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伤情话沈园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den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绍兴,有的人想到的是它江南古镇的特质,青石板、石拱桥、小桥流水;有的人想到的是鲁迅笔下的印记,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故居、历史遗迹、山水人文:而我惦记着的则是爱情名园——沈园,那里的景观虽不如苏州园林别致,但却惹人眷恋,只因那里有着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浙江绍兴的沈园位于越城区春波弄,又名“沈氏园”,是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始建于宋代,是宋代著名园林,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据悉,初成时规模很大,占地七十亩之多。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江南景色。是绍兴历代众多古典园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园林。笔者最近沈园一游,感慨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沈园里的爱情故事


  晚秋的一个午后,沈园显得格外宁静,亭台楼阁,粉墙黛瓦,绿树成荫。荷花满池摇曳,一片江南景色映入眼帘。在沈园一角的石壁墙上醒目的写着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我看着这首熟悉的词,心中分外激动,原来朗朗上口的那首《钗头凤》就出自此处,而在它的旁边还有一首《钗头凤·世情薄》,这却是我之前不知的,也是听到导游讲解才知道这是唐婉所和的词,才真正了解走进了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故事……
  陆游和唐婉是一对表兄妹,从小一起长大,情投意合的两人顺理成章结为夫妻。婚后两人相敬如宾,伉俪情深。但好景不长,唐婉婚后数年无育,在那个封建礼教的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此两人被陆母逼迫离异,十年后陆游在沈园偶遇唐婉,见面的两人感慨万千,陆游触景伤情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这首词。
  “错错错”、“莫莫莫”,这是有多少的情长需要倾诉,这是有多少哀怨需要倾泻,可以看出陆游的无奈,他欲言又不敢明言,也抒发了他的相思之切。春色依然是多年前的春色,但是一别十年,时过境迁。十年,多少有情人之间因为十年的时间跨度,物是人非。正如苏轼在《江城子》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陆游见到唐婉或许也是如此,已经不用言语,那份情、那份爱,让人刻骨铭心,矢志不渝。“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不正是唐婉这十年的心情写照。   漫步园中,见一个葫芦形水池,池水清浅,盈盈流动。池上有座青石板小桥,是陆游和唐婉分离七年后相遇的地方。当年,陆游正低头看着满池春水,无意间,惊见水中摇晃着唐婉的倒影!“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于是,所有的思念、幽怨、辛酸、凄凉,融进黄滕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如今,伤心桥犹在,桥下波纹涟涟,一圈圈依旧,可那照影的丽人呢?
  我在桥上徘徊,寻觅那惊鸿一瞥中的唐婉遗韵,哪怕是一枚脚印,一瞬秋波,但是,“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葫芦池边,有一座飞檐翘角的亭子,历经风雨无情的侵蚀,已是满面沧桑。这是知音亭,是唐婉在征得丈夫的同意后置酒肴与陆游共叙离愁别恨的地方,两人相看泪眼,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从何说起?空留下石桌石椅,迎候着不再重来的故人。
  在知音亭默默地坐了片刻,站起身走一小段路,一抬头,惊见园壁上白底黑字,龙飞凤舞。哦,是《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错,错,错,一错手,是春如旧,人空瘦;一错手,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一错手,是雨打病魂,咽泪装欢,一错手,是相逢不语,再聚无期。年轻的诗人奋笔疾书,书毕,一掷柔毫,早已肝肠寸断,泣不成声。而唐婉,就在相遇后的那个秋天忧郁而逝,临終前,还在念着这阕伤感的词。
  唐婉至死都想不明白,相爱竟然是一种错!她更想不明白的是,她魂里梦里牵系的唯一,她挚爱的人儿会与她轻别,在她的生命里留下一个永远无法填补的空洞。在那阙斑驳的《钗头凤》旁,有一阙褪色的旧词,也叫《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这是唐婉的词迹,是缠绵在病榻上的唐婉吟出的生命悲歌。一个个忧伤郁结的音符,撕扯着陆游的心扉,从此,他的一生再也尝不尽那一错手酿成的苦酒。年至84岁时,陆游还牵挂着逝去的爱,支撑着病弱之躯再游沈园,并作《春游》一绝:“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是的,匆匆,太匆匆,生命中那无法填补的空洞,只缘于一错手。轻离别,那是怎样的错啊,一生泪落;伤离别,那是怎样的难啊,一生感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陆游啊,你会不会拿出全部勇气,留住你们的幸福?
