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惨遭侵害后,不识字的慕哈妲·梅伊原本要结束自己的性命,才能保住家人的名誊,但她选择勇敢活下来,追求正义,以及为同样的受害妇女打造更完美的人生。
2002年6月22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南部小农村酷热难耐,连微风都没有。骄阳似火,泥土路处处龟裂,小麦田无不枯焦。
那天晚上,慕哈妲·梅伊跟着父亲、舅舅到邻居家里。
邻居是玛斯托族人,社会阶级比梅伊一家要高,很有权势。他们声言在公众场合看到慕哈妲12岁的弟弟夏库尔跟一个玛斯托族年轻妇女一起,他们说这令玛斯托族人蒙羞,甚至说夏库尔强奸了那女人,必须受惩罚,以维护家族“名誉”。
6月22日,米尔瓦拉村议会讨论过这件事,认为解决的办法,是由慕哈妲代弟弟向玛斯托族人道歉。根据古老习俗,诚恳道歉的人应获得宽恕。
慕哈妲28岁,身高170厘米,声调轻柔。她走到一群玛斯托族男人跟前,看见有些拿着步枪和手枪,就在他们脚下摊开披肩表示崇敬。用纤长的十指捧着可兰经,背诵了一段经文,一双漆黑的眼睛不敢仰视,心想,可兰经会保护我。
最后,她抬起头来,看到那些男人狂暴的眼神,这才惊觉他们要的根本不是道歉,而是报仇。他们抓住慕哈妲的父亲和舅舅,用枪指着,然后几个男人扑向她,扯住她的黑色长发,往一个空牛棚拖去。慕哈妲大叫:“放我走,看在阿拉的份上,放我走!”
原是个普通女子
米尔瓦拉是一个十分贫穷的村落,慕哈妲的家庭更是这贫穷村落里的贫穷户,属于社会阶级甚低的古加族,住在泥砖盖的房子里,靠房子两旁的甘蔗和小麦田勉强糊口。他们只有几只羊和公牛、一只母牛,以及一小片土地,家中没有电,也没有电话和自来水。全家没有人上过学,不会读书写字,但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每天祈祷5次,慕哈妲更能背诵多段可兰经文。
慕哈妲偶尔会下田帮助父亲和两个弟弟耕种,但通常还是跟两个妹妹留在家中,负责清洁工作,并帮母亲在户外的火炉烤煎饼、煮饭,此外就是做女红,拿到市场贩卖,赚取几块卢比。
伊斯兰教妇女出门,须披上头巾或宽阔的罩袍,避免和陌生男人相望。对她们来说,淑静不只是美德,更是戒律。根据传统伊斯兰教律法,妇女和家人以外的男性一起步行绝不可以,违反律法者会受到严重惩处,惩处方式由村议会决定。慕哈妲有强烈的是非观。她父亲古兰教儿女尊重长辈,不要说谎:“我们没有钱,但有人格。”
慕哈妲幼时,有一天逗妹妹玩,在庭院里奔跑,家畜纷纷走避。她母亲巴裘尔一把抓住她,要她坐下,指着她说:“规矩点,慕哈妲!你做什么事,真主都看着。”其后好几个晚上,慕哈妲躺在稻草床垫上,猜想真主是不是正望着她。最后。她觉得自己知道真主是怎么样的了,跟妹妹说:“真主很高,像国王一样。他会褒奖好人,坏人则会被送到地狱。”
慕哈妲才18岁,就嫁到邻村去。这段家人安排的婚姻并不愉快。但慕哈妲跟许多处境相似的妇女不同,决定离开那个她不喜欢的男人。
有一天,她再也支撑不住,跟父亲说,她不想继续那段婚姻。父亲回答:“怎样做才正确,你的心会告诉你。我们这个家庭永远欢迎你回来。”慕哈妲望着父亲饱经风霜晒得黝黑的面孔,哭了起来。离婚在巴基斯坦乡间十分少见,离婚妇女常被人投以鄙夷的眼光。但慕哈妲获父母全力支持,不到一年,丈夫就同意她离婚,正式结束了婚姻关系。慕哈妲回到米尔瓦拉村,和家人同住。
慕哈妲没有儿女,结过婚,又不识字,前程难有什么指望。但她不再受命运摆布,离婚后走上自己的道路,觉得自己坚强了。她辛勤工作,又刺绣,又教小孩子学习可兰经义,尽力赚取自己的生活费。
