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ook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特长与个性发展的重要方式,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校本课程;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個性发展;学校;特色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曾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关于开展2014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活动)设计征集和评选活动二等奖。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92-01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逐渐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制在很多发达地区已初见端倪,校本课程已日渐成为我国课程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也明确要求“学校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这一模块课程做为选修Ⅱ课程。学生毕业时必须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可见,开发校本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它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特长与个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可以说,新课程改革就是一次探究文化的旅行,教师自主比学生自主更为重要。没有教师的自主,也就没有学生的自主。因此,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既要打破以往“官方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给学校和教师完全独立自主开发课程的机会,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搭建一个宽广的舞台。让教师自主决策,从而使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校要通过这样的探究和合作,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国内外的许多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表明,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同时,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文化内涵,而且也带给学生终身成长的源动力。文化决定观念,教师的观念影响着教育教学过程,并渗透在教师的全部教学行为当中。有学者认为,为了适应21世纪的开拓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应当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即要具备新型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和人才观。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校本特色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更加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培养。因此,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必须着眼于这一时代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为核心,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用人才。而校本课程的开发,正是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不难看出,21世纪的人才观念主要体现在“能力+特长+身心健康”上。在今后这个高速发展而又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失业者多数是那些无一技之长,无适应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要抢前抓早,而个性与特长的培养对中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并从一定程度上适时补充了学校日常教育的缺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特长作为一种明显超出同龄人一般水平的能力,要实现人人有特长,就应该把兴趣、爱好作为培养的基点。
  开发校本课程,其根本内涵就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为资质不一、能力倾向相异的学生提供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课程,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特长和能力。构建以拓展型课程为主、探究型课程为辅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格局,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特长型学生”。
  三、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有利于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是学校对国家的预留课程空间进行开发的过程,也是学校“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过程。尤其是作为后一种理解的校本课程开发,相对于我国各地区教育差异的教育实际更有现实意义。同时,由于这一理解突出了“以校为本”的理解,实质上保障了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自主权与决策权,使特色学校的创建也由此成为可能。
  首先,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确立了学校的主体地位,为形成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结构都是“官方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主体地位从未得到展现,学校的特色更不可能得到彰显。而开发校本特色课程则使学校开始从课程决策的边缘走向中心,并逐步成为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场所。为了使校本特色课程规范、合理、有效的开发与实施,这就要求学校为此出台相应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学校的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其次,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突出了学校的整体性,一方面保障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持续、动态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特色学校的形成成为可能。特色学校的形成,不是学校局部的提升与优化,它本身即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出发点,开发一种充分整合校内资源、社会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以满足学生不同认知需求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总之,学校的特色发展需要有校本特色课程的支撑。因此,学校要不断引领教师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让广大教师在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体味教育的幸福;让广大学子在校本特色课程的学习中受到文化的熏陶、知识的洗礼;让学校在校本特色课程的助推下不断发展!
其他文献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教学应当充分重视并有效利用网络空间与资源,将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这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与趋势之一。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在使用专门的网络
【摘要】随着我国各阶段教学的不断进行,很多学科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仅教学效率大大提升,而且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也大幅提升,其中小学数学的改革效果尤为明显。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几乎都是围绕学生为主体以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中心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衍生出来的数学课堂有效问题创建的教学方法就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欢迎。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创建的基本研究与分析,发现了其中的特点,并且为
唐代处于中国封建时期的中间阶段,教育体系完善,大众的文化水平较高,在官学、私学教育发展的同时,宫廷中的女子教育也迅速兴起。唐朝宫廷女子人数众多,这个阶段的宫廷女子教
【摘要】作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领域,学生学校归属感研究已经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经过良好职业培训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后备力量。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探索中职学校学生的归属感,分析其成因,找出策略,能帮助中职学生提高学校归属感,构建自我概念,形成自信、自尊等积极心理品质,最终获得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
【摘要】汉语可以说是我们的母语,近年来随着中国走向世界,全球各地都兴起了“学汉语”热潮。在我国国内,汉语一直是少数名族地区学生的必修课程,如何提高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进一步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推广我们国家的通用语有着重要意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教学实际经验,从各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培养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的各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汉语;学习兴趣;
【摘要】初中英语是初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而且在当今世界各国来往日益紧密的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突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英语教学又有了新的更高标准,需要努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基于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研究了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以供共同交流进步。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摘要】汉语是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职业院校学生汉语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中职学生汉语语言学习的效果。作为汉语教师,一方面应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组织汉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
【摘要】语文在小学阶段是极为重要的科目,同时它的综合性较强,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积极创新,逐步落实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这一环节,教师需要针对教学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制定最为适宜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育;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