  夕阳西下,该是与沈园挥手作别的时候了。问沈园情为何物?沈园静默在暮色中。多情应是沈园魂,多情却被无情误。走出沈园,我没有找到想要寻觅的答案。绍兴的沈园,每一寸土地,每一道建筑,每一棵草木,都到处回应、弥漫着陆游的痴心恋情和无奈倾诉,凄婉迷离,幽怨哀伤。正所谓:“沈氏园中着秋风,幽雅别致景色浓。当年词客留句处,遗韵飘香漫长空。”一拨又一拨的游人不断地涌向沈园,为了旅游观光,更为了寻访与陆游有关的那段情……
其他文献
6岁对弹钢琴产生兴趣,自主要求踏上学艺路  李宇航2000年出生在海滨城市大连,自幼聪慧。与天底下所有家长一样,李宇航父母非常重视儿子的成长,希望他能全面发展,将来不仅学习好,而且多才多艺,于是李宇航6岁开始,父母便有意识地培养他,先后给他报了钢琴、单簧管、围棋等学习班。在学习过程中李宇航渐渐对弹钢琴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觉得清脆的琴声那样悦耳,一到钢琴班上课特别积极,不管什么时候从不缺课。  就这样
1.   周一的早晨,8点左右的时间,大水晶街上已是行人渐多。这里临近道外客运站,人流往来,络绎不绝。旁边是太古的陶瓷批发市场,还有各种商家店铺铺陈开来,一派市井融融的景象。   东莱街派出所就在这大水晶街的街口,矗立在这块我们常说的“老道外”的烟火之地上。   东莱街派出所和这片老城区一样历史悠久,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同年8月,东莱
去共青农场秋收吧!   为了积极响应“厉行节约,青年先行”的号召,团黑龙江省委将遴选50名优秀青年一起走进北方共青城,参与“粮食我来收”线下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将带领他们去往共青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大农机现场、梧桐河抗联纪念馆、宝泉岭远征军博物馆以及宝泉岭机械记忆馆等地进行现场教学,体验农耕甘苦,提升思想理论水平,接受垦荒精神洗礼。  共青农场是新中国青年志愿垦荒运动的起始地。1955年,京、津、冀
让·西梅翁·夏尔丹,法国画家,1699年生于巴黎,法国18世纪市民艺术的杰出代表。1728年静物画《鳐鱼》展出,一举成名,被接纳为皇家学院院士。他的画能赋予静物以生命,給人以动感。晚期以家庭风俗画为主,表现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画风平易、朴实,具有平和亲切之感,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美学理想。  平凡生活的积淀   夏尔丹于1699年出生于巴黎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个家具工匠,收入不多,家境贫寒。夏
“银湖小姐,大吴安仔。”这句潮州民间的俗语不仅是形容银湖小姐美貌俊俏,更赞美了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的泥塑巧夺天工,美妙绝伦。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大吴泥塑”,以其特有的“多层贴塑”技艺,成为中国泥塑界的一朵奇葩,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中国三大泥塑”。2008年,大吴泥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在欧美国家颇受青睐,如今,其23代传人吴光让的作品,每件已高达2000
对做腊肉的记忆是从童年时开始的。1953年5月10日,我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城郊边一个子女众多的家庭。爸爸妈妈养育了大哥、二哥、姐姐、我和妹妹。那时,父亲在一家木器厂工作,母亲在家务农,除了种粮种菜,她还养了猪和鸡。为了喂猪,妈妈要经常去割猪草、拾菜叶,她还特地种植了玉米和红薯,作为猪只在“追肥”阶段的营养饲料。  看着一天天长大长肥的猪,家里人都非常开心。小时候,我们家和许多普通百姓人家一样
地心深处的瑰丽仙境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乾宏洞”、“织金天宫”,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官寨苗族乡,地处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距省城贵阳120公里。景区总面积307平方公里,分为织金洞景区、织金古城区、洪家渡高原平湖景区、裸结河景区。  织金洞是一座形成于500万年以前的大自然迷宫,属西部高原山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1980年偶然发现,它是中国乃至世界目前发现规模最大、造型最奇的洞穴宝库,拥有
1975年,杨扬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出生。顽皮倔强的杨杨从小就对滑冰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喜爱,后来被教练王春尧选中,从此踏上了她的冰雪之旅。   1984年,杨扬开始接受滑冰训练。那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得冠军。把她们和李宁、许海峰等人作为偶像,只有9岁的杨扬开始在心中埋下了“走向世界”的种子。   “其实我那时候很小,但是我内心就有这样的偶像。我说我长大以后像他们一样要走向世界,虽
这是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小俩口是土生土长的小镇本地人,从小玩到大,可谓青梅竹马。男的叫赵华,女的叫李萍,他们结婚早,第二年便拥有了爱情的结晶,现在他们的儿子小虎已经4岁多了。小俩口正年轻,30来岁的样子。李萍用丈夫赵华多年积攒下来的打工钱,盘下了小镇上的一间小商店,一年四季忙店里的营生,带孩子,操持家务。赵华则常年在外打工。   小镇耕地少,没有什么像样的工厂、企业,女人们多数留在家里照看孩子,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部《沙家浜》京剧样板戏,让江苏常熟的沙家浜名闻遐迩,也使“芦荡火种、鱼水情深”的精神得以代代相传。   “北有青纱帐,南有芦苇荡”。水乡泽国的芦苇荡,和北方漫无边际的青纱帐一样,既是保护抗日军民、开展敌后抗战的天然屏障,也是“游击健儿逞英豪”的战场。如今,抗战泣血的岁月已经远去,硝烟带不走的芦苇荡依然满目青翠,诉说着那段“染上战斗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