到了28岁,慕哈妲已经心如止水,只求做好女儿、姐姐、姑母的本分,在父母简陋的家中自得其乐。但那炎热窒闷的一夜改变了一切。
为“贞节”要自杀
在漆黑牛棚里硬邦邦的泥地上,慕哈妲·梅伊被四名玛斯托族男人强奸。她的父亲、舅舅站在外面,爱莫能助,听到她尖叫,心如刀割。古兰喊道:“请发点慈悲吧!”那些玛斯托族男人只是哈哈大笑。
几个男人兽欲得逞后,把几乎全身赤裸的慕哈妲推出门外。玛斯托族人天不怕地不怕,根本不会把慕哈妲这样的村女放在眼里。古兰用披肩裹住女儿,护着她回家。
慕哈妲被强奸的消息传遍米尔瓦拉村,令她抬不起头来。向警方报案,只会为家人带来更大的屈辱。跟巴基斯坦多数被强奸的女人一样,慕哈妲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自杀,用性命换回“贞节”的名誉。
她在床上躺了3天,不思饮食,也不想下床走动,只是反复背诵可兰经文,“我得自杀”四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巴裘尔守在女儿床边,叮嘱她千万不要轻生:“吃点东西吧,慕哈妲。”但慕哈妲什么都不想吃。她侧身躺在床上,两只脚弯到胸前,紧紧裹着披肩,一边想一边流泪:我失了名节,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黄泉。
慕哈妲要母亲拿农药给她。巴裘尔跪在地上,把罩篷抛在慕哈妲脚下,哭道:“慕哈妲,不要做傻事!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但不要自杀。”
在母亲身旁,慕哈妲又背诵了多段可兰经。她双亲都要她活下去:“你是我们的女儿,不要丢下我们。”
慕哈妲躺在从小就陪伴她的稻草床垫上,决定请求真主帮助。
她第二天就得到回答。当地伊斯兰教传道士毛鲁·阿巴度·拉札克在米尔瓦拉村清真寺讲道,谴责强奸事件。说这种邪恶行为令整个村庄蒙羞,不应隐瞒,“应该报警”。会场上的男人都被这大胆言论吓呆了。
慕哈妲遭蹂躏之后。过了4天,终于如梦初醒。放声大哭。但这不是羞愧的眼泪。她的悲哀已经化为愤怒,一心只求惩恶除奸。
她在拉札克支持下向警方报案。她说:“我跟他们拼了。”这决定改变了慕哈妲的一生。
慕哈妲想:“玛斯托族人可以动手杀我,但我不会自杀,否则只会令他们更加高兴。”她不再求死。
她选择直面现实
玛斯托族人知道慕哈妲决定报警,就威胁要取她性命。警方把慕哈妲一家带到邻近的贾托伊市警察局。警车驶出米尔瓦拉村时,慕哈妲的两名表亲跑到车旁恳求说:“不要报案,什么都不要跟警方说,玛斯托族人会向你下毒手。”
慕哈妲没理会他们,心想:玛斯托族人还能把我怎样?他们必须受到惩罚。
要把自己被强奸的经过讲给陌生人听,尤其是陌生男人,是非常难堪的一件事,但父母在她身旁,传道士拉札克也在她身旁,令慕哈妲倍添勇气。他们走进警局时,巴裘尔 挽着女儿的手,默默给予她支持。
慕哈妲半张脸蒙在罩篷下,低声向警员详述那天晚上恐怖的经过。她羞愧尴尬得不敢直视警员的眼睛。悲痛地细说从头。就像重新经历一样可怕。
慕哈妲的勇敢行动,先获当地传媒报道,继而全国、全球都做出了报道。在此之前,巴基斯坦从来没有一位妇女被强奸了之后,会这样大胆控诉施暴者:慕哈妲目不识丁,却能人所不能,更是难得。她的勇气引起广大回响,全球报纸、电视都刊登了她的照片,照片中一双黑眼睛在浅绿色罩篷后流露出无限凄怆。巴基斯坦人权分子为她上街游行,要求惩处强奸犯。
多个世纪以来,妇女被强奸、虐待,在巴基斯坦极为常见。巴基斯坦的部族律令由村议会执行,往往流于残暴,长期默许侵犯、虐待所谓“有过失”妇女。即使是今天,巴基斯坦每年还有超过100名妇女在“名誉”的幌子下遭轮奸,而遭杀害者更不可计数。那些强奸犯、杀人犯多数逍遥法外。慕哈妲打破了这个传统,许多人把她视为女中豪杰、女权象征。
