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秋、冬季浮游植物的调查研究

来源 :海洋水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1月和2002年1月分别对黄海中、南部进行生物资源调查,共获得和分析浮游植物样品94站次.结果显示,在两个航次调查中共鉴定浮游植物29属72种,主要以沿岸性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还有一定数量的外洋性种类和底栖附着性种类.其中硅藻门有26属65种,甲藻门3属7种,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两个航次黄海浮游植物的平均数量为15.05×104 个/m3,其中硅藻门的平均数量为14.69×104 个/m3,甲藻门的平均数量为0.36×104 个/m3,数量的分布呈南高北
其他文献
选用飘浮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3种弧菌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臭氧对不同介质中弧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将臭氧浓度为0.27 mg/L的臭氧化海水加入到不同介质中杀菌效果差
调查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较低,均低于2 mg/L.无机氮浓度较高,5月和8月无机氮的平均值分别为0.32、 0.39 mg/L,5月无机氮组成以硝酸氮(NO3-N)为主,8月则
制备3种基本组成相同、添加不同类型鱼油的微粒饲料.将3种微粒饲料分别投喂真鲷(Pagrus major)仔鱼,探讨了微粒饲料中鱼油n-3HUFA的不同分子结构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
在室内育苗池和室外对虾高位池进行了布氏鲳鯵人工育苗试验,经过35d的培育,培育出体长3~5cm鱼苗24.4×10^4尾,平均成活率为39.4%。结果显示,用室内水泥池与室外对虾高位相结合的
综合介绍了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分类、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从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阐述了大菱鲆自然群体遗传结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详述了大菱鲆野生资源的利用和养殖开发现
研究了中国海洋大学通用海水素厂的高密度闭路循环海水养殖真鲷(Pagrosomus major)体系CO2的积累规律及水处理各环节溶氧、CO2分压、pH、碱度、磷酸盐的变化规律,估算了水处
根据对网箱养殖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的生物学测定,得到其体重与体宽的回归方程为:W=0.115 7L22.1906,R2=0.926 6,并以其体宽为分级系统格栅间距确定的依据.在4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