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求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与艺术化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从1985年开始语文教改实验的。我依据系统论原理进行了语文教学系统工程的教改实验,把语文教学具体分为准备、主体、配套三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只介绍主体工程的几方面内容。
  一、快节奏高效率的单元教学法
  这种教法的目的就是通过一个个单元教学,高速高效地教给学生自读、自写各类文章的方法,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师教。分七步:
  1.意向。就是明确交待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原则是重点突出。
  2.明理。就是让学生明确掌握教学单元中读写知识短文里像定理、定律一样的理论知识;体现理论的指导性。原则是求精求透,方法步骤是:设疑、思疑、议疑、解疑、质疑、测疑。
  3.感知。指导学生在课上初步了解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方法是学生速读,教师出一些记忆性、概括性的问题让学生抢答,分组记分。目的是为下一步深人理解教材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和竞争意识。关于速读速度,根据年级与文体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
  4.导析。就是指导学生根据学到的理论知识,对照分析一个单元的一篇或两篇有代表性的课文,教给阅读分析的方法。目的是以一篇课文为例子,举一反三,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与课文的理解。原则是有的放矢,不面面俱到。方法步骤是:设疑(教师根据教材设计几个问题)、思疑(学生独立思考)、议疑(小组议论)、解疑(引导学生答疑)、质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测疑。
  5.自学。就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学单元中的其他课文。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解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原则是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方法步骤是:设疑、思疑、议疑、点疑。
  6.比较。就是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在立意、选材、谋篇、表达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目的是培养学生求异、求同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方法步骤是:设疑、思疑、议疑、归总。
  7.迁移。就是指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学习方法,运用到课下阅读中去,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到课上的精读和课下的泛读相结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时还要再阅读一两篇与其内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的文章,比较异同,辨别优劣,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理论知识,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并运用到以后的读写活动中去。
  二、快节奏高效率的作文流程
  在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中,产品生产从材料的准备、加工,到新产品的检验、交付使用,流程的节奏快、效率高。我由此得到启示,创造了作文教学的“八步流程”。它是单元教学法的延续,简介如下:
  1.读文。就是让学生速读教师提供的材料。这一步只限于给材料作文。写观察景物作文,这一步叫观物。如果写定题作文,这步省略。
  2.思文。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出的或学生自定的题目,在限定时间内独立构思成文,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教师根据文体特点和学生语文程度提出具体标准,每篇作文为五条,标准因文而异。在此基础上,四人小组交流构思结果,相互启发,开拓思路。
  3.说文。就是每四人小组选出一个构思较好的代表,教师再从中找出三至五名学生在班上说文。目的是“借它山之石”,使每个学生从思想上、写作方法上受到启发,得到借鉴,培养学生说和听的能力。
  4.议文。就是几位学生说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疑义相与析”,肯定优点,指出不足,目的是相互借鉴,集思广益。
  5.写文。就是让学生趁热打铁,动笔成文。要求博采众家之长,独创个人之路。一般600字左右的文章,规定20多分钟完成,时间限定,根据年级和文体有所不同。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效率感。
  6.评文。就是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评定成绩。首先,教师指导学生批改两篇,做到典型引路。接着让学生把五条标准逐条抄在作文本上,水平相当的学生互相交换,对照标准批改。符合标准要求的项打“√”,不合要求的打“X”,最后还给本人自改。目的是培养学生评的能力,改的习惯,提高写的水平。
  7.验文。就是教师以举手方式及时反馈每次作文成绩(优、良、中、差)。使学生在“亮相”中,知晓自己的位置,自我调节,明确努力方向,奋发进取;教师也对教做出调整。
  8.赏文。就是每次作文都让学生推荐两三篇最好的,向全体同学朗读,“奇文共欣赏”。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使每位学生得到一种满足感、激励感。
  这八步具有整体性、有序性、相关性、开放性特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在写作教学这一环节中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揭示了这四种能力的内在联系,改变了那种会说不一定会写,会写不一是会说,说、写脱节的现象。当堂说,当堂写,当堂评,改变了过去那种从写到批再到讲评周期较长的常规。尤其是这种教法限时间,定字数,增强了学生的紧迫感,从而为提高效率提供了保证。
  由于互相启发,使那些作文不知从何人手的学生思路不再闭塞,使大部分学生再不视作文为畏途。而在批改方法上,也使老师从“案牍劳形”之苦中解脱出来。
  三、美的图形板书设计
  这种板书是以造型艺术为主、语言艺术为辅的有机结合体。这种板书的独特审美价值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课文的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等多种美的因素,利用形象的手法,按照形式美的法则精心设计而实现的。它主要用精要的文字把课文的知识点浓缩,再利用线条、色彩艺术加工,使之成为一个个较完美的造型,然后通过教师这一审美中介的揭示、诱导,使审美主体的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产生美的情趣,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新天地。
  工作中,我把小学、初中、高中几百篇讲读课文、部分自读课文设计成美的图形,共出了三本书,分别由漓江出版社和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其中两本书获全国评比一等奖。
  (作者单位:深圳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马说》中“鸣”译为“嘶叫”是不正确的,应译为“吆喝”。  关键词:初中语文;鸣;吆喝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中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课本只解释“通其意”为“通晓它的意思”,《教师教学用书》把整句译作: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这样翻译是把“鸣”译为“嘶叫”是不正确的。  纵观全文,文章写到这里
你的课堂轻松吗?怎样的课堂才算是轻松的?相信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我觉得,最起码的一点,应该是师生双方都感到身心愉悦、轻松。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如行云流水一
摘要:阅读是学生从文中提炼信息、理解内容、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将阅读感受上升为综合体验,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  关键词:教师;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们从文本中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领悟文本内容的重要手段,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虽历经多次版本和课标的修订,一直是教材选文的中流砥柱。作为文学文化的经典,这些文本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文本经过多次咀嚼,教师的教学思维渐渐僵化固定——从作家作品、生字生词,到分层概括、语句赏析和写法总结,模式化的教学不仅难以传达出经典文本的魅力,更会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渐生厌烦。  俄国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
工程变更是财政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的重要因素.审计发现,变更不规范是造价难以控制、管理混乱的重要原因,也是工程超概算的主要