巴基斯坦政府见慕哈妲获大众支持,就派警卫到米尔瓦拉村,日夜保护她一家。政府还保证迅速审理案件,并委派律师帮助慕哈妲。
到米尔瓦拉村求见慕哈妲的人,一时络绎不绝,其中不少是曾遭强奸的妇女。慕哈妲听到的悲惨故事越多,斗志就越旺盛。政府一位女部长来到米尔瓦拉村,坚决向她保证:“勇敢点,正义一定会为你伸张。”
慕哈妲想起了她向来深信不疑的一句话:“阿拉假如给你艰苦的考验,也会给你对抗艰苦考验的勇气。”
巴基斯坦的判决
巴基斯坦联邦妇女事务部长阿蒂娅·伊纳亚图拉把一张支票交给慕哈妲,说:“这张50万卢比(约8200美元)支票,是政府要我给你的,虽然绝对不能弥补你受到的伤害,却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慕哈妲呆了。她无法读支票上的字,以前甚至没有见过支票,但她知道父亲几十年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慕哈妲抬起头来,对伊纳亚图拉说:“不,我不要钱。”伊纳亚图拉愕了愕,又殷勤劝道:“请你收下吧。”
慕哈妲默然片刻,解释说:“我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学校。”过去几个星期,慕哈妲经常想到教育。她发觉,支持她的人许多都读过书。一天晚上,她跟母亲说:“教育给他们力量。”她自己就因为不识字而感到脆弱。
慕哈妲最后同意接下支票,但表明会用那笔钱盖一所女校。她说:“女孩子有受教育,也许就不会重复我的遭遇。”
慕哈妲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信心也越来越大。慕哈妲觉得自己绝对毋须害怕上法庭面对那些强奸犯。
7月一个酷热的早上,14名玛斯托族人戴着手铐,被带上法庭。慕哈妲几乎没有看他们一眼。那14人之中,9人被控威胁古兰的性命,另外5人被控强奸慕哈妲。
9名辩方律师不断指谪慕哈妲诬告,对法官说:“她说的一切根本子虚乌有,都是她编造出来的。”这样的指控,令慕哈妲非常难受。
更难受的是其后三天,慕哈妲得把轮奸经过再说一遍。她毫不退缩,表现冷静,但后来承认:“我痛苦得心、胃都隐隐作痛。”
2002年8月31日,即案发后两个月,法院做出了判决:被告6人被判处死刑,其他8人获释。
慕哈妲打开了历史新的一页,但她和家人却无心庆祝。米尔瓦拉村已经因这件事炸开了锅,有些人骂她说谎,骂她丢了村民的脸。无论如何,大家都知道,慕哈妲一家乃至全村人的生活将从此改变。
教育带来力量
如果慕哈妲一家决定迁离故乡,过新的生活,没有人可以非议,何况他们继续受到玛斯托族人的死亡威胁。但慕哈妲有一个梦想,她对母亲说:“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米尔瓦拉村的女孩都没有上过学,但慕哈妲的母亲说,村里的男人不会送女儿去上学:“你无非自找麻烦。”但慕哈妲心意已决,在她家附近买了一块地,请工人兴建小学。她自己也出力,在炽热太阳下和其他人一起造泥砖,并搬到工地。其他村民看到这一切,都惊讶不已。慕哈妲梅伊模范女子学校终于建成了,并于2002年12月启用。
兴建学校是一回事,招收学生又是另一回事。慕哈妲不久就发觉,母亲的顾虑并非全无道理,要村民送女儿来上学并不容易。她在一名警方保镖的陪同下,挨家挨户扣门,请村民把女儿送来上学。最初,许多村民都婉拒,但慕哈妲锲而不舍。如果一家有几个女儿,她会要求家长先送一个来上学,并答应安排小卡车接送。
