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行业监管政策密集落地,金融科技创新方兴未艾,经历了行业洗牌到渐入佳境,2017年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走向成熟发展的新起点。在新常态下,建设全国性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势在必行,利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服务工作,及时反映互联网金融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识别水平。
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体系,比如北京地区早在2015年5月上线了“打击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平台”,平台通过对诈骗和已跑路的机构进行分析,对其欺诈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然后将现有的机构数据与该模型进行比对,以发现预警非法集资活动。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快建立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快,市场上拥有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同时该行业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致使投资者很难辨别出问题平台。监管层应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的部署要求,抓紧研究建立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利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服务工作,及时反映互联网金融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识别水平。
建立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其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技术,及时发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的异常情况,能够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預警;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互联网金融基础资源库,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广泛联合第三方机构,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长效机制
当前风险监测机制的属地化特征并不能有效适应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跨区域属性,广泛联合第三方机构,建立全国性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其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技术,及时发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的异常情况,能够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预警;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互联网金融基础资源库,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最终目的是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幅降低风险损失。
建设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系统
征信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最新组成部分,是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央行征信系统在实现金融贷前贷后风险预警等业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把查询征信系统作为审查贷款的必经环节。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是实现快速建立互联网信用信息统一平台、构建网络信用体系的有效路径。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系统和征信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应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全面接入央行征信平台,建立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对接机制和信用信息交换机制,形成央行征信系统和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的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开放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监测能力
从整体部署来看,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行动的长期效果将在2017年更加突出。着眼于推进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与合规管理,是行业长效发展的健康保障。围绕风险监测,互联网金融监管理念从原有的机构监管转变为行为监管,从中央一级的单一监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政府多层次的协调监管,从原有单一实施监管主体转变为多元化实施监管主体等。除了监管走向细化外,监管的创新程度越来越高。国家要支持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开放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提高风险监测能力,通过标准化发展与标准化监管相结合,全面推进风险预警和控制的常态化。
做好金融创新和风险管控,服务“三农”
2017年2月6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农业农村工作主线。互联网金融机构应抓准时机,做好“金融下乡”,深耕农村蓝海市场。以“互联网+农业”帮助市场进行资源调配和流通,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供需信息、资金、技术等支持。
但在此过程中也要加强自律和监管,2017年的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要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互联网金融机构要积极顺应中央政策要求,拥抱监管,自律规范,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而监管部门则应针对农村实际,依据不同产业、规模、种类等因素,出台相关监管政策,把农村互联网金融纳入全国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有效的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让普惠金融惠及农村。
加强行业自律,成立由互金从业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监管是当前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政府行政监管的重要补充,对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平、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成立由互联网金融一线从业者组成专家委员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考核”,搭建自愿信息共享与披露平台,定期进行信息披露,建立奖惩机制,通过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逐步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监管体制,助力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更快速的规范化发展阶段。
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党组织建设,助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企业既有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员工,也有来自互联网公司的年轻人。因此,党建工作在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引导力、凝聚力、约束力、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尤其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后,加强社会团体党组织建设,成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各个协会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体要求,不断强化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党支部,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党支部的建立,社会团体党组织建设要增加交流和互动,需要打破地域限制,建立全国性的交流机制。
重塑互联网金融品牌,推进互联网金融品牌支持计划
2016年是监管政策的颁布期,那么2017年将进入到一个具体执行期,各种监管政策的过渡期、整改期临近,都将加速行业洗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推进互联网金融品牌支持计划,对内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名片,对外成为普惠金融的一个标杆。互联网金融品牌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部支持。要把互联网金融品牌建设纳入全国性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里面去,帮助一些企业更好的成长。对投资者来讲,品牌建设还需要加强信息披露制度,让更多的风险信息在阳光下披露,既提升了投资人品牌意识,又提升风险意识。
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建立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体系,比如北京地区早在2015年5月上线了“打击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平台”,平台通过对诈骗和已跑路的机构进行分析,对其欺诈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然后将现有的机构数据与该模型进行比对,以发现预警非法集资活动。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快建立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快,市场上拥有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同时该行业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致使投资者很难辨别出问题平台。监管层应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的部署要求,抓紧研究建立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利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服务工作,及时反映互联网金融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识别水平。
建立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其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技术,及时发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的异常情况,能够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預警;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互联网金融基础资源库,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广泛联合第三方机构,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长效机制
当前风险监测机制的属地化特征并不能有效适应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跨区域属性,广泛联合第三方机构,建立全国性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其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技术,及时发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的异常情况,能够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预警;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互联网金融基础资源库,为监管部门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最终目的是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幅降低风险损失。
建设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系统
征信体系建设是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市场经济的最新组成部分,是我国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央行征信系统在实现金融贷前贷后风险预警等业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把查询征信系统作为审查贷款的必经环节。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是实现快速建立互联网信用信息统一平台、构建网络信用体系的有效路径。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系统和征信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应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全面接入央行征信平台,建立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对接机制和信用信息交换机制,形成央行征信系统和互联网金融征信系统的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开放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监测能力
从整体部署来看,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行动的长期效果将在2017年更加突出。着眼于推进风险管理、安全管理与合规管理,是行业长效发展的健康保障。围绕风险监测,互联网金融监管理念从原有的机构监管转变为行为监管,从中央一级的单一监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政府多层次的协调监管,从原有单一实施监管主体转变为多元化实施监管主体等。除了监管走向细化外,监管的创新程度越来越高。国家要支持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等技术,进一步开放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提高风险监测能力,通过标准化发展与标准化监管相结合,全面推进风险预警和控制的常态化。
做好金融创新和风险管控,服务“三农”
2017年2月6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农业农村工作主线。互联网金融机构应抓准时机,做好“金融下乡”,深耕农村蓝海市场。以“互联网+农业”帮助市场进行资源调配和流通,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供需信息、资金、技术等支持。
但在此过程中也要加强自律和监管,2017年的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要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互联网金融机构要积极顺应中央政策要求,拥抱监管,自律规范,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而监管部门则应针对农村实际,依据不同产业、规模、种类等因素,出台相关监管政策,把农村互联网金融纳入全国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有效的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让普惠金融惠及农村。
加强行业自律,成立由互金从业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监管是当前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政府行政监管的重要补充,对维护市场秩序的公平、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成立由互联网金融一线从业者组成专家委员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考核”,搭建自愿信息共享与披露平台,定期进行信息披露,建立奖惩机制,通过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逐步健全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监管体制,助力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更快速的规范化发展阶段。
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党组织建设,助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企业既有来自传统金融机构的员工,也有来自互联网公司的年轻人。因此,党建工作在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引导力、凝聚力、约束力、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尤其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后,加强社会团体党组织建设,成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各个协会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体要求,不断强化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从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党支部,到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党支部的建立,社会团体党组织建设要增加交流和互动,需要打破地域限制,建立全国性的交流机制。
重塑互联网金融品牌,推进互联网金融品牌支持计划
2016年是监管政策的颁布期,那么2017年将进入到一个具体执行期,各种监管政策的过渡期、整改期临近,都将加速行业洗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推进互联网金融品牌支持计划,对内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名片,对外成为普惠金融的一个标杆。互联网金融品牌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部支持。要把互联网金融品牌建设纳入全国性的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里面去,帮助一些企业更好的成长。对投资者来讲,品牌建设还需要加强信息披露制度,让更多的风险信息在阳光下披露,既提升了投资人品牌意识,又提升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