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

来源 :海洋水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y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介绍了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分类、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从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阐述了大菱鲆自然群体遗传结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详述了大菱鲆野生资源的利用和养殖开发现状,特别是我国对引进的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养殖开发。指明了我国目前在引种及养殖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全国性大菱鲆良种引育中心,以保证我国大菱鲆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建议。
其他文献
比较分析了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产生的3个子一代群体(BB1、DD1、SS1)和不同地理种群间杂交产生的3个子一代群体(BD1、BS1、DS1)的11个形态性状、壳厚指数、壳重指数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已成为养殖对虾一主要病原,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弄清其侵染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基础,而对其侵染机理的阐释则
选用飘浮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3种弧菌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臭氧对不同介质中弧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将臭氧浓度为0.27 mg/L的臭氧化海水加入到不同介质中杀菌效果差
调查结果表明,乳山湾东流区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较低,均低于2 mg/L.无机氮浓度较高,5月和8月无机氮的平均值分别为0.32、 0.39 mg/L,5月无机氮组成以硝酸氮(NO3-N)为主,8月则
制备3种基本组成相同、添加不同类型鱼油的微粒饲料.将3种微粒饲料分别投喂真鲷(Pagrus major)仔鱼,探讨了微粒饲料中鱼油n-3HUFA的不同分子结构对真鲷仔、稚鱼生长、存活的
在室内育苗池和室外对虾高位池进行了布氏鲳鯵人工育苗试验,经过35d的培育,培育出体长3~5cm鱼苗24.4×10^4尾,平均成活率为39.4%。结果显示,用室内水泥池与室外对虾高位相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