慕哈妲终于招收到几名学生。渐渐,来上学的女孩子多了。学校设施简陋,没有椅子,学生只能坐在小麦袋上。慕哈妲不敢相信自己的梦想逐渐实现。她和学生坐在一起,学习读书写字。
但钱眼看就要用完。慕哈妲卖掉她的所有:耳环和一头母牛。幸而新闻媒体报道了她的故事,各方捐款源源而至。短短一年,她又在村里开办男校,还在邻村开办另一所女校。三家学校共有700多名学生,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几个学生更是玛斯托族人。
但慕哈妲的影响不限于兴办学校。她的故事传递了巴基斯坦,不少妇女跑来求见:她们不是曾被强奸,就是曾因“有辱名声”而被殴打或受肉刑。有的脸上被泼硫酸之类的溶液,留下恐怖的伤疤:有的被割去耳朵或鼻子,算是所谓“通奸”的惩罚。那些不幸妇女来向她申诉,希望得到庇护安身,更希望她能伸张正义。慕哈妲尽心尽力提供支持,在她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旁边成立了慕哈妲梅伊妇女救助中心。
但慕哈妲自己和恶势力的斗争还未结束。有一天,她接到律师电话:“拉合尔高等法院将审理玛斯托族的上诉。”
2005年3月3日,慕哈妲听到上诉结果,简直不敢置信:最初被判有罪的6人(其中4人强奸罪名成立),有5人获释,另一人的死刑则改为无期徒刑。
两天后,她鼓起勇气告诉记者说,要上诉。虽然她仍然担心玛斯托人会下杀手,但誓言不会迁居逃避:“这是我的家园,我的故乡。”
女权运动者纷纷抗议新的判决,举起了“慕哈妲,不要退缩,我们支持你!”之类的标语。
巴基斯坦政府在国际舆论纷纷抨击高等法院判决声中,把那几名玛斯托男人再次逮捕。他们目前正在狱中等待重新审判。同时,慕哈妲继续接到死亡威胁,获警方每天24小时保护。
为女性伸张正义
中午烈日当空,把一幢幢白色泥砖房子照得耀眼,一道高墙之内,是慕哈妲的家、学校以及受虐妇女中心。
慕哈妲披着黄色头巾,穿着黄色长裤和带花的白色凉鞋,在二楼办公室细听娜斯林·碧碧哭诉。娜斯林来自旁遮普省,她7岁大的女儿夸纱被几名邻居强奸后杀害。
娜斯林说:“夸纱那天出门去买糖果,是我见她的最后一面。”她请求慕哈妲帮助,要把凶手绳之以法。慕哈妲轻轻抓住娜斯林瘦小的手。娜斯林不再说话,紧紧握住慕哈妲的手,由她弟弟札姆说下去:“他们把夸纱埋起来时,还在尸体上泼硫酸,好让人无法辨认。”
几天后,夸纱家人在一个浅的墓穴里找到她的尸体。娜斯林哭道:“她的脸被硫酸毁了。我要看看我女儿原来的脸都不行。”她握着慕哈妲的手,状如祷告,连声说:“请帮助我。”
慕哈妲叫助理把一位律师的名字和联络办法告诉娜斯林:这律师是慕哈妲聘请的,专门处理这类案件。慕哈妲还答应致电警方,询问这宗谋杀案的调查工作。伤心欲绝的娜斯林不胜感激地说:“只有你会帮忙我们。”
每天平均有5位受害妇女会前来求助,慕哈妲一律来者不拒。最近几个月,中心收容了3名曾遭强奸的妇女及她们的孩子。那3个可怜弱女子不敢回家。怕被丈夫杀害。这一切都令慕哈妲感到难过。
慕哈妲走进学校庭院时,学生很有礼貌地走上前,摸摸她的披肩,或是跟她握手。慕哈妲说:“和学生在一起,我心情最是平和宁静。学校是我一生的梦想。”
每次看见高材生西卓·娜札,慕哈妲就面露笑容。10岁的西卓聪明伶俐,说长大后想当医生。一年前,她父母要她退学,准备把她嫁给一个30岁的男人。慕哈妲跟西卓的父母理论,让他们收回成命,让西卓自由自在追寻她的梦想。慕哈妲说:“些女孩子都是我的小妹妹,可以掌握自己的前途。”
慕哈妲开办学校和受虐妇女中心,帮助无数巴基斯坦妇女摆脱了传统的枷锁:她自己就是在那枷锁下被轮奸的。今天,很多妇女宁愿向她求助,而不是屈从村议会的决定。
