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林业企业发展多种经营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仅就其中某些方面谈谈自己多年工作中对几个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林业企业发展 多种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27-01
一、关于多种经营地位问题
近年来多种经营虽然因林木资源危机和林业企业经济危困的日益加深而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但仅仅将其看做是急救的代替产业则是大错特错了。多种经营在林业企业中居重要的支柱产业地位。随着林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林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木材生产过量采伐和滥砍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林业资源日渐枯竭,从而限制了以此作为基础的木材生产和林业的正常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个人收入的提高。这客观上要林业企业必须开拓其他生存门路解决这个问题。其二,人们对林业企业生产的系统经营观念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林木资源只是森林资源中组成部分之一,要搞好林业生产经营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林区各种资源。所谓开拓新的门路就是要在非林木资源上下工夫,大力发展林业企业多种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营优势。正基于此才把多种经营提到了与传统林业生产主业的木材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林业生产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思想,所以这种认识也是符合林业发展规律的。
综上所述,多种经营在不同的条件下处于不同的地位,且随着林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由林业发展所决定的。
二、关于多种经营发展目标问题
目前林业企业多种经营的发展目标有自给率,安排就业数等,对此谈几点看法。
自给率目标的提出主要源于如下理由:多种经营作为满足林业企业职工及家属基本生活需要的手段,应将多种经营所提供的粮、肉、蛋等产品的数量占职工及家属对其总需要比重的提高作为发展多种经营的目标之一。尤其是前些年,因为林区交通不便,远离市区和城镇,当地种养业生产水平低,造成林区的粮、肉、蛋等十分紧张,当时的形势及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给率,就足以说明多种经营的巨大作用,我们认为,对多种经营的自给率应辩证地看,对于诸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由于林区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加上社会风俗,很难形成规模经济。那么把它们的发展以提高自给率作为目标发展是可行的、科学的。
对于山野果、山野菜采集加工等其他多种经营项目,则不宜制定自给率目标,而应视资源条件、加工条件和市场需要情况等因素,提出达到合理规模经济发展目标,大力提高商品的比重,真正将其作为发展振兴林业的途径之一。
就业目标的提出主要有以下理由:社会主义的企业,其生产经营不能仅考虑经济效益,同时应兼顾社会效益,把社会安定作为决策目标之一。随着林业企业人口的增加,缓解就业压力又成为林业企业的任务之一,而多种经营业的特点自然决定了应作为安排劳动力的主要部门,所以多种经营上项目时,不是把经济高低放在首位,而是把能否安排尽量多的劳动者作为项目取舍的主要依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应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将其他目标放在辅助位置上,行业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它有利于职工间相互竞争,努力工作,而行业问题的解决应由社会保障承担而不应交给林业企业承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轻装上阵,放开手脚,顺利实现自已的目标。
三、关于多种经营发展不能更多地依赖其他行业支持的问题
我们认为多种经营的发展更多地依赖其他行业,而且与此相反。因此应该把增加其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当做新型战略的指导思想,以往多种经营业的发展不仅享受了国家财政、信贷、价格等方面的优惠待遇,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廉价运用了企业原料,这些与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不适应的。因此未来的多种经营业要以提高技术占领市场,以深加工来增强自身增值能力。
四、加快发展林业企业多种经营的几点意见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广告宣传,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自己能生产的产品不一定是市场需要的产品,因此必须搞好市场调查分析,掌握市场发展变化动态。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应通过有效广告扩大产品知名度,以达到扩大销售目的,应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新产品不仅是顾客买走的,而应是自己卖出的。
我们不仅应发现市场,更应会引导市场,需要创造市场需要,应根据林区天然无污染的条件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生产附加值高、精深加工的龙头产品,以点带面,推动多种经营业乃至整个林业企业的发展
多种经营项目不必求全、求广,可集中力量生产一种或几种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既可增加企业职工的收入,多安排可用人员,又可牢牢把握市场,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多种经营是林业企业生产中既传统又新兴的一个行业,其发展涉及到多种经济社会和技术问题,所以对林业企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各种条件和可能。
