宋双来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是人民战士,宁可战死,也决不当俘虏,决不投降。”他叫李永潭把炕席、棉被、木板、秸秆等能燃烧的东西收集起来堆在了一处,准备到最后时刻点着……七连指战员做好了殊死搏杀的准备。
  下午4点已过,固城之敌已被全歼,我军主力正插向十五汲。战后,晋察冀军区授予宋双来“战斗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七连荣立大功,并被授予“攻守的钢铁英雄”锦旗一面。
  1950年9月,宋双来出席了全国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1978年,他升任石家庄陆军学院政委。从此,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军校建设中,带领大家,“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努力追赶军事现代化潮头。他先后担任过三所军校的政委,至今,军队干部中,许多人的毕业证签署着他的名字。他撰写的《连队政治思想工作研究》和《政治思想工作新研究、新对策》汇集了军队政治工作许多经验,受到广泛好评。
  1992年老英雄离休后,住在北京花园路干休所,读报看书伴随着他每日生活。走进他的客厅,书架、茶几到处摆的是报纸、书刊,随手取出一本翻开,就能看到他圈点的痕迹。
  2003年,老英雄的老部队被撤销,他闻讯即赶回了老部队,看望了指战员,又看装备,问问这个,摸摸那个,眷恋之情溢于言表。之后,他来到办公楼司令部保密室。陪同的人不解地问:“老首长,想找什么?”他带着一脸的肃穆走到军旗前立正,用颤抖的手庄重地向军旗——敬礼。最后,他对陪同的同志说:“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都说过‘这是一支好部队。’彭总称‘这是一支真正的铁军。’好部队有好的作风:‘听党指挥,服从命令,一往无前,勇于牺牲。’就是这个军的军魂。”
  老英雄撰写的回忆录《我是一个兵》,详实记录着他艰难曲折,顽强奋斗的历程。正是无数老英雄这样的“普通一兵”构筑了人民军队战无不胜,国家长盛不衰的基石。
  人物小传
  宋双来,中共党员,河北省武强县人,1926年3月出生,1940年春参加八路军,因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奖。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师政委、军副政委,石家庄陆军学院政委,南京指挥学院政委等职,中将军衔。曾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其他文献
一、科隆城市档案馆坍塌事件概况  德国曾经有一座城市档案馆——科隆城市档案馆。档案馆保管着超过65000份文献,104000份地图及地形图,约50000张布告,档案架长达30公里,其中馆藏最早的档案是公元922年的。馆藏档案中还有这座城市杰出人士的818份个人档案,包括政治家、商人、诗人、思想家、音乐家等。该档案馆被认为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大的地方性档案馆。此外,1971年落成的档案馆大楼也尤其引人
每一个到香山观赏红叶的人,都应该记住香山慈幼院以及它的创办者熊希龄。“一生赤诚爱国,盼中华振兴;半世慈善办学,为民族育才。”这是在湘西凤凰古城熊希龄故居正室木门两侧的一副对联,它简要而准确地概括了熊希龄对慈善事业的钟情。熊希龄生于凤凰,人称熊凤凰;出身苗族,是民族骄子。他可谓一路春风,少年得志,才高气傲,15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35岁出洋考察,40岁出任民国首任财政部长,43岁即
在清华大学档案馆里,有一份特别的档案,那就是1948年年底清华大学解放时解放军第13兵团贴在学校门口的布告。这件经历了岁月冲刷仍完好无损的布告见证着1948年年底清华园解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清华师生和全国人民一道,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1948年4月,清华37周年校庆纪念刊社论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清华是爱国的,所以我们痛恨中国的罪人,惟其我们清华是爱民
摘要:纸质档案一旦发生病虫害,造成的损坏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要针对病虫害发生规律,做好防治,保护档案实体安全、完整。  关键词:档案库房病虫害有害微生物防治  纸质档案是传统档案库房保存的主体,在长期保存过程中,极易发生病虫害,损坏档案实体,且这种损坏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我们要研究病虫害发生规律,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一、档案库房虫害  (一)档案库房虫害种类及危害  档案库房害虫属仓储类
摘要:档案APP作为网络环境下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引起了一定的关注。文章依据“互联网 ”的特征,结合档案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对现存且正常使用的档案APP网络调研的基础上,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认为“互联网 ”环境下档案APP的发展应呈现出服务功能逐渐拓展、服务资源更加集成、提供利用人性化三大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 ”档案APP发展趋势  Abstract:As a new servi
2015年10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从“中国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这些珍贵的档案完整而真实地还原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历史,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成为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铭记的历史。  然而,日本政府和日本右翼势力非但没有正视和反省对外侵略的历史,反而公然质疑中国方面提供的这些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种无理
1959年1月8日,已是58岁的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梁思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激动地说:“我生命中的第二个青春开始了。”  梁思成,近代中国主张维新变法的著名政治思想家,国学大师,梁启超的长子,原籍广东新会县。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他的童年是与因戊戌变法失败而流亡海外的父亲一同在日本度过的。在日本期间,梁氏一家人的生活很不稳定,先后辗转于东京、横滨和神户等地,仅靠梁启超
在平谷区档案馆馆藏资料库里有一份保存完好的国务院公报——1958年第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总号:159)。虽然纸张已发黄,但字迹非常清晰,其中681页记录了1958年10月20日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1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怀柔、密云、平谷、延庆四个县划归北京市的决定。这份国务院公报是我馆为筹备展览,查找档案资料时发现的。  平谷是北京地区建置最早的区县,可谓全国最古老的县之一。汉高祖12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68周岁华诞,全国人民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在这里,让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衷心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祝福祖国的未来更加繁荣昌盛!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
四面碧水环绕,宛若水上明珠。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已成为北京最著名的国家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截至2011 年9 月底,国家大剧院策划组织商业演出2837 场;举办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和活动3950 多场,观众多达180 多万人次,年均收入3亿元,已成为世界演出版图上的一个重要圆点,堪称“艺术航母”。那么全面记录这些骄人成绩的艺术档案管理得如何呢?本刊记者带着这样一个疑问走进了这座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