巴基斯坦人权分子拉斯德·雷曼说:“这位淳朴的村女排除万难,静静推动了一场革命。”慕哈妲则常把自己比喻成小雨点:“我只是村里的第一滴雨,雨季来临时,无数雨点终将汇集成河。”
(责任编辑 王克峰)
2002年6月22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南部小农村酷热难耐,连微风都没有。骄阳似火,泥土路处处龟裂,小麦田无不枯焦。
那天晚上,慕哈妲·梅伊跟着父亲、舅舅到邻居家里。
邻居是玛斯托族人,社会阶级比梅伊一家要高,很有权势。他们声言在公众场合看到慕哈妲12岁的弟弟夏库尔跟一个玛斯托族年轻妇女一起,他们说这令玛斯托族人蒙羞,甚至说夏库尔强奸了那女人,必须受惩罚,以维护家族“名誉”。
6月22日,米尔瓦拉村议会讨论过这件事,认为解决的办法,是由慕哈妲代弟弟向玛斯托族人道歉。根据古老习俗,诚恳道歉的人应获得宽恕。
慕哈妲28岁,身高170厘米,声调轻柔。她走到一群玛斯托族男人跟前,看见有些拿着步枪和手枪,就在他们脚下摊开披肩表示崇敬。用纤长的十指捧着可兰经,背诵了一段经文,一双漆黑的眼睛不敢仰视,心想,可兰经会保护我。
最后,她抬起头来,看到那些男人狂暴的眼神,这才惊觉他们要的根本不是道歉,而是报仇。他们抓住慕哈妲的父亲和舅舅,用枪指着,然后几个男人扑向她,扯住她的黑色长发,往一个空牛棚拖去。慕哈妲大叫:“放我走,看在阿拉的份上,放我走!”
原是个普通女子
米尔瓦拉是一个十分贫穷的村落,慕哈妲的家庭更是这贫穷村落里的贫穷户,属于社会阶级甚低的古加族,住在泥砖盖的房子里,靠房子两旁的甘蔗和小麦田勉强糊口。他们只有几只羊和公牛、一只母牛,以及一小片土地,家中没有电,也没有电话和自来水。全家没有人上过学,不会读书写字,但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每天祈祷5次,慕哈妲更能背诵多段可兰经文。
慕哈妲偶尔会下田帮助父亲和两个弟弟耕种,但通常还是跟两个妹妹留在家中,负责清洁工作,并帮母亲在户外的火炉烤煎饼、煮饭,此外就是做女红,拿到市场贩卖,赚取几块卢比。
伊斯兰教妇女出门,须披上头巾或宽阔的罩袍,避免和陌生男人相望。对她们来说,淑静不只是美德,更是戒律。根据传统伊斯兰教律法,妇女和家人以外的男性一起步行绝不可以,违反律法者会受到严重惩处,惩处方式由村议会决定。慕哈妲有强烈的是非观。她父亲古兰教儿女尊重长辈,不要说谎:“我们没有钱,但有人格。”
慕哈妲幼时,有一天逗妹妹玩,在庭院里奔跑,家畜纷纷走避。她母亲巴裘尔一把抓住她,要她坐下,指着她说:“规矩点,慕哈妲!你做什么事,真主都看着。”其后好几个晚上,慕哈妲躺在稻草床垫上,猜想真主是不是正望着她。最后。她觉得自己知道真主是怎么样的了,跟妹妹说:“真主很高,像国王一样。他会褒奖好人,坏人则会被送到地狱。”
慕哈妲才18岁,就嫁到邻村去。这段家人安排的婚姻并不愉快。但慕哈妲跟许多处境相似的妇女不同,决定离开那个她不喜欢的男人。
有一天,她再也支撑不住,跟父亲说,她不想继续那段婚姻。父亲回答:“怎样做才正确,你的心会告诉你。我们这个家庭永远欢迎你回来。”慕哈妲望着父亲饱经风霜晒得黝黑的面孔,哭了起来。离婚在巴基斯坦乡间十分少见,离婚妇女常被人投以鄙夷的眼光。但慕哈妲获父母全力支持,不到一年,丈夫就同意她离婚,正式结束了婚姻关系。慕哈妲回到米尔瓦拉村,和家人同住。
慕哈妲没有儿女,结过婚,又不识字,前程难有什么指望。但她不再受命运摆布,离婚后走上自己的道路,觉得自己坚强了。她辛勤工作,又刺绣,又教小孩子学习可兰经义,尽力赚取自己的生活费。
到了28岁,慕哈妲已经心如止水,只求做好女儿、姐姐、姑母的本分,在父母简陋的家中自得其乐。但那炎热窒闷的一夜改变了一切。