[关键词]林业企业发展 多种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27-01
一、关于多种经营地位问题
近年来多种经营虽然因林木资源危机和林业企业经济危困的日益加深而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但仅仅将其看做是急救的代替产业则是大错特错了。多种经营在林业企业中居重要的支柱产业地位。随着林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林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木材生产过量采伐和滥砍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林业资源日渐枯竭,从而限制了以此作为基础的木材生产和林业的正常发展,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个人收入的提高。这客观上要林业企业必须开拓其他生存门路解决这个问题。其二,人们对林业企业生产的系统经营观念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林木资源只是森林资源中组成部分之一,要搞好林业生产经营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林区各种资源。所谓开拓新的门路就是要在非林木资源上下工夫,大力发展林业企业多种经营,变资源优势为经营优势。正基于此才把多种经营提到了与传统林业生产主业的木材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林业生产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思想,所以这种认识也是符合林业发展规律的。
综上所述,多种经营在不同的条件下处于不同的地位,且随着林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由林业发展所决定的。
二、关于多种经营发展目标问题
目前林业企业多种经营的发展目标有自给率,安排就业数等,对此谈几点看法。
自给率目标的提出主要源于如下理由:多种经营作为满足林业企业职工及家属基本生活需要的手段,应将多种经营所提供的粮、肉、蛋等产品的数量占职工及家属对其总需要比重的提高作为发展多种经营的目标之一。尤其是前些年,因为林区交通不便,远离市区和城镇,当地种养业生产水平低,造成林区的粮、肉、蛋等十分紧张,当时的形势及条件,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给率,就足以说明多种经营的巨大作用,我们认为,对多种经营的自给率应辩证地看,对于诸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由于林区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加上社会风俗,很难形成规模经济。那么把它们的发展以提高自给率作为目标发展是可行的、科学的。
对于山野果、山野菜采集加工等其他多种经营项目,则不宜制定自给率目标,而应视资源条件、加工条件和市场需要情况等因素,提出达到合理规模经济发展目标,大力提高商品的比重,真正将其作为发展振兴林业的途径之一。
就业目标的提出主要有以下理由:社会主义的企业,其生产经营不能仅考虑经济效益,同时应兼顾社会效益,把社会安定作为决策目标之一。随着林业企业人口的增加,缓解就业压力又成为林业企业的任务之一,而多种经营业的特点自然决定了应作为安排劳动力的主要部门,所以多种经营上项目时,不是把经济高低放在首位,而是把能否安排尽量多的劳动者作为项目取舍的主要依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应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将其他目标放在辅助位置上,行业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它有利于职工间相互竞争,努力工作,而行业问题的解决应由社会保障承担而不应交给林业企业承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轻装上阵,放开手脚,顺利实现自已的目标。
三、关于多种经营发展不能更多地依赖其他行业支持的问题
我们认为多种经营的发展更多地依赖其他行业,而且与此相反。因此应该把增加其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当做新型战略的指导思想,以往多种经营业的发展不仅享受了国家财政、信贷、价格等方面的优惠待遇,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廉价运用了企业原料,这些与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不适应的。因此未来的多种经营业要以提高技术占领市场,以深加工来增强自身增值能力。
四、加快发展林业企业多种经营的几点意见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广告宣传,生产适销对路产品
自己能生产的产品不一定是市场需要的产品,因此必须搞好市场调查分析,掌握市场发展变化动态。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应通过有效广告扩大产品知名度,以达到扩大销售目的,应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新产品不仅是顾客买走的,而应是自己卖出的。
我们不仅应发现市场,更应会引导市场,需要创造市场需要,应根据林区天然无污染的条件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生产附加值高、精深加工的龙头产品,以点带面,推动多种经营业乃至整个林业企业的发展
多种经营项目不必求全、求广,可集中力量生产一种或几种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既可增加企业职工的收入,多安排可用人员,又可牢牢把握市场,保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多种经营是林业企业生产中既传统又新兴的一个行业,其发展涉及到多种经济社会和技术问题,所以对林业企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应充分考虑各种条件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