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社书坛点将录》一书酝酿于2009年。当时正值南社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由苏州市文联副主席、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伟林先生郑重倡议。
研究南社的行家不少,可是专门研究南社书法的实在廖廖。南社书法的研究,是个拓荒性课题。南社,不算新南社,就有1183位社员,其中书法的佼佼者到底有多少,实在不容易统计。我以参编过《南社百杰》一书为基础,参照柳无忌、殷安如的《南社人物传》,郑逸梅的《南社丛谈》,邵迎武的《南社人物吟评》,吴江政协文史资料《纪念南社成立八十周年专辑》等书籍,基本确定了诸如:柳亚子、陈去病、高天梅、李叔同、朱少屏、姚光、高燮、吴梅、黄宾虹、于右任、姚鸩雏、徐枕亚、刘季平、傅屯艮、沈钧儒、王大觉、叶楚伧、朱剑芒、汪东、范烟桥、胡朴安、姜可生、蔡寅等70余位书家。
为了深入研究南社,我努力搜寻第一手资料。这第一手资料,最为珍贵的就是南社社员的未刊手稿和种种手迹。真篆隶草行,可谓百花齐放,众妙毕备。《南社书坛点将录》一书,主要是以吴江博物馆、柳亚子纪念馆、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3个单位的藏品为基础,再加如下单位的支持:苏州博物馆、国际南社学会、昆仑堂艺术馆、姚光故居、李叔同纪念馆、李根源纪念室、沈钧儒纪念馆、叶楚伧故居、青浦博物馆、金山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南社纪念馆、吴江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市南社研究会、苏州南社研究院。还有南社后裔及收藏家无私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材料,主要有:李学忠、陆贞雄、姜书凯、郭长海、蒋伟国、沈宪、沈愈、丁君彦、周文晓、华建平、王福、王金声等。总共得到南社书法手迹800余件,从中选择了500余件。
手迹图片搜得以后,不少需要释读,尤其是草书,需要一字不拉地释读到位,决不是欣赏一般艺术作品那样的轻松。再就是对各家各体的评价,比如各位大家对书法的贡献,一般书家的师承、流派、特色的鉴赏与评析,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凌在纯、孙俊良、王伟林、汝悦来、张明等先生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沈国平、孙荣观和汝孝德等几位对于图片的处理尤为尽心。
20lO年5月4日由王伟林先生主持,在吴江同里镇专门召开了《南社书坛点将录》一书的座谈会。会上,我得到了华人德、陈道义等老师的指点,获益匪浅。会后,得到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的不少帮助。
本书鉴评书法,不仅仅从艺术的角度,更注重社会内容。南社书家,多有积极用世之心,他们的书法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民风民俗乃至人的心理等众多社会领域及各个角角落落都留下了珍贵史料,产生过积极影响。本书就搜集到了不少这样珍贵的材料,内中不乏鲜为人知的史料,还有南社书家的遗闻佚事、鲜活生动的生活片断,本书将它搜罗进来,记录下来,料想对南社研究必将有所裨益。
《南社书坛点将录》一书,内中肯定有着不少错误缺点,值得商榷的地方一定更多。希望当今书坛的硕彦、高手,以及读者、朋友能够多多指教。
研究南社的行家不少,可是专门研究南社书法的实在廖廖。南社书法的研究,是个拓荒性课题。南社,不算新南社,就有1183位社员,其中书法的佼佼者到底有多少,实在不容易统计。我以参编过《南社百杰》一书为基础,参照柳无忌、殷安如的《南社人物传》,郑逸梅的《南社丛谈》,邵迎武的《南社人物吟评》,吴江政协文史资料《纪念南社成立八十周年专辑》等书籍,基本确定了诸如:柳亚子、陈去病、高天梅、李叔同、朱少屏、姚光、高燮、吴梅、黄宾虹、于右任、姚鸩雏、徐枕亚、刘季平、傅屯艮、沈钧儒、王大觉、叶楚伧、朱剑芒、汪东、范烟桥、胡朴安、姜可生、蔡寅等70余位书家。
为了深入研究南社,我努力搜寻第一手资料。这第一手资料,最为珍贵的就是南社社员的未刊手稿和种种手迹。真篆隶草行,可谓百花齐放,众妙毕备。《南社书坛点将录》一书,主要是以吴江博物馆、柳亚子纪念馆、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3个单位的藏品为基础,再加如下单位的支持:苏州博物馆、国际南社学会、昆仑堂艺术馆、姚光故居、李叔同纪念馆、李根源纪念室、沈钧儒纪念馆、叶楚伧故居、青浦博物馆、金山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南社纪念馆、吴江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苏州图书馆、苏州市南社研究会、苏州南社研究院。还有南社后裔及收藏家无私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材料,主要有:李学忠、陆贞雄、姜书凯、郭长海、蒋伟国、沈宪、沈愈、丁君彦、周文晓、华建平、王福、王金声等。总共得到南社书法手迹800余件,从中选择了500余件。
手迹图片搜得以后,不少需要释读,尤其是草书,需要一字不拉地释读到位,决不是欣赏一般艺术作品那样的轻松。再就是对各家各体的评价,比如各位大家对书法的贡献,一般书家的师承、流派、特色的鉴赏与评析,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凌在纯、孙俊良、王伟林、汝悦来、张明等先生提出了很好的指导意见。沈国平、孙荣观和汝孝德等几位对于图片的处理尤为尽心。
20lO年5月4日由王伟林先生主持,在吴江同里镇专门召开了《南社书坛点将录》一书的座谈会。会上,我得到了华人德、陈道义等老师的指点,获益匪浅。会后,得到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的不少帮助。
本书鉴评书法,不仅仅从艺术的角度,更注重社会内容。南社书家,多有积极用世之心,他们的书法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民风民俗乃至人的心理等众多社会领域及各个角角落落都留下了珍贵史料,产生过积极影响。本书就搜集到了不少这样珍贵的材料,内中不乏鲜为人知的史料,还有南社书家的遗闻佚事、鲜活生动的生活片断,本书将它搜罗进来,记录下来,料想对南社研究必将有所裨益。
《南社书坛点将录》一书,内中肯定有着不少错误缺点,值得商榷的地方一定更多。希望当今书坛的硕彦、高手,以及读者、朋友能够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