为“贞节”要自杀
在漆黑牛棚里硬邦邦的泥地上,慕哈妲·梅伊被四名玛斯托族男人强奸。她的父亲、舅舅站在外面,爱莫能助,听到她尖叫,心如刀割。古兰喊道:“请发点慈悲吧!”那些玛斯托族男人只是哈哈大笑。
几个男人兽欲得逞后,把几乎全身赤裸的慕哈妲推出门外。玛斯托族人天不怕地不怕,根本不会把慕哈妲这样的村女放在眼里。古兰用披肩裹住女儿,护着她回家。
慕哈妲被强奸的消息传遍米尔瓦拉村,令她抬不起头来。向警方报案,只会为家人带来更大的屈辱。跟巴基斯坦多数被强奸的女人一样,慕哈妲似乎只有一条路可走:自杀,用性命换回“贞节”的名誉。
她在床上躺了3天,不思饮食,也不想下床走动,只是反复背诵可兰经文,“我得自杀”四字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巴裘尔守在女儿床边,叮嘱她千万不要轻生:“吃点东西吧,慕哈妲。”但慕哈妲什么都不想吃。她侧身躺在床上,两只脚弯到胸前,紧紧裹着披肩,一边想一边流泪:我失了名节,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黄泉。
慕哈妲要母亲拿农药给她。巴裘尔跪在地上,把罩篷抛在慕哈妲脚下,哭道:“慕哈妲,不要做傻事!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但不要自杀。”
在母亲身旁,慕哈妲又背诵了多段可兰经。她双亲都要她活下去:“你是我们的女儿,不要丢下我们。”
慕哈妲躺在从小就陪伴她的稻草床垫上,决定请求真主帮助。
她第二天就得到回答。当地伊斯兰教传道士毛鲁·阿巴度·拉札克在米尔瓦拉村清真寺讲道,谴责强奸事件。说这种邪恶行为令整个村庄蒙羞,不应隐瞒,“应该报警”。会场上的男人都被这大胆言论吓呆了。
慕哈妲遭蹂躏之后。过了4天,终于如梦初醒。放声大哭。但这不是羞愧的眼泪。她的悲哀已经化为愤怒,一心只求惩恶除奸。
她在拉札克支持下向警方报案。她说:“我跟他们拼了。”这决定改变了慕哈妲的一生。
慕哈妲想:“玛斯托族人可以动手杀我,但我不会自杀,否则只会令他们更加高兴。”她不再求死。
她选择直面现实
玛斯托族人知道慕哈妲决定报警,就威胁要取她性命。警方把慕哈妲一家带到邻近的贾托伊市警察局。警车驶出米尔瓦拉村时,慕哈妲的两名表亲跑到车旁恳求说:“不要报案,什么都不要跟警方说,玛斯托族人会向你下毒手。”
慕哈妲没理会他们,心想:玛斯托族人还能把我怎样?他们必须受到惩罚。
要把自己被强奸的经过讲给陌生人听,尤其是陌生男人,是非常难堪的一件事,但父母在她身旁,传道士拉札克也在她身旁,令慕哈妲倍添勇气。他们走进警局时,巴裘尔 挽着女儿的手,默默给予她支持。
慕哈妲半张脸蒙在罩篷下,低声向警员详述那天晚上恐怖的经过。她羞愧尴尬得不敢直视警员的眼睛。悲痛地细说从头。就像重新经历一样可怕。
慕哈妲的勇敢行动,先获当地传媒报道,继而全国、全球都做出了报道。在此之前,巴基斯坦从来没有一位妇女被强奸了之后,会这样大胆控诉施暴者:慕哈妲目不识丁,却能人所不能,更是难得。她的勇气引起广大回响,全球报纸、电视都刊登了她的照片,照片中一双黑眼睛在浅绿色罩篷后流露出无限凄怆。巴基斯坦人权分子为她上街游行,要求惩处强奸犯。
多个世纪以来,妇女被强奸、虐待,在巴基斯坦极为常见。巴基斯坦的部族律令由村议会执行,往往流于残暴,长期默许侵犯、虐待所谓“有过失”妇女。即使是今天,巴基斯坦每年还有超过100名妇女在“名誉”的幌子下遭轮奸,而遭杀害者更不可计数。那些强奸犯、杀人犯多数逍遥法外。慕哈妲打破了这个传统,许多人把她视为女中豪杰、女权象征。
