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中的吸血鬼形象与东方文化中的鬼形象之对比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cnbb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十九世纪,鬼文化在东方,吸血鬼文化在西方都属于亚文化,在各自的文学史上也处于边缘地位。所以,对鬼文化和吸血鬼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崭新的富于挑战性的课题。
  东西方鬼文化和吸血鬼文化的差异也会激发人们对异质文化的思考和辨析,发现文化中有趣有益的成分,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笔者试以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视野,对东方的鬼文化和西方的吸血鬼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实现从表面层次的异同比较进入更深层次的文化探析。以东西鬼文化和吸血鬼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东方和西方鬼文化和吸血鬼文化中的异同,探讨两地造成这些异同的宗教的、思想的、社会的原因和特点。
  
  一、 吸血鬼与鬼起源的异同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对吸血鬼文化的研究渐成高涨之势。国内受以往政治标准和阅读思维定式的影响,一直以来对鬼文化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可以说对中外此类文化研究相当匮乏,尤其表现在对比研究上。
  传说世界上第一个吸血鬼是《圣经》中的该隐,他因为犯下杀害亲兄弟的重罪,遭到神的放逐,并被诅咒必须靠鲜血为食,承受永生的折磨。十四世纪时欧洲瘟疫横行,被惊慌控制的民众之中开始流传起吸血鬼迷信。我个人认为,吸血鬼其实是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教会思想,因为用这种思想可以很好地麻痹群众,使他们继续信仰基督教,控制他们的思想以维持君主们的统治。
  东方的鬼的产生其实也与宗教密不可分,鬼之一说起源于宗教,也受制于宗教。人们往往通过颂经念佛、摆放佛像和得道之人作法来驱除鬼怪。这样的做法通常被称做迷信,但是这一点反映了人们对宗教笃信之深,和西方的吸血鬼文化一样被宗教思想所左右。
  
  二、 吸血鬼与鬼特征的异同
  
  “鬼”以及“吸血鬼”,都是人们臆想中的形象。鬼是人们对死后存在的一种想象和虚构,而吸血鬼则是对于永生的一种想象和虚构。
  吸血鬼的形象总是和浪漫、优雅联系在一起。他们拥有永恒的生命,永恒的黑夜和永恒的美丽容颜。他们害怕阳光、十字架、大蒜和圣水,依靠吸食人或者动物的血液为生。
  中国的鬼不以吸食血液为生,他们根据死亡的形式,会分为各种各样的鬼,比如吊死鬼,水鬼之类。中国人以人的不同死法命名他们变成的鬼,于是中国的鬼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体系。
  不同的信仰使吸血鬼和鬼的特征有很大差别。在西方文化里,吸血鬼是所有鬼怪中的贵族,几乎每个都受洗过。而中国的鬼则很不相同,鬼里面没有贵族,大部分鬼表现出来的形象都是邪恶的。
  
  三、为什么西方人害怕吸血鬼而东方人害怕鬼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导致东西方人无法顺利地进行沟通,吸血鬼与鬼的对比这项研究正是着眼于这一点,从文化中反映东西方人们的恐惧心理,从而深入到东西方人内心最深处对世界以及未来的看法。
  人被吸血鬼吸血之后可能会死,也可能会被吸血鬼变成吸血鬼。被变成吸血鬼之后必须依靠吸血来维持生命,并且见不到太阳。如果一个人被变成了吸血鬼,那么他必须远离自己的亲人、朋友、爱人,否则他可能会杀死他们来获取血液。而鬼通常直接夺取人的生命或者人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东方人害怕被鬼吃掉或杀死。
  通过对东西方人对鬼和吸血鬼害怕成因的解析,可以看出由于宗教和哲学观念、社会背景的不同,两个世界的人既表现出相似的对鬼和吸血鬼的好奇与畏惧,又表现出鬼神观念和创作思想的巨大差异。
  
  四、吸血鬼与鬼不同的艺术形象
  
  有关“鬼”和“吸血鬼”的历史记载和文学创作汗牛充栋。鬼小说和吸血鬼小说创作是人类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人类生存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在西方,有关吸血鬼题材的小说隶属于超自然小说。斯托克写《德拉库拉》一书时,吸血鬼题材在电影以及写作领域流行起来。吸血鬼传说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种文化了,所以在现在的欧洲世界,乃至于全世界范围,吸血鬼都不再是用来桎梏人思想的工具,而是一种文学题材,电影卖点,漫画宠儿,甚至成为少数人用以膜拜的经典形象了。
  在中国,有关鬼题材的小说隶属于志怪小说。鬼的艺术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主要是出现在唐传奇等志怪小说中。鬼怪的题材也多被东方人运用于文学、电影和漫画中,但是由于鬼怪的形象多数是恐怖可憎的,所以并不像外表华丽的吸血鬼那样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从本质上说,这种差异在于各自的宗教背景及其影响下面对“恐怖”对象的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西方文学艺术有着受《圣经》影响的“恐怖”传统,而在中国的宗教主要是佛教体系。另一个影响,在于西方文化对个体而中国文化对集体的偏重。所以最后东西方得出的鬼怪形象相差很远,西方人崇拜血液的力量,所以才产生了吸血鬼,而东方人则产生了鬼的传说及故事。
  
  参考文献:
  [1]陈平原.神神鬼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2] [法]马里尼.吸血鬼.暗夜里寻找生命[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3]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4,(6).
  (作者简介:黄方(1984—),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语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印度之行》这部作品所体现的政治、宗教、种族和文化差异等主题,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热点。然而福斯特极力淡化政治问题,曾在《三个国家》中说:“这本书并不真正是关于政治的……这本书是——更精确地说——希望是哲理的、诗意的”。虽然如此,在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盛行的当今时代,蕴涵在作品中的政治文化意识还是很值得探讨的。本文就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这部小说中的文化通融和文化冲突作简单的分析。    一、惟一联结—
一件美丽的艺术品,其质在于工艺的细节;一个人品质的雕琢,其根本也在于细节一一行为学意义上的细节。一般来说,学校是教学生知识的,但往往决定一个学生人生质量的,还是他自身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筛选安阳市人民医院肾内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住院慢性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入院后给予慢性肾功
积极开展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和健身活动,充分利用好休闲广场和各类活动室,组织女工举办健身、秧歌等活动,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创建和谐健康、文明的理念。
【摘要】针对中职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在教学时,常常遇到“教什么”及“怎样教”等问题,本文以辩證的教学观为基础,认清了问题出现的根源,以“学习+寻找教学方法+实践+研究”为解决方法,对“教什么”及“怎样教”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在“学习+寻找教学方法+实践+研究”中总结的反馈意见,反馈到原来的学习和教育方法中,修改其中不合理因素。实践验证证明,本文所述的解决方法对教师认清“教什么”及“怎样教”等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以生产制造型为主的企业,又很难找到生产管理岗位的高素质人才,即便找到了,却因大学生本人水土不服或企业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差距较大
1病例介绍rn李某,女,45岁.因16远中龋并发牙髓炎给予三氧化二砷失活剂封药.2d后复诊,经检查16远中邻面龈乳突坏死,边缘龈组织呈暗红色.探时龈出血,达牙槽骨面,无感觉,即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