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义伪距定位的SAR景象匹配导航方法

来源 :雷达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md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机飞行过程往往依赖卫星为其提供定位导航服务,然而这一方法在很多场景下失效.作为替代,机载惯性导航系统(INS)可以提供飞机的大致位置信息,这一结果并不准确.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实时获取地面高清图像,因此对于其载机平台而言,考虑通过实现对图像中地物目标的准确定位,并以之作为控制点对平台位置实现反向解算.基于此,本文利用了基于异源图像匹配的地物目标定位方法,即通过实时SAR图像与带有准确经纬度信息的光学基准图进行图像匹配,准确计算SAR图像中相应地物的位置信息.进而,本文创新地提出了基于广义伪距定位的平台位置解算方法,并在6维INS误差模型下对广义伪距方程进行改进,有效提高了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路线切实可行.
其他文献
与普通整体式双向4车道或6车道高速公路相比,10车道及以上超多车道高速公路具有路幅宽、汇流量大、排水时间长等特点,在强降雨条件下易出现路面积水.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具有不同几何特征的超多车道高速公路在不同排水条件下的路表径流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高速公路的排水方案提供依据,对确保用路人在不利天气条件下的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防空作战面临目标多样化、电磁环境复杂化、战法多变化的战场态势,单传感器探测存在易被侦察和打击、易被干扰、覆盖区域有限等问题,需要多传感器协同探测,获取全面的空情信息,从而夺取制空权.首先,从近几年的几次局部战争出发,分析了要地防空对协同探测的需求;其次,总结了国内外协同探测的建设情况;最后,从多传感器管控、协同探测融合、效能评估和策略修正三个方面提出了协同探测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构建防空协同探测系统及突破相关关键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通过将三维场景投影到距离-方位平面获取场景二维成像信息,但由此导致的叠掩问题影响图像解译.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graph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TomoSAR)利用同一场景的多次航过数据在高程向合成孔径,获取目标三维成像结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叠掩问题.本文从层析SAR信号模型出发,描述了不同维度下的层析SAR成像算法,系统地总结了应用于层析SAR研究的各机载和星载系统,阐述了层析SAR在城区、森
超疏水材料表面构建的纳微粗糙度结构通常较为脆弱,且表面暴露于腐蚀性环境时通常会失去其超疏水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MoO3为原料,采用两步气相硫化法制备出MoO2/MoS2复合材料.通过表征发现MoO2/MoS2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纳微粗糙度结构,且有优异的自润滑性和化学惰性.采用聚四氟乙烯滤纸负载MoO2/MoS2复合材料粉末,所构建的表面具有超疏水性(水接触角154.9°)和强液滴黏附力.本研究结果为制备具有高黏附力、耐腐蚀、耐磨损的超疏水表面提供了新思路,为解决腐蚀性液体微液滴的无损转移提供了新
不同于一般机动式雷达,某固定式电子系统频段更宽,天线口径更大,天线内设备日常维护量、维护范围更大,设备抗风指标要求更高;后端电子设备综合布置在若干大型机柜中,热流密度大,需考虑大型液冷机柜结构设计问题和机柜内部设备散热问题;设备工作在海边,需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全机防护要求;系统要经历多阶段测试,需频繁转场至各工作场所工作,宜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实现多阵地灵活架设.本文根据某类大型产品的研制经验,讨论了该类产品结构总体设计方法.
火灾是工程结构最严重的灾害之一,火灾发生后需要立即对桥梁进行损伤检测和评价,并对桥梁进行维修处置,尽快恢复交通.以某高速3-1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为例,在桥梁发生火灾后,对桥梁进行了应急检测,针对桥梁病害进行维修加固方案设计,为处治同类桥梁灾害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极化SAR)是当前最先进的遥感监测技术之一.它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地进行对地观测,并提供高分辨率、具有丰富地表信息的数据.极化SAR图像分类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而蓬勃发展的深度学习技术大大加速了其进展.基于此现状,本文对深度学习在极化SAR图像分类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综述涵盖了不同类别的深度学习算法,包括监督、无监督、半监督和主动学习算法在此任务上的应用分析.另外,本文分析当前极化SAR图像分类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
通过试验室检测和试验段跟踪观测,研究了在不同沥青类型、集料类型、空隙率条件下,灌入式半柔性路面的性能,并通过方差分析和费希尔最小显著差异法分析等手段,确定了原材料和空隙率的最佳选择.
在隧道日常运行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外界因素的变化,隧道衬砌易产生裂缝.为加强隧道性能维护工作、减轻现场检测人员负担、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率,阐述了人工智能背景下,运用图像检测的技术进行隧道衬砌裂缝检测的技术要点及检测方法,供相关人员参考.
新建隧道近距离上跨既有运营隧洞必然改变既有隧道(洞)的地应力场,衬砌结构受力状态也将发生改变,同时新建隧道施工作业(爆破)冲击荷载也会影响既有隧道(洞)衬砌结构.为确保既有隧道(洞)安全,需要对新建隧道施工及隧道建成后对既有隧道(洞)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以某高速公路近距离上跨既有引水隧洞为例,介绍了评估过程及评估方法.结果表明:左洞施工应超前掘进,与右洞相距至少100 m;成绵扩容隧道施工过程中所允许的最大用药量为30.66kg;为进一步保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引水隧洞的结构安全,在施工到达引水隧道上方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