巴基斯坦政府见慕哈妲获大众支持,就派警卫到米尔瓦拉村,日夜保护她一家。政府还保证迅速审理案件,并委派律师帮助慕哈妲。
到米尔瓦拉村求见慕哈妲的人,一时络绎不绝,其中不少是曾遭强奸的妇女。慕哈妲听到的悲惨故事越多,斗志就越旺盛。政府一位女部长来到米尔瓦拉村,坚决向她保证:“勇敢点,正义一定会为你伸张。”
慕哈妲想起了她向来深信不疑的一句话:“阿拉假如给你艰苦的考验,也会给你对抗艰苦考验的勇气。”
巴基斯坦的判决
巴基斯坦联邦妇女事务部长阿蒂娅·伊纳亚图拉把一张支票交给慕哈妲,说:“这张50万卢比(约8200美元)支票,是政府要我给你的,虽然绝对不能弥补你受到的伤害,却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慕哈妲呆了。她无法读支票上的字,以前甚至没有见过支票,但她知道父亲几十年都挣不到这么多钱。
慕哈妲抬起头来,对伊纳亚图拉说:“不,我不要钱。”伊纳亚图拉愕了愕,又殷勤劝道:“请你收下吧。”
慕哈妲默然片刻,解释说:“我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学校。”过去几个星期,慕哈妲经常想到教育。她发觉,支持她的人许多都读过书。一天晚上,她跟母亲说:“教育给他们力量。”她自己就因为不识字而感到脆弱。
慕哈妲最后同意接下支票,但表明会用那笔钱盖一所女校。她说:“女孩子有受教育,也许就不会重复我的遭遇。”
慕哈妲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信心也越来越大。慕哈妲觉得自己绝对毋须害怕上法庭面对那些强奸犯。
7月一个酷热的早上,14名玛斯托族人戴着手铐,被带上法庭。慕哈妲几乎没有看他们一眼。那14人之中,9人被控威胁古兰的性命,另外5人被控强奸慕哈妲。
9名辩方律师不断指谪慕哈妲诬告,对法官说:“她说的一切根本子虚乌有,都是她编造出来的。”这样的指控,令慕哈妲非常难受。
更难受的是其后三天,慕哈妲得把轮奸经过再说一遍。她毫不退缩,表现冷静,但后来承认:“我痛苦得心、胃都隐隐作痛。”
2002年8月31日,即案发后两个月,法院做出了判决:被告6人被判处死刑,其他8人获释。
慕哈妲打开了历史新的一页,但她和家人却无心庆祝。米尔瓦拉村已经因这件事炸开了锅,有些人骂她说谎,骂她丢了村民的脸。无论如何,大家都知道,慕哈妲一家乃至全村人的生活将从此改变。
教育带来力量
如果慕哈妲一家决定迁离故乡,过新的生活,没有人可以非议,何况他们继续受到玛斯托族人的死亡威胁。但慕哈妲有一个梦想,她对母亲说:“教育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米尔瓦拉村的女孩都没有上过学,但慕哈妲的母亲说,村里的男人不会送女儿去上学:“你无非自找麻烦。”但慕哈妲心意已决,在她家附近买了一块地,请工人兴建小学。她自己也出力,在炽热太阳下和其他人一起造泥砖,并搬到工地。其他村民看到这一切,都惊讶不已。慕哈妲梅伊模范女子学校终于建成了,并于2002年12月启用。
兴建学校是一回事,招收学生又是另一回事。慕哈妲不久就发觉,母亲的顾虑并非全无道理,要村民送女儿来上学并不容易。她在一名警方保镖的陪同下,挨家挨户扣门,请村民把女儿送来上学。最初,许多村民都婉拒,但慕哈妲锲而不舍。如果一家有几个女儿,她会要求家长先送一个来上学,并答应安排小卡车接送。
慕哈妲终于招收到几名学生。渐渐,来上学的女孩子多了。学校设施简陋,没有椅子,学生只能坐在小麦袋上。慕哈妲不敢相信自己的梦想逐渐实现。她和学生坐在一起,学习读书写字。
