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教育鼓与呼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g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7日,庆祝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暨2016·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安徽芜湖开幕,论坛主题为“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出席并讲话。
  严隽琪首先代表民进中央向教师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严隽琪还围绕民进为何被称为“教育党”、本次论坛主题的确定、如何促进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等内容作了精彩阐述。
  民进组织汇聚了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其中,有马叙伦、叶圣陶、吴贻芳、段力佩等老一辈著名的教育家;有一代名师王企贤、霍懋征;也有新世纪杰出教师的代表吴正宪、赵建玲、朱萍、王小倩、白群峰、李成效等。中国民主促进会现有15万多名会员中,有2/3工作在各级各类的教育岗位上。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是民进最突出的界别特色。关注教育、投身教育、参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也就成了民进坚持不懈的使命。
  比如,1981年,叶圣陶、谢冰心、柯灵等民进前辈,率先以党派提案的方式向中共中央提出恢复设立“教师节”;在“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之时,民进领导人呼吁“尊师重教”,为教师法的制定又作出贡献。
  1985年,国家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的30多年来,每逢教师节民进都举办庆祝活动,慰问基层教师,为教师办实事。从2007年开始,民进中央一直将举办教师发展论坛作为庆祝教师节的最主要方式,将庆祝活动与参政党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更紧密地结合。
  关注教师发展,是民进不变的情怀,民进中央主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已近10年,就是希望在庆祝“教师节”之际,引导更多的目光聚焦到教师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上,促进全社会给予教师发展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民进,中国的教育事业成为从领导人到普通会员都非常关注和关心的问题;在当代,大批的民进会员活跃在教育一线,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教育领域作出了突出的成就,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民进不仅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实际上也直接参与了整个国家教育的建设和改革。穿越历史长空,民进一直在为中国教育鼓与呼,为中国教育践与行。
其他文献
2016年新年伊始,虽是寒风凛冽却春意浓浓。民进福建省委会“万条围巾爱心行动”温暖环卫工人主题活动的3670条手织围巾通过各种渠道送到了春节期间顶风冒雨的环卫工人手中。  1月11日,民进漳州市委会联合龙岩市工委在龙岩连城县开展慰问活动,带着200条手工编织围巾和200双优质多用手套,慰问了辛勤奋战在第一线的193名连城县环卫工人;12日,民进漳州市委会联合漳州市第一技工学校一起到漳州平和县,在寒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入“加速度”之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如何走向现代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之下,如何让三地在公共文化领域也形成良性循环?4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率领民进中央“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调研组来到
摘 要:对陈独秀如何进入北大,历史已有定论,但对两年后陈独秀与北大分道扬镳的原因却是众说纷纭。大约有以下几点:新旧文化之争;私德不检;学术水平低;同事倾轧。此四种说法虽各有其道理,但亦各有其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足以揭示陈独秀离开北大的真正原因。因此,本文试图通过重返历史现场,钩沉细节,联系陈独秀在离开北大前后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对这一事件得出更具合理性的解释。  关键词:陈独秀;北大;每周评论  
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创新,既要着眼于对道德理念内在引导的挖掘,又要致力于对外在制度机制安排和他律强制性规则的建设。重建道德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进一步加大道德教育和社会道德弘扬力度,更加关注社会道德文化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各行各业的社会监管,完善相关立法和制度建设。    目前许多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假冒伪劣、欺诈、腐败现象,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新诗的格律问题一直与新诗的成长如影随形。可以说,新诗形成以来所遭遇的困境都在这一问题上有着集中体现,以至于成为新诗史上聚讼纷纭的关节点。从胡适、徐志摩、卞之琳、林庚到王力、何其芳、郑敏等,诸位前贤纷纷从理论、技术层面提出各种解决方案,繁复缠绕的辩论以及话语实践似乎已经透支了这一话题空间,以致在影响的焦虑下,少有当代学人愿意涉险进入这一似乎固化与不再新鲜的语域。然而,对于有抱负的学者而言,新诗格律化
她坐在阳光下  她坐在运河公园的长椅上  她坐在天天向上的春天里  她坐在母亲的称呼里  怀里的孩子不时伸胳膊蹬腿  降临不久的春天  正在悄悄生长
摘 要:钱锺书先生曾敏锐地留意到中国传统里存在着一种“还乡隐喻”,即一种精神不安地追求安定、永不止歇地寻找休歇处的体验。龚刚教授以“还乡隐喻”为基础,著文申述“乡愁三境”。其中,“哲性乡愁”的概念一举扩大了“乡愁”的内涵与外延,赋予了“乡愁”更为阔朗的审美品格,令其成为人类对生存困境的普遍情思。于是,文学的终极审美意义也就此有了更多的阐释空间。本文围绕哲性乡愁这一概念,运用其全新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
支部简介  民进广西师范大学支部共有会员23人,是以广西师范大学教师为主的高等教育界别支部。多年来,支部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偏远地区教育均衡发展,多次开展送教下乡、帮扶助学活动,为桂林市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了力量。  “李老师好!李老师好!”“哎,同学们好!”  一张张稚嫩的笑脸,让民进广西师范大学支部主任李冬梅教授的心头热乎乎的。  随着“民进广西师范大学支部助学帮扶中心”2014年6月在桂
1946年上半年,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达4360余次,形成了对解放区的包围,全面内战迫在眉睫。坚决制止和反对内战,成了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当务之急。民进领导人一面撰文揭露国民党的罪恶行径,一面通过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动各界人民起来反对内战。  1946年5月5日,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和帮助下,中国民主促进会与上海纺织业、丝织业等工会以及文化、教师、学生等各界52个
他是《非常周末》里家喻户晓的马大师,他是《最后的堡垒》里的战士老杨,他是《民生巷11号》里的老南京马国庆,他是福尔摩斯的中国声音,他是民进会员、国家一级演员马小宁。  马小宁出生于艺术世家,有着良好的家庭熏陶和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1977年,17岁的他投考话剧团,从此走上表演之路,迄今已近40年。  坚守文艺信念  马小宁塑造过多个成功的角色,也经历过不少曲折。  随着改革开放,外来文化冲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