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鼓励小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主动提出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经验的课程,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生其年龄特点决定,其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动手操作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稍差,记忆力好等特点。综合实践课正好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一、趣味引领,激发学习兴趣
  趣味产生兴趣,催发行动。课上选取的内容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特点及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把上课内容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结合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开展“小小商店”实践活动,教师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体验购物步骤和乐趣,从而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再比如在教学“套圈游戏”中,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连加算式后,老师设计有趣地摸牌游戏:每个同学通过计算自己摸到的牌数大小进行比赛。学生在犯错与纠错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对算法的理解,培养了估算能力。再如,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和简单乘除法的能力,教师也可设计“算24点”游戏,让同学在玩的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熟悉的生活实际,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
  二、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体现实践课的开放性、自主性
  小学低年级,正是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提到: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学《统计与可能性》后安排的综合实践课《有趣地摸球游戏》所想到的。这一节综合实践课除了在课堂里目标达成之外,为了能让学生课后将所学成果,习得内化成自我学习经验,我布置了当晚的数学日记——将自己的摸球过程用语言描述出来,并学会制作一个摸球统计表。反思:之后到班级论坛查看数学日记专栏,发现班级学生愿意将日记发表于论坛上的很少,只有三分之一,有四分之一的人选择在数学自备上完成这项作业,但是质量远远低于发表在论坛上的。其余的人选择放弃,面对从一年级培养起的好习惯濒临“灭绝”的情形,我选择了重奖那些将数学日记发表在论坛上的同学,以挽救“不正之风”。
  三、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方式
  为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在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我们不仅要重视实践活动的重要文化内涵,而且更要注意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活动形式恰到好处、内容精彩丰富。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上,我们可以选择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数学知识,如测量杯子的容积、小学生的体重、身高,操场的周长和半径、教学楼的高度等直观性较强的知识等。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广泛,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个性特征,因而在具体实际操作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意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即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主题设立、形式的选择,都应该以教学目标的完成为前提,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四、以小学生发展为基础,发挥课程评价的激励性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进行激励性的课程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形成,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潜能。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引导多元参与;体现小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教学反思。对于引导多元参与,就是在评价过程中,除了学生和老师外,鼓励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对于体现小学生主体地位方面,就是要在评价过程中明确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并培养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于注重教学反思方面,就是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评价后,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和评价,从而使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更好地开展。
  五、加强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管理,保证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为更好地保证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在每次活动之后,教师都应该及时地对学生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准确、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分析,评判的标准要客观、准确凝炼。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每次课外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撰写活动记录和活动小结,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不断提升小学生对于活动的评价和认识。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不但充实和发展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而且客观地弥补了数学课堂教學的缺点和局限性。通过小学数学课外实践活动,小学生能够把课堂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际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快乐学习,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总之,小学低年级数学综合实践课以其独特的优势,提升了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自身的能力。低年级的实践课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方式的设计方面更应加强思想性,提高知识性,突出活动性,增强趣味性,注意普及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只有坚持不懈地在低年级推进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才能够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血浆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58例对照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明显高于对
写下这个题目,我的眼前不自觉便浮现出一间古老、阴晦、四面密不透风的围墙。围墙里有一群被囚禁的人,他们谈笑风生甚至洋洋得意,从他们欣然的脸上丝毫看不出被囚禁者的悲哀与愤怒。也许,他们被囚禁、奴役太久,已经麻木;也许,反抗无效,终至屈服;也许,他们根本就未曾有过反抗,甚至根本不知自己一直被囚禁在围墙之内。  围墙的墙体是用“教材”、“教法”、“教参”……砌成的。  墙体不断地向内收缩,墙内的空间越来越
区域游戏是幼儿生命表达的平台,幼儿在和材料、环境、同伴的互动中展现自己内心质朴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理解,体现幼儿特有的童真童趣、凸显幼儿积极、鲜活、不拘一格的活动方式。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将游戏机制引入幼儿的一日生活,让游戏具有情境性、体验性、挑战性,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环境中,还原展现幼儿童真天性、促使幼儿在兴趣驱动下融入课程游戏。  一、区域空间的整合性  合理利用幼儿园每一寸空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生人文精神,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  中国语言传承千年,博大精深,从语言的发音到断句,再到语音和语态,甚至运用在不同的环境中,同样一个词就具有不同的意思。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
长期以来,小学科学课堂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传授、轻亲身体验获得的偏向,造成学生“做”和“思”的不和谐发展。所以,在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应该是“做”与“思”共生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紧扣教学主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开展灵活有效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将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关系,借助各种方法,促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用感官去感知、动脑去思考,通过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养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科学源于生活,却又有许多现象很难被人们所察觉,有许多的概念很抽象,很难被学生所理解。譬如,声音,在我们
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地说进行探究就是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式。在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以亲身探究为主要方式的学习活动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主动地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非常重要,创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提供可以探究的充分条件,在探究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指导等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教学中的点滴做法,总结出激发学
目的探讨强化氟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金属基质蛋白酶-6(MMPs-6)的影响。方法将85例ACS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强化治疗组(45例)和
一、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教材来展开,虽说目前教育也提倡形式多样的教学,但开展这些教学是要建立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之上。个别教师只关注到教学的趣味性,却遗漏了教材的重点,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但是他们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到关键的重难点。熟悉教材是每个教师的本职,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合适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让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