但钱眼看就要用完。慕哈妲卖掉她的所有:耳环和一头母牛。幸而新闻媒体报道了她的故事,各方捐款源源而至。短短一年,她又在村里开办男校,还在邻村开办另一所女校。三家学校共有700多名学生,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几个学生更是玛斯托族人。
但慕哈妲的影响不限于兴办学校。她的故事传递了巴基斯坦,不少妇女跑来求见:她们不是曾被强奸,就是曾因“有辱名声”而被殴打或受肉刑。有的脸上被泼硫酸之类的溶液,留下恐怖的伤疤:有的被割去耳朵或鼻子,算是所谓“通奸”的惩罚。那些不幸妇女来向她申诉,希望得到庇护安身,更希望她能伸张正义。慕哈妲尽心尽力提供支持,在她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旁边成立了慕哈妲梅伊妇女救助中心。
但慕哈妲自己和恶势力的斗争还未结束。有一天,她接到律师电话:“拉合尔高等法院将审理玛斯托族的上诉。”
2005年3月3日,慕哈妲听到上诉结果,简直不敢置信:最初被判有罪的6人(其中4人强奸罪名成立),有5人获释,另一人的死刑则改为无期徒刑。
两天后,她鼓起勇气告诉记者说,要上诉。虽然她仍然担心玛斯托人会下杀手,但誓言不会迁居逃避:“这是我的家园,我的故乡。”
女权运动者纷纷抗议新的判决,举起了“慕哈妲,不要退缩,我们支持你!”之类的标语。
巴基斯坦政府在国际舆论纷纷抨击高等法院判决声中,把那几名玛斯托男人再次逮捕。他们目前正在狱中等待重新审判。同时,慕哈妲继续接到死亡威胁,获警方每天24小时保护。
为女性伸张正义
中午烈日当空,把一幢幢白色泥砖房子照得耀眼,一道高墙之内,是慕哈妲的家、学校以及受虐妇女中心。
慕哈妲披着黄色头巾,穿着黄色长裤和带花的白色凉鞋,在二楼办公室细听娜斯林·碧碧哭诉。娜斯林来自旁遮普省,她7岁大的女儿夸纱被几名邻居强奸后杀害。
娜斯林说:“夸纱那天出门去买糖果,是我见她的最后一面。”她请求慕哈妲帮助,要把凶手绳之以法。慕哈妲轻轻抓住娜斯林瘦小的手。娜斯林不再说话,紧紧握住慕哈妲的手,由她弟弟札姆说下去:“他们把夸纱埋起来时,还在尸体上泼硫酸,好让人无法辨认。”
几天后,夸纱家人在一个浅的墓穴里找到她的尸体。娜斯林哭道:“她的脸被硫酸毁了。我要看看我女儿原来的脸都不行。”她握着慕哈妲的手,状如祷告,连声说:“请帮助我。”
慕哈妲叫助理把一位律师的名字和联络办法告诉娜斯林:这律师是慕哈妲聘请的,专门处理这类案件。慕哈妲还答应致电警方,询问这宗谋杀案的调查工作。伤心欲绝的娜斯林不胜感激地说:“只有你会帮忙我们。”
每天平均有5位受害妇女会前来求助,慕哈妲一律来者不拒。最近几个月,中心收容了3名曾遭强奸的妇女及她们的孩子。那3个可怜弱女子不敢回家。怕被丈夫杀害。这一切都令慕哈妲感到难过。
慕哈妲走进学校庭院时,学生很有礼貌地走上前,摸摸她的披肩,或是跟她握手。慕哈妲说:“和学生在一起,我心情最是平和宁静。学校是我一生的梦想。”
每次看见高材生西卓·娜札,慕哈妲就面露笑容。10岁的西卓聪明伶俐,说长大后想当医生。一年前,她父母要她退学,准备把她嫁给一个30岁的男人。慕哈妲跟西卓的父母理论,让他们收回成命,让西卓自由自在追寻她的梦想。慕哈妲说:“些女孩子都是我的小妹妹,可以掌握自己的前途。”
慕哈妲开办学校和受虐妇女中心,帮助无数巴基斯坦妇女摆脱了传统的枷锁:她自己就是在那枷锁下被轮奸的。今天,很多妇女宁愿向她求助,而不是屈从村议会的决定。
巴基斯坦人权分子拉斯德·雷曼说:“这位淳朴的村女排除万难,静静推动了一场革命。”慕哈妲则常把自己比喻成小雨点:“我只是村里的第一滴雨,雨季来临时,无数雨点终将汇集成河。”
(责任编辑 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