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促思辨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辨清是非、去伪存真,揭示知识的本质,构建知识形成概念,更能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能力。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适时、有效,才能促进学生思辨,使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入呢?下面,笔者结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情境设问,让学生在思辨中把握本质
  三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本课中分母仍然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1也表示其中的一份,但学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有两个难点:一是学会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理解一个整体的含义;二是排除物体个数的干扰,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就是几分之一的意义。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一个环节。这种倾向性的认识往往使教师更多关注练习的量而非练习的质,更多关注结论而非学生的发展。事实上,课堂练习应该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应该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引出更多、更新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多问一问,挖掘更多内涵,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提升认识。
  教学本课时,笔者根据教材编排设计了以下5个练习:
  4.一堆小棒有12根,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和。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
  5.游戏:(1)你能拿走12颗糖的吗?(2)如果拿走剩下糖的,该拿走几颗糖?(3)如果再拿走1颗糖,这时拿走的是剩下的几分之几?再拿走1颗糖,这时拿走的又是剩下的几分之几?
  每一个练习都有相应的问题。如练习1后的:“回想一下,用分数表示时,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分母的?分子为什么都是1?这里的1一定表示一个物体吗?”练习2后的:“同样是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分数?”练习3后的:“你是怎么想的?”练习4后的:“你还能拿出12根小棒的几分之一?”这些问题不止于结论,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分母含义的同时,更教给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善于整理提炼的解题方法和解题习惯。练习5学生根据分数拿糖后的“这两个一样吗”,根据要拿糖的数量说分数后的“两个分数都不一样,为什么都拿走了1颗糖呢”,这两个问题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体现一定的思维深度,通过对“整体变化、分数不变,但得到的颗数变少”“整体变化、分数也变化,但得到的颗数不变”这两个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沟通了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恰到好处的问题是教师落实数学教学计划和进行数学课堂活动的纽带,也是向学生传递数学信息,实现主动参与、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因问题而起,良好问题情境的创设,加上巧妙的课堂点拨和练习中的深度思考,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问题解决的思想和方法。
其他文献
厚實古朴的陶瓷器皿、散发温暖光线的灯具、实木材质的家具与色调平和的饰品,为生活空间带来安逸、舒适的温馨之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行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而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包括不偏食、挑食,而且还要注意进餐的时间。  在一次研讨中,一位中班老师提到:“现在有很多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早餐要吃40分钟,我们用了很多办法帮助他,但没什么效果。最后饭都已经凉了,他还没吃饱,我
【摘要】“互联网 ”为学校的日常教学、师生的常态学习提供了更优越的技术环境。合理运用“互联网 ”新技术,可以为智障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呈现游戏化、趣味化的生活课堂,让学生通过网络模拟操作与真实社会实践两种练习方式巩固知识,培养生活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 ”新技术 生活适应 趣味课堂  2017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的部编教材《生活适应》第一册开始在全国培智学校
你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吧,哈哈,咱们可以好好玩啦。
无论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还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幼儿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存在一定序列的“發展阶梯”的。  与此相应,教师的支持理当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鼓励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敏于观察并发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宜的教育支持。  案例中,嘉阳探索多米诺骨牌的历程(见下图1)充分反映了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渐进性特征。而教师对嘉阳的观察引导也展现了基于最近发展区的适宜性支持。  从儿童的认知发
荐书:《在中国屏风上》  作者:[英国]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1919—1920中国之行的作品)译者:唐建清  读书笔记:小暖米米  读毛姆的这本书,一直读到合上书页,把书的封面封底又看了一遍,依然觉得是在阅读另一个国家的奇闻逸事。是的,“奇闻逸事”,很显然,这是毛姆,或者西方在东方最想寻觅的明亮宝石,碧绿翡翠。而作为读者——作为另一个“奇闻逸事”的捕捉者,一个出生在这“神秘”东方的东方人——一
蓝蓝姐姐 Story book 签约作家。一直在路上,不停做事,爱一切新鲜事件,内心永远17岁。愿意倾听成长的声音,喜欢分享成长的体会。她的愿望是成为一个温柔而宽广的树洞。同学们,你的烦恼心声,都不妨说给姐姐听。邮箱:S74961040@qq.com  蓝蓝姐姐:  你好!  我是一名初三的同学,眼看就要中考了,但我最近实在是很烦,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  他们经常吵架,总是因为很小的事情吵起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在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是对教师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以一种全新开放的教学形式,通过有效的教学,来达到这一要求。为此,我设计了《可爱的草塘》的教学。  《可爱的草塘》描绘了一幅北大荒的草塘景色美丽、物产丰富的画。课文在叙事抒情的过程中,自然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变化,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会句子所含的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让新理念走进课堂,如何让新理念渗透于教学,从而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从教以来,我深刻感受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易遗忘,总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然而,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打好基础、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对其非常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摆脱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注重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思想和方法,能使他们受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读语文新课标,词语教学的基本要素有三——理解、积累与运用。所谓理解,就是知道词语的意义,包括本来意义和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所谓积累,就是储备,就是将学过的词语贮存到记忆仓库之中;所谓运用,就是在口头或书面交际之时,提取相关词语组成句子、片段乃至篇章,表情达意。从语文教学目标的视角来看,词语的理解与积累属于认知领域